【春秋风云 56】 齐桓公为何要灭谭国?

文化   历史   2024-07-26 18:00   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春秋三百年,风云际会,尽在其中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了解的春秋史


这是【中国大通史

春秋风云】第 56 篇文章



长勺之战后的一个月,鲁国入侵宋国。《春秋》记录了此事“二月,公侵宋”。《公羊传》解释道,用兵之意粗浅者称侵,稍稍精密者称伐;有钟鼓之声称伐,没有就称侵。也就是说,这一次宋鲁之战,多半是稀里糊涂的。
宋国被鲁国揍了一顿后,三月,宋人迁宿。宋国人占领了宿这个地方,将上面的百姓迁走,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宿迁。这个地方原本是钟吾国的地盘,在当时来讲,钟吾国是一个年轻的小国,在东周时期才建国,子爵,在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
这一次,也不知钟吾国如何得罪了宋国,也有可能是宋国憋了一肚子气,纯粹只是来找小朋友撒撒气。

到了这年的六月,鲁国遭到了齐国与宋国的联合进攻。联军“次于郎”,在这个熟悉的地方,两军到了之后就停了下来,准备部署。史称乘丘之战。

这一次的鲁国,曹刿不知跑去了什么地方,没有陪伴在鲁庄公身边。但国君身边另有一位高人,他就是公子偃,他站在城墙上,仔细观摩了一下敌军的阵营,开怀大笑,因为他发现了突破口。

公子偃对鲁庄公说:“宋国的阵容比较乱,我们出击就可以击败他。等到宋国军队一败,齐国军队也就撤了。”

齐国刚刚经历过长勺之战的失败,再次面对不讲究的鲁国,显得尤为谨慎。而宋国自春秋以来,一直活跃在战场的第一线,军容却如此不堪,实在是不应该啊。看来这一次,联军是以齐国为主,年轻气盛的齐桓公不甘于被鲁国打败,特意前来寻仇,而宋国因为四个月前也被鲁国揍了一顿,于是答应了齐国的一起出兵请求。只是宋国可能并不想多生事,这一次纯粹就是来打酱油,捞点便宜的。

比齐国军队更谨慎的,是鲁庄公本人,他断然否决了公子偃的建议,认为军队主动出击过于冒险,不如就这样耗着,耗到城外的联军撑不住。

谁料,公子偃自说自话出城作战了。他将虎皮套在了马的身上,冲向了宋军阵营。

眼看“猛虎”袭来,宋国的马带着宋国的士兵一起慌了,公子偃取得了成效。鲁庄公在城楼上见状,立即下令出击,鲁国的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击败了宋国,并俘虏了将领南宫长万。而齐国,在看到鲁军冲出来后,交战都免了,直接撤了。

齐桓公回去后,就像是一个碰壁的孩子终于意识到社会的凶险一样,郁郁寡欢。他找来了管仲,神情沮丧,向他询问霸主之道是否只是一块好吃却吃不到的大饼。

管仲向齐桓公再次解释,想当霸主,就不能光靠拳头,再说当时齐国的拳头也并不大。齐桓公才继位没几年,就三番五次动武,发布悬赏令召集勇士,动静闹得特别大。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能猜到,齐国正在扩军备战,周围的邻居得知齐国动向,也必然提高警惕,会加强防御。

总的来说,管仲劝齐桓公不要太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如再等几年。

《左传》中关于这年的记载非常有意思,在鲁庄公十年的年末,冬天,齐国将谭国给灭了。看来,齐桓公还是过于年轻,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但是又打不过人家,捞不到什么便宜,于是便将一个不起眼的小国给灭了。

谭国虽是小国,但也算是历史悠久,是黄帝后人少昊氏的后裔,在商朝时期就已存在,但一些学者深究史料之后发现,或可能是东周周穆王时期分封的。这里就不做考究了,反正谭国是一个小国,被齐桓公所灭。

那么,问题来了,齐桓公灭亡谭国,仅仅只是因为撒气吗?

的确是撒气,但撒的不是长勺之败与乘丘之败的气,而是当年流亡的气。想当年,他还是公子小白,在外逃难的时候经过了谭国,而谭国对他很不礼貌,也不友好。等到后来小白回国登上国君之位时,其他诸侯大都发来了贺电,谭国却假装没有看到。谭国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距离齐国也不远,按理说应该是最早得知齐国国君换人的消息,但却始终没有派人来道贺。因此,这一前一后的举动着实惹恼了齐桓公,在两次失败的战役后,齐军攻入了谭国,灭了谭国。谭国国君出逃,逃去了莒国,因为谭国与莒国是同盟关系。

这就有点意思了,当年小白跟着鲍叔牙逃难,最终在莒国获得了安歇。莒国也算是大国,虽然比起齐鲁来讲要小,但在诸侯遍地的时代,也算是一个小哥。除此之外,莒国也是春秋时期最具特点的国家之一。莒国的历史悠久,是东夷古国之一,在商朝时就已存在。后来,莒国倾尽全力扶周灭商。在春秋时期,在外流浪的公子非常多,而莒国就聚集了数不胜数的别国公子,因为大家出逃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跑去莒国。可能是因为莒国好客吧,也有可能是莒国在失败的公子哥上下注,俨然成了春秋第一风投。后来鲁国发生了庆父之乱,庆父在失败后也跑去了莒国,只不过又被送回来了。兴许是莒国觉得庆父已经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不成气候了,因此不做他的买卖。鲁国的庆父之乱平定后,莒国竟然还派人来鲁国要好处,结果遭到了拒绝,两国还因此打了一架。由此来看,莒国还真是眼睛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利益。

到了鲁庄公十一年的夏天,宋国因为前一年的乘丘之战的失败而攻打鲁国,庄公迎战。眼看宋国的士兵还在摆阵势,鲁庄公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下令出击,最终击败了宋军。

《左传》随后进行了一番隐晦的解释,凡是作战,敌方没有摆开阵势叫做“败某师”,都摆开了阵势叫做“战”,大崩溃叫做“败绩”,俘虏敌方的勇士叫做“克”,伏兵而击败敌军叫做“取某师”,周天子的军队被打败叫做“王师败绩于某”。

显然,这一次,鲁庄公有点不讲武德。

秋天,宋国发大水了,鲁庄公派人去慰问。可能是宋国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前阵子还被你们鲁国人阴了一回,现在怎么还有脸来慰问。使者说:“上天降下了大雨,危害了庄庄稼,怎么可能不慰问呢?”

宋闵公回答说:“是孤德性不够啊,才导致上天降灾,还让贵国国君担忧,实在是不敢当呀。”

回去后,使者回报了情况,大夫臧文仲说:“恐怕宋国要强盛了吧。禹、汤责罚自己,他们就兴起了,桀、纣责罚别人,他们就灭亡了,而且宋公称‘孤’,有自谦之意,这是合乎礼的。”

又过了一阵子,臧文仲才得知那句话原来不是宋闵公说的,而是宋国公子御说说的,或者是御说教宋闵公这么说的。得知真相后,他说:“看来这个人更适合当国君,因为他体恤百姓。”

后来公子御说的确是当上了宋国国君,是为宋桓公。只不过,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宋国内部的弑君事件,倒霉催的宋闵公活生生用嘴炮将自己送到了阎王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期见!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襄子的箱子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