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的伟大因为孤独与自然吗?
文化
历史
2024-07-25 18:01
上海
【十九世纪】第 030 篇文章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锋,是新古典主义时代的终结者,也是“湖畔诗人”的精神领袖。他更多是一个诗人,许多喜爱华兹华斯诗歌的人都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自然与孤独。他摒弃了十八世纪文学的辞藻华丽,崇尚自然,用凡人的语言去书写诗歌。
华兹华斯于1770年出生于坎伯兰郡的柯克茅斯镇,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二,父亲约翰·华兹华斯是一名乡村律师,挂靠在当地一家名门望族之上,帮金主圈土地。华兹华斯的童年时期,正是英国圈地运动的高潮期。华兹华斯的父亲尽心尽力,帮助金主赶走土地上的农民,致使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从小,他就见惯了这些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于圈地运动与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八岁时,华兹华斯的母亲去世,他来到了舅舅家居住并开始上学。在他十三岁时,父亲出去收租,结果在路商淋了雨,回来后就病倒了,不久后去世。金主并没有发放抚恤金,也没有按工伤处理,而是直接将他置办的地产和9000多的英镑据为己有。在当时来看,9000英镑无疑是一笔巨款。华兹华斯从此成了一个孤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靠着舅舅的资助才勉强完成了剑桥大学的本科学业。在他的内心深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他浪漫,理想,富有冲劲,前往当时革命的中心法国,但很快,革命失败了,英法也成了敌人。他的民主自由的理想逐渐破灭,回国后,他郁郁寡欢,有了隐居山林的想法。也就在这期间,他认识了柯尔律治和骚塞等人。1795年,一伙人前往多塞特郡的雷斯唐农庄和奥尔福克斯顿居住,四年后,华兹华斯来到格拉斯米尔湖区的“鸽庐”隐居。他的许多著名的诗歌皆诞生于这一时期。1798年,他和好友柯尔律治一起出版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篇巨著《抒情歌谣集》,1800年再版的时候,华兹华斯亲自为其写了序。这本诗歌集被誉为浪漫主义的先驱,正如黎明前的一声枪响,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华兹华斯的诗歌以自然为基调,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这种情感,正如上帝摸了一下头之后的灵感,是无法提前计算,也无法预知的。一方面,他认为,真正的诗歌是不需要靠死记硬背,而是在写的时候,这些情感本能似地迸发出来,诗人直抒胸臆,落笔成章。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很多时候的初次表达都是令人厌恶的,他往往要在之后进行一些精工雕琢。虽然华兹华斯属于浪漫主义,但他对当时社会也有着批判。他试图通过创造一个理想且纯净的世界来抵御和批判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异化和堕落。然而,他的诗歌理想却有着天然的矛盾,一方面,他接受启蒙主题和葛德文等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又相信大自然中存在某种超自然力量,最终会成为自然神力和人性大爱来拯救这个世界。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后者是他的主旋律。诗歌对于华兹华斯来讲,不仅是一部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救赎,诗歌有助于人类的道德生活,能顾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原始的情感。它的功能性之一,便是给人当头一棒,使人从情感淡薄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并且认识到世界的神秘性与本质性。华兹华斯早期的诗歌,大都以表达情感为主,不过随着他阅历的提升,他的观点日愈变成了简单的说教和教诲,或许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他的诗歌成就主要出现在他的前期。他曾说:“凡是大诗人,都是一位导师:我但愿要么大家认为我是一位导师,要么被人视如草芥。”他极力反对将诗歌用于客观记录或科学,在他看来,诗歌是情感驱动的,以陶冶和培养健全的感情为首要目的。这种感情不仅可以与读者产生共鸣,还能使人们变得更加良善和道德。当时的英国在华兹华斯眼里,简直是烂透了。由于圈地运动的兴起,农村人口锐减,城市也成了滋生犯罪与堕落的温床,英国有如一潭死水,等待着像弥尔顿一样的救世主的到来。鉴于对现世的反抗,华兹华斯美化了乡村生活,也美化了以前的时代。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狂暴和农村普通人在城市工业化道德思想的熏陶下的腐化和堕落,诚实的农村人成为十足的受害者。他的诗歌虽然在批判,但读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戾气在其中,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不会直接描写圈地运动,但总是将圈地运动作为背景,这些元素在他的诗歌中若隐若现。当时英国的大环境对于乞丐或无家可归的人,主流情感并不是同情而是厌恶。伴随着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子逐步酝酿,那些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懒惰,这样的声音逐渐成为了社会精英认可的观点。然而以华兹华斯为首的人却极力反对这样的论调,他们试图通过唤醒人们的灵魂,让人们从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沉下心来。1815年之后,华兹华斯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曾经霸占他父亲财产的人已经去世。这些年,华兹华斯不断起诉,最终慢慢夺回了本该属于他的钱财。他不再穷困潦倒,不仅过上了较为安逸的生活,还换了所大房子,并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1843年,华兹华斯成为了“桂冠诗人”,虽然他的创作一直不断,但总的来说不如年轻时候那般犀利。1850年,他出版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序曲》,这是他在1805年就已基本完成的。也许是感觉自己再不发表就来不及了吧,也就在这一年,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先驱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