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万物》:告别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开启智慧人生

文化   历史   2024-06-19 20:42   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数学是什么?它有用吗?

相信很多人在一看到“数学”时,都会如此反应。

与其说数学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我们的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它是一种思维,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

那么,它有用吗?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数学嘛,只要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行了,其他的不懂也没事,也能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了解那么多数学也没什么用。

首先,生存和生活是两码事。不懂数学,的确可以生存下去,作为一个生物生存下去,但是要想生活下去,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有尊严,那我觉得还是懂一点数学吧。

再者,数学真的就不是买菜时的加减乘除,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各种电器,包括手机、平板的构成都离不开数学。除此之外,抖音、微博与王者荣耀等娱乐app也建立在数学的语言之上(算法)。

甚至,我们整个赖以生存的宇宙都是数学的。

也有人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就是一个软件的使用者,我能看懂视频觉得好玩就行,我能在王者荣耀中躺赢就行,我压根就不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数学语言。

但是,你平时需要做决策吧,你平时需要判断事情吧,你平时需要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吧。

这些也都离不开数学,离不开数学思维。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日用而不自知




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妈妈要带我去超市买零食。我央求着我妈赶快出门,谁料,我妈说:“晚一点,这个时候超市人多。
后来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才明白过来。我妈无意间就用到了数学思维——推理,根据经验的推理。虽然比起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并不总是百分百准确的,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很有用。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

对啊,正因为平常,所以数学思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不过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罢了。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做菜。

想我第一次开始学做菜的时候,被朋友们吐槽是“黑暗料理”,说吃了会毒死人,我是一名“厨房杀手”。当然这些都是玩笑,但不得不说,我刚开始做的菜真的就不咋滴,味道不行,外表看上去也不好,要么就是酱油倒多了,红烧排骨看上去黑黑的,要么醋放多了,味道吃起来怪怪的。

后来,我上网搜寻,把一些家常菜的制作过程记了下来,我还特意买了一个弹簧秤练习手感。比如食谱里提到“酱油30g”等等,我都会练习,下次上手烧菜的时候,就知道“30g”大概是多少。

这其实也是一种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给事物定量,而不仅仅是定性。你可别小看“定量”与“定性”只有一字之差,背后的含义可差的远了。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定量”的概念,我们的科学与技术才会在近三百年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物理和化学等实用科学,都离不开“定量”。若是没有定量,它们可能看上去就像一盘黑乎乎的红烧排骨。




数学对每个人都公平的




当我说“数学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时候,立马就会有人附和:“你说的很对,数学,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多公平公正呐。”

这的确是一个道理,但我要说的,远不止如此。

无论是谁,无论是男是女,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能从数学中得到启发与发展。比如,最近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获得第12名的姜萍同学,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比起那些从小就上各种奥数竞赛补习班的同学来讲,姜萍真的是落后了许多。她的家境不算富裕,在之前也没有拿过各类奖项,但在短短的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数学,从而获得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第12名的成绩,这个成绩已经是非比寻常了,尽管只是初赛。

有人说,这是寒门出贵子,是姜萍同学数学天赋好,是她努力的结果。这些都是结果的因素,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数学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举个例子,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从小就要学钢琴,家里好歹要买得起钢琴以及付得起钢琴老师的学费,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要成为一名数学家,仅靠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够了。从这一点上来看,数学难道不公平吗?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讲,未必都要成为什么“家”,但其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数学,不会因为你家境贫困就向你关上门,也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对你有所偏见。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有人说,这还是得有天赋吧,不然人人都成了数学家了。

的确如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一点数学思维。




筛选信息比寻找信息更关键




多掌握一点数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做决策时的效率。

做决策之前,需要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下判断,做决定。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有很多,只要一个人肯花功夫,就能收集到很多。但要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如何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难了。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运用一些数学思维,这个看似复杂的难题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关键在于我们需要理解“相关性”与“因果性”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判断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相关性还是因果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明确界定为因果性的信息和问题并不多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关注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就足够了。

比如,你作为一名公司高管,下周有一个重要客户需要对接。在这个场景中,你需要去了解客户的需求、期望和偏好,这些信息与你面临的问题(比如促成一次合作)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你可以根据从别处得到的信息来了解这位大客户是一个谨慎的人还是冒险的人、他之前都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与什么样的人合作过等等,这些对你来说都是有用的,与你的决策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性。至于这个客户是不是喜欢洗脚,是喜欢喝红酒呢还是喜欢喝白酒。这些信息有用是有用,但对你做决策的相关性很低,花个一两分钟了解一下就好,你还是要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正事上。

最后,推荐一本鄙人的新作《数学有万物》,这本书就像一个超时空传送门,可以带你瞬间穿越到数学的奇幻世界,从数学出发,一起领略它与语文,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

只要你能看懂这篇文章,就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更多的内容与细节。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我相信都能从中收获一些什么。

正如书名所言,万事万物都能从数学中得到启发。数学,它无时不在,我们每一天都在用,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罢了。

现在书已经从印厂里面出来了,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团购to签群,享受优惠。

感谢支持,嘻嘻。
最后,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提供的这次机会,感谢王微编辑的推动与改进,感谢土豆和张总前期的支持,同时也感谢在这过程中给我提供过支持与帮助的朋友。不胜感激。


详情请查看:

都看到这了,你不来一本吗?

襄子的箱子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