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能瘦肚子吗?

健康   2025-01-12 22:01   上海  

本文约1650字,阅读约需4分钟


 太长不看 

1

太极拳能够调动核心肌群,改善心血管健康,以及减小腰围,尤其适合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或 2 型糖尿病风险的人群。

2

当前的科学研究支持太极拳对体型管理的积极作用,但需要与饮食、生活方式调整、多样化运动结合,效果更佳。

3

虽然看起来慢吞吞,但练太极拳还是要讲求方法,不能随意乱练。

在我眼中,太极有着特殊的地位。

小时候,我看过电视剧《太极宗师》以及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电影,里面的太极动作非常优美,比如在水缸里按压皮球的经典桥段,很多男孩子可能都模仿过。我在大学时也选修过太极拳,虽然现在大多已经忘了,但我还是时不时在短视频平台上欣赏一些内家拳或外家拳动作。

我很佩服那些在冰天雪地里穿着羽绒服打太极、八卦、八极拳的人。尤其是他们长期练习之后,下盘非常稳,动作有力且不失美感。

其实,只要你尝试按照太极拳的拳架练习就会发现,虽然整体动作显得轻柔,但实际上对腰部和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此外,膝关节等部位也可能会受到较大压力,所以学习时还是要格外认真。

尽管如此,练习太极拳对于调动腰部和腿部肌肉还是很有帮助,也能很好地锻炼核心肌群,是一种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传统健身方式

01

能减腰围,但因人而异

从实际尝试来推测,只要多运动,多多少少都有助于减小腰围。

当然,具体效果还要视个人的整体情况而定。比如,很多长期进行力量训练的人都有“大肚腩”,这并不奇怪,核心肌群变得发达或者(由于饮食影响)腹部脂肪没有充分减少都有可能是原因[1][2]

所以,还是要看更多的科学证据。

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对太极拳在改善体型和健康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初步结果显示,它对腰围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群体,太极拳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运动,我们也不能过于神话它。



心血管指标



有一项综述认为,太极拳对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以及腰围,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不过,这项研究的样本量总体还是有点少[3]



老年人群



有一项社区干预研究发现,参加太极拳练习并同时接受饮食教育的老年女性,在 16 周后腰围明显减小[4]



2 型糖尿病患者



针对血糖水平升高人群的研究发现,经过 12 周的太极拳课程,他们的腰围和其他代谢指标都有明显改善[5]

总体来说,现有证据表明,太极拳确实可以在腰围管理中发挥作用。不过,若要得出更为确切的最终结论,还需要更大规模、更严谨的研究支持

如果能结合其他生活方式干预,太极拳的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或 2 型糖尿病风险的人群,其益处可能会更显著。

02

为什么太极拳有这些效果?

我们可以从太极拳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

► 首先是动作缓慢

► 其次需要配合呼吸调节

► 还要求练习者集中注意力

这些特点,使太极拳能从以下三方面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A


消耗热量
只要真正活动身体,势必会消耗一定的热量。

B


对压力的影响

太极拳强调意念合一。这种专注,对于减轻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调节激素,间接影响体脂分布,都有一定作用。对于减小腰围,心理层面的影响非常大。

C


持之以恒
一些临床试验发现,练一个小时太极拳就有上述效果。实际上,无论是哪种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坚持练一个小时,都会消耗相当可观的热量。长期坚持也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腰腹部脂肪的堆积。

03

开练前,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最后,如果你真的要学太极拳,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规律练习

每次练习时间建议 20 分钟到 1 个小时。大多数稍微舒缓的活动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来定,但如果能达到 10 分钟以上,一般就会有一定效果。

合理饮食


要控制与饮食相关的影响因素。



规范动作

初学者最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保持动作稳定,发力正确,积极调动腰部和下肢的肌肉群;同时也别忘了其他活动,尽量使运动多样化

维持肌肉


减小腰围只是一方面,保持肌肉量的同时减脂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增加一些抗阻力训练,也可以考虑一些间歇性有氧训练,这对适当维持肌肉很有帮助。

大家都来说说自己减腰围的心得吧!

参考资料:

[1] Willis LH, Slentz CA, Bateman LA, Shields AT, Piner LW, Bales CW, Houmard JA, Kraus WE. Effects of aerobic and/or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ody mass and fat mass in overweight or obese adults. J Appl Physiol (1985). 2012 Dec 15;113(12):1831-7.

[2] Schoenfeld, Brad & Contreras, Bret. (2014). The Muscle Pump: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Hypertrophic Adaptations.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36. 21-25.

[3] Danilov A, Frishman WH.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Tai Chi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diol Rev. 2025 Jan-Feb 01;33(1):54-57.

[4] Taetzsch, A.G., Lobuono, D., Beebe, N., Letendre, J., Bekke, J., Delmonico, M.J., Xu, F., & Lofgren, I.E. (2013). The Effects of Behaviorally‐Based Diet Education and Tai‐Chi on Dietary Intake and Resiliency in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 The FASEB Journal, 27.

[5] Xin, L. (2007). The efficacy of Tai Chi and Qigong in reducing indicators of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dults with elevated blood glucose.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转载”。

编辑:trombonist

想看有声版科普吗?

快关注我的视频号吧↓



关注我

想看的营养科普都有↓

营养师顾中一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注册营养师,入选福布斯中国50位意见领袖榜,人民日报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所著科普图书已销售十余万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