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河区法院认真贯彻落实诚信建设工程各项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以法治之力深入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汇聚诚信合力
谱好民生保障“协奏曲”
2024年9月,东河区某小区多名业主以物业安保不到位、小区绿化未达标、车辆管理混乱等为由拒交物业管理费,某物业公司多次催要无果后将12名业主诉至法院。为妥善化解物业纠纷,东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对该案进行诉前调解。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调解法官遂联合担任该社区书记的人大代表、住建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一起从法、理、情角度对双方争议问题逐一解答。
“你们业主日常生活中已经享受了各项服务,与物业公司形成了物业服务法律关系,应该诚实守信支付物业费。”
“你们作为物业公司,要认真履职尽责、诚信经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业主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最终,经过多方反复沟通,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业主于5日内履行完毕。这是“人大代表+法院+住建”联动解纷构建基层治理大格局的又一成功实践。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东河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积极联合检察、司法、住建局、社会调解组织等部门,主动对接社区所在的街道办、综治中心等部门,寻求相关部门在信息及管理上的支持,共同探索解决物业纠纷、劳务合同纠纷、抚养费纠纷等涉民生案件的方法,形成部门联动、多方合力、源头化解的多元解纷大格局,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集聚执行之力
奏响护企发展“共鸣曲”
2021年4月,包头某私立医院从北京某医疗器材公司采购了一批医疗器械,约定分3期支付货款。但该私立医院因成本控制、经营不善等原因,自2022年起就陆续拖欠货款。经多次协商未果,医疗器械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医院支付拖欠货款,但判决生效后该私立医院未主动履行,医疗器械公司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指挥中心接收申请材料后,认为涉案私立医院具备一定的履行能力,具有执前化解的可能。同时,考虑到该案一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可能会影响医院贷款审批、生产经营。在经过全面评估、征得申请人同意后,立即启动执前督促程序,约谈医院负责人。
“未按买卖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不仅有违诚信原则,还会因拒绝执行而纳入失信、限消名单,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执前督促程序中,执行法官直击案件焦点,从法律责任、道德情理等方面持续给企业负责人做思想疏导工作。经过多轮普法释理后,41000元货款在两日内全部付清,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今年以来,东河区法院以涉企、涉金融执行案件为突击重点,开展集中执行专项行动8次,执行完毕案件600余件,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424人次,有效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护航企业诚信健康发展。
此外,为充分发挥守信正向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作用,东河区法院坚持分级分类依法适用强制措施,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放水养鱼”等柔性解纷手段,达成执行和解协议500余件,和解金额2亿余元,及时修复企业信用63次,屏蔽或撤销“失信”“限高”308人次,以正向激励为守信“正名”。
延伸司法服务
谱好司法为民“和谐曲”
近期,东河区法院沙尔沁人民法庭受理了一件因建造房屋产生的邻里关系纠纷案件。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对双方房屋院落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充分研判分析后,承办法官进行了20余次电话沟通、3次实地走访,依托沙尔沁法官工作站,采用联合调处的方式化解纠纷。在村委会内,承办法官与村干部语重心长,设身处地给双方讲情话理,持续做思想疏导工作,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现场调解后,双方握手言和,矛盾圆满化解。
近年来,沙尔沁法庭辖区涉劳动争议、工伤认定等涉企、涉民生案件逐年增多,为推动形成仲裁与审判衔接常态化机制,发挥裁审合力推进多元解纷。法庭根据受理的劳动争议类案件实际情况,将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向东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发出司法建议。仲裁院认真分析且做出了认真细致的回函。
法庭以此为契机,与东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东河区人社局进行深入交谈,就如何妥善处理辖区劳动争议、工伤保险类案件等问题达成共识;同时对劳动争议与诉讼衔接,切实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等进行了讨论。
为深化社会诚信建设,东河区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加强跟踪问效,切实将司法建议作为助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今年以来,共制发司法建议12件,公布典型案例58篇,逐步实现从个案办理延伸到类案治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