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网格管理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工作实际,把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使网格成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治理、服务发展的“终端”。
党建领治
铸就基层治理“红引擎”
01
压实工作责任
按照《关于做好自治区<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指南(试行)>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各旗县区健全完善“地区党建联席会+街镇区域党(工)委会+社区联合党委会”多层级网格管理运行机制,以地区、街镇、社区党组织为“动力主轴”,将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制、服务项目、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统筹推动各类组织力量主动参与、积极融入城市治理工作。
02
配强网格力量
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以住宅小区(居民小组、若干楼院)为单元划分社区网格,每个网格覆盖300户左右,将全市297个社区划分为3079个综合网格,设立商圈、楼宇等专属网格72个,社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约4325名,297个社区理论上实现了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标准。
03
深化“多网合一”
通过广泛吸纳派出所民警、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各类志愿者、热心群众、新就业群体补充网格服务力量,构建平时专人管、战时全员上的治理格局。将社区内党建和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推动行政网格、公共服务网格和自治网格“三网协作、统一服务”,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纳入网格统一管理,壮大基层服务力量,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
协同共治
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
01
扛起政治责任
包头市先后出台了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实施方案、在职党员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等政策制度,全面推行网格员信息收集、问题上报、分办处理、办结反馈、结果问效的全链条管理机制,推动网格工作高效有序运行。组建由嘎查村、社区党员干部、专兼职网格员、在职党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1.2万余支“暖心服务小分队”,为27万户群众送医送药,帮助代购代办生活物资1.2万次、排查化解矛盾隐患4200余件。
02
搭建共治平台
通过搭建网格内协商议事平台、畅通意见征集渠道、规范议事程序等方式,建立起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意见收集和解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共青团、妇联等配套组织,积极推行“一约四会”管理机制。依托村规民约的动态调整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垃圾分类、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修订范围,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网格内居民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摒弃移风易俗陋习。
保障善治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01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持续深化“五色户卡”“全域网格化”“志愿者加油站”等创新模式,优化“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社区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模式,经验做法在中央、自治区等媒体刊登报道。昆区黄河西路街道友谊19号街坊四社区的党建“1543”工作法取得实效,该社区被确定为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全市涌现出“红镜头”“围炉夜话”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层议事协商品牌,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的急难愁盼问题。
02
构建治理新场景
按照《关于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功能提升质效的工作方案》,逐一指导措施落实落地,增强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效能。着力打造社区党群服务新场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打造养老托育、儿童友好、美好居住、教育培训、金融惠民等16大社区服务新场景,激发社区网格化服务新活力,全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