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住”上有力度
监督管理始终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任务,在分期矫正方面,将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间分为矫正初期、矫正中期和矫正末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开展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教育,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在分级管理方面,根据犯罪类别和具体情节、风险评估、现实表现、危险程度等因素,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为3个管理等级,针对不同管理等级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青山路司法所严格执行分期分级管理的同时,严格执行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每周到所进行见面报告1次,每月末进行月度考核,每年末进行年度考核,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工作及生活情况。
“帮得到”上显温度
教育帮扶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街道持续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定期开展慰问走访、心理辅导、情感疏通,协调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创业、就学就医、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此外,采取“线上+线下”分类教育模式,利用矫正对象工作之外的空余时间,科学、合理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让教育改造真正走进社区服刑人员的内心,在学习中接受改造,在改造中认真学习,润物无声,助其逐步走出困境,积极面对未来。推进教育矫正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村(社区)组织”模式,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各村(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将社区矫正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发挥社区矫正的教育和感化作用,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积极引入社工服务,各社区先后开展公益劳动20余次,为社区矫正对象拓宽就业范围、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社区矫正教育往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促进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矫得好”上有精度
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手段,通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平台、掌上司法APP、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监管与动态管理,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每日在APP上提交定位信息,保持定位手机24小时畅通,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期间司法所采取位置共享、标志物识别等方式核查位置信息,保证不超出目的地范围活动,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此外,司法所加强与派出所、综治中心及社区的协调联动,积极探索“矫正+普法”模式,筑牢法律防火墙。矫正专职人员和社工以案说法,将理论化规范化的法律条文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相融合,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社区对象集中学习,提高法治意识。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警示教育、个别教育,严格外出审批,形成强大威慑,绷紧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