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经书《嘎比迪沙迪巴尼》译注
关于《嘎比迪沙迪巴尼》的内容:在有大森林大湖泊、大江大河的地方称为“糯巴嘎”,居住于此地的人易患流涎 、痰多及风病;在干燥、无森林、平原的地方称为“桑哈爹萨”,居住于此地的人易患“帕雅拢”(风病)平坝之地称为“撒答腊故”,居住于此地的人易患多种疾病。诸位医生应注意观察“四塔”(风、火、水、王)的平衡关系,在用药方面注意调补“四塔”。
1.人的年龄分段
人的年龄共分为三个阶段:①“巴塔玛歪”;②“麻习玛歪”;③“巴西玛歪”。用药时应注意年龄的大小,若小儿、青少年患“沙列”(多痰、喘、流涎等),应用甜味药治疗;若青壮年患病,应用酸味药治疗;若中老年患病,应用咸味药治疗。
注释:①“巴塔玛歪”(1~20岁的幼儿、青少年);②“麻习玛歪”(21~40岁的青壮年);③“巴西玛歪”(40岁以上的中老年)。
2.用药原则
肤色白的人患病应用苦味、辣味药治之;肤色白黄的人血淡,患病时应用咸味药治之;肤色黑者血苦,患病时应用酸、甜味药治之;肤色黑,红者血咸、辣,患病时应用淡味药治之。
一种情况要观察“塔都档细”平衡或过盛致病;若水过盛则全身内外浮肿、溃烂流脓水、发热欲洗冷水、扇凉风;若风过盛可致全身抽搐、震颤、神志昏蒙、昏仆,用药应用制风药治之。
注释:本条中“塔都档细”,简称“四塔”,即“瓦约塔拢”——风,相当于中医的气的功能;“爹卓塔菲”——火,相当于中医先后天之火的功能;“阿波塔喃”——水,相当于中医的津液;“巴他维塔铃”——土,相当于中医的脾胃之功能。傣医借用四塔"一词来形象地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并作为疾病的分类,指导临床辨病论治、立法用方。“四塔”是傣医的理论核心,用药原则中即把各种疾病用“四塔”功能加以解释。说明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四塔”功能的失调、偏衰而致。同时阐明了“四塔”偏衰而发生的各种临床主要表现,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3.采药的注意事项
(1)采药时节:5、6月份采花、枝、叶、种子(果)。
(2)用药方位和时间
星期日、星期一:采长于东方的药;星期二、三:采长于南方的药;星期四:采长于北方的药;星期五、六:采长于西方的药。
(3)时刻与药效
清早:采果(种子);正午:采花;下午:采树心;傍晚:采树干、根茎。黄昏至凌晨:药效在嫩尖;正午至下午:药力在树心;正午至黄昏:药力在树皮;下午至黄昏:药力在根部。
注释:对于傣药的采收,千百年来傣族人民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如此条中所述,药物在不同时间和方位、环境有不同的药力,是否有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玉腊波 林艳芳
审核:吴小红
编审:张海波
编辑:黄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