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感染率和传播方式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
| 异性性行为中的感染风险
在异性性行为中,女性感染HIV的风险通常高于男性。单次无保护的阴道性交中,女性感染概率大约为0.1%,而男性感染概率大约为0.05%。这与女性生殖道的生理结构有关,因为女性在性接触中暴露的黏膜面积更大,更容易接触到病毒。
| 男男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者(MSM)的HIV感染率远高于一般人群。2015年的报告显示,MSM的感染率已达约8.0%。这与性行为方式有关,特别是肛交行为,因为肛门黏膜比阴道黏膜更脆弱,更容易在性行为中受损,从而增加感染HIV的风险。
| 跨性别者
跨性别女性比普通女性更有可能发生肛交性行为,HIV感染风险也更高。201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跨性别女性的HIV感染率是19.1%,比整体生育期内人口的感染风险高46.3-50倍。
| 性别不平等
女性可能因为性别不平等而在性行为中缺乏协商安全性行为的能力,这增加了她们感染HIV的风险。一些社会和文化规范也导致女性在寻求HIV检测和治疗时面临耻辱和歧视,这可能会阻碍她们寻求必要的护理。
| 老年男性
在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HIV感染者增速较快,从2010年占比7.4%,到2019年占比25%,且主要通过性行为感染。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性安全意识较差,很多人认为自己已失去生育能力,就放弃了保护措施。
| 女性感染者比例
虽然女性在生理上感染HIV的风险更高,但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占整体艾滋病例的48%,而在中国,女性占比只有23%左右,男性占约77%。这可能与男性在性行为中更活跃、更容易发生高风险性行为有关。
| 传播途径构成比
在异性性传播途径中,男性商业性行为比例(27.1%)高于女性(12.8%)。男性和女性的历年商业性行为构成比呈下降趋势。
这些数据表明,HIV感染率和传播方式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由生物学因素、性行为模式、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影响,所以针对不同性别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