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幼儿并未接触过皮影戏,并不了解它是什么?所以文化环境浸润是必不可少的。于是通过欣赏《影子爷爷》《小皮影大中国》《皮影的起源》等绘本,观看经典剧目《猪八戒背媳妇》《龟与鹤》《三打白骨精》,对皮影的知识经验等更加清晰化、结构化,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皮影的探究兴趣。
其次,活动材料感知。适宜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在教室创设两个皮影戏台、投放了四个皮影戏剧目、制作皮影戏的材料(羊角钉、打孔器、木棍、防制皮),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的方式,幼儿更直观地观察了解皮影戏。
幼儿的发现:
皮影戏与其他戏剧的不同。
1.皮影人是假的(需要人在幕布后面操作)。
2.用影子表演(幕布、灯光)。
3.制作材料不同(材料:木棍、螺丝钉、打孔器、驴皮)。
教师的思考:
幼儿在了解观看皮影戏的时候,不仅关注到皮影表演的内容,也关注到皮影表演的方式、道具、材料等,说明他们对皮影戏有着浓厚的兴趣。
1
皮影戏有哪些材料?
在了解皮影戏的初步形态后,孩子们发现了它与其他戏剧的不同,在活动区探索的过程中,知道了表演皮影戏需要用到的材料主要有三个部分:灯光、戏台、小人。
2
皮影小人是什么样的?
想要做皮影小人,可是皮影小人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观察了活动区里的皮影小人道具,开始了讨论:
皮影小人的衣服很漂亮,上面有各种装饰。
皮影小人的脸好奇怪啊,怎么只有1只眼睛?
这个是侧脸,侧过来看只有1只眼睛。
为什么男生和女生都穿裙子?
以前他们是穿裤子的,只是裤子做得比较大,把脚分开就能看出来,有的脚并在一起了看起来就像是穿了裙子。
幼儿的发现:
教师的思考:
第一次绘制皮影小人的经验基础来自幼儿对活动区材料的观察。因此前期环境的营造和材料的提供非常重要,可以为幼儿提供参考。在对皮影小人特点的观察讨论中,教师也适时抓住了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炼出皮影小人只有侧面、关节活动等特征。
3
怎样制作皮影小人?
总结了皮影小人的特点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画设计图,然后把驴皮放在设计图上,复制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
(1)第一次制作皮影小人
第一次制作的皮影小人成功了吗?孩子们纷纷摇头,那为什么失败了?出现了哪些问题?
幼儿的发现:
①皮影小人太小了,无法剪下来。
②彩色笔在驴皮上画不出颜色。
③皮影小人手脚不能动。
皮影人太小了
没有颜色 手脚不能动
教师的支持:
孩子们带着问题,找到了表演皮影戏的专业老师,在皮影叔叔的指导下解开了皮影小人关节活动的秘密,体验了舞动皮影的快乐,感受了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
我们的收获:
①影子叔叔说皮影小人要画大一点,这样表演的观众才看得见;
②画皮影小人的时候关节部位要分开,方便后期用羊角钉固定;
③不能用彩色笔上色,需要用到颜料或者马克笔。
(2)第二次制作皮影小人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和从专家处学到的改进方法,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制作。
这次的结果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我们一起观察了成功的作品和失败的作品,总结出失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绘画基础和工具使用两方面。
教师的思考:
人物的构造复杂,细节繁琐,我们引导幼儿从简单的事物着手。打孔器和羊角钉不是幼儿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对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缺乏经验。创造幼儿使用打孔器和羊角钉的机会,利用餐后时间,让幼儿摸索和操作,熟练使用技巧。
两次的制作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探究欲,并没有轻易放弃。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传统皮影的制作流程,惊叹于皮影制作的精湛工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5
皮影戏台怎么搭?
我们可以把两张桌子拼接起来,中间的地方挂上幕布就可以表演了。
可是桌子太重了,表演时又不能一直把桌子搬走呀,太不方便了。
我们可以用积木来搭建。
我们幼儿园有很多积木,而且木头会很结实。
我觉得可以用建构区的水管玩具来搭一个戏台。
对,水管玩具可以搭一个彩色的戏台。
根据小朋友们的意愿,分成三组,让三种方案的支持者分别开始尝试制作皮影戏台,在制作之前,孩子们分组绘制皮影戏台设计图。
第一组:积木组
积木组的小朋友们迫不及待投入到了建构活动中,通过前期的设计图纸,很快就搭建出来。但是发现积木虽然容易搭建,但是稍微一碰积木就倒塌了。
第二组:水管组
水管玩具组的小朋友在搭建好戏台框架后,发现水管玩具搭建的戏台有三个问题,一是水管搭建的是平面的,不能立起来;二是水管之间的连接很松散,容易断开;三是水管玩具搭建的戏台太小了,只能一个人表演。
第三组:桌椅组
桌椅组的小朋友在搭建过程中,发现桌子搭建的皮影戏台非常稳固,不会倒塌,大小也很合适,可以容纳三个人同时表演。但是太过于笨重,表演时不方便移动。
教师的思考:
幼儿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多次尝试,总结了每组材料的优缺点,也了解了材料和戏台大小适宜性、安全性的关系。在这次探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在选材时主要从自己身边最常见的材料入手,选出的材料也许并不适合搭建戏台,教师可以投放更多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探究。
6
皮影戏台的调整与优化?
很快孩子们在新材料中选定了和水管玩具相似的PVC管作为戏台的搭建材料。皮影戏台要搭多大呢?经过讨论和投票,最终决定分组搭建两个尺寸的戏台,分别是容纳2人表演和容纳5人表演的大小,幼儿开始按照选好的尺寸测量PVC管,在教师的帮助下切割,进行搭建。
框架搭好了,表演还需要一块幕布。在经过挑选后,孩子们选择了透光较好的白色布料。戏台上只有一张幕布光秃秃的,小朋友们觉得不好看,可是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变得更好看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变成了设计师,为皮影戏台穿了漂亮的“服装”。
幼儿的发现:
在测量和比较中,发现戏台框架的特点。
教师的思考:
小朋友们对物体的大小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只能用身边的实物去对比、表述自己想要的戏台尺寸大小,比如教室桌子、购买的皮影戏台究竟可以站下几个人,能否容纳足够的表演者,从而更加确定自己想要的尺寸,进而去搭建合适表演的皮影戏台。
7
怎样让影子现出来?
戏台完成,我们开始了选择和调试灯光的环节。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光源有手机电筒、手电筒、蜡烛,除此之外,在活动区中还投放了一种适合皮影戏表演的强光。通过一一实验,孩子们总结了不同光源的效果:
蜡烛:光源最弱,影子几乎看不见,且拿着燃烧的蜡烛容易受伤。
手机光:光源微弱,光照分散,影子也很大很分散。
手电筒:光源弱,只有靠近光源才能清楚地看到影子。
皮影强光:照射面积大,灯光强,影子非常清晰。
对比四种光源,孩子们一致认为方形的强光最合适,但是由于表演时间长,孩子们在拿着强光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光源会越来越烫,孩子们无法承受光源散发出的热度。
教师的支持:
孩子们回忆,实地参访时发现皮影叔叔的灯光是固定在架子上,悬挂在戏台的最上方,这样效果最好,不会烫伤,也不会影响表演的人操作皮影小人。我们也想用同样的办法来固定光源,孩子找出了上学期用来悬挂灯笼的支撑架,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灯光的固定。
幼儿的发现:
光源强弱的对比、光源固定的办法。
教师的思考: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持续的支持。我们在选择光源、了解光源强弱对比、寻找方法固定光源的问题情境中,制造一些“难题”鼓励幼儿思考并解决,帮助他们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应对挑战的个体。
1
我们表演什么剧目?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部分幼儿绘画能力及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不同,人物类剧目不适宜。简单的绘本类剧目是比较适合的选择,经过幼儿选票,最后确定了《好饿的毛毛虫》《小蝌蚪找妈妈》《三只小猪盖房子》三个耳熟能详的绘本作为皮影戏的剧目表演。
每个剧本有多少个角色呢?我们一起重温了绘本,梳理了故事角色,有了前期制作皮影小人的经验,事物类的皮影制作起来更加顺畅。经过多次的排练,孩子们逐渐熟悉自己的角色,并对皮影戏表演有更深入的体验和了解。
排练成熟后,我们邀请了园长妈妈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我们的初舞台节目《好饿的毛毛虫》,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有了这次的表演经验,我们更加自信,带着邀请函,邀请更多的弟弟妹妹来观看我们的表演,观众们的掌声和笑脸是对我们“红灯笼剧场”最大的肯定和赞赏。
幼儿的发现:
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教师的思考:
皮影戏的成功表演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乐趣,还在多方面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孩子们用肢体来操作皮影,促进了精细动作的发展;孩子们共同选择排演剧本,提升了社会交往技能,感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发展了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2
初次表演遇到了哪些问题?
舞台搭建完成,皮影小人就位,孩子们对于表演跃跃欲试。每周一至周四下午是孩子们表演的时间,经过两周的演绎,孩子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观众的礼仪问题 皮影材料易损坏
表演内容乱七八糟 投影不清晰
针对这些问题,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制定了表演和观影公约。
(1)表演公约:
①表演时按角色顺序上场,精彩的演出需要多次排练;
②使用皮影小人时要小心,皮影小人要贴紧幕布,影子才能更清晰。
(2)观影公约:
①观看皮影戏时保持安静;
②不用手拍打幕布,不随意下座位;
③必要时可以请保安爷爷来协助。
书签
钥匙扣
耳环
项目课程中的STEM要素分析
项目课程中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
项目课程中教师的思考
项目课程如同其他教育经验一样,可以从反思和评估中获益。幼儿通过回顾自己的工作、作品等,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和自豪。教师则结合《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反思评估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理解幼儿学习的发展规律,考虑到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否站在幼儿立场,基于幼儿的兴趣不断引发新经验,助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螺旋上升?是否遵循幼儿生命成长的规律,呈现幼儿多感官、多渠道的真实参与体验?通过以上三层次评估,个别幼儿和整个团队了解课程的效果,以此来拓展幼儿探究的广度,是非常有必要、有价值的。
实践证明,只有开阔的教育视野才能催发幼儿的自主生长。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记得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有基于儿童视角的课程理念和开放的思路变式,让幼儿寻找到课程中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个幼儿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才能够实现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END—
统筹:郑雪莲
文编:代欣芯
美编:周文素
初审:李 倩
复审:涂德兰
签发:邓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