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博士退学,网友纷纷惋惜!高学历能代表一切吗?博士治病就一定比本科硕士强吗?

文摘   2024-12-16 20:05   山东  
2024年,高中学历被升华的一年,博士硕士学历断崖式贬值的一年。
读到博士这一阶段已然是学术高阶阶段,是众人艳羡的光明之路,可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却选择退出金字塔尖,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博士学历,协和博士生,是医学界多少人望尘莫及的高度。
北京协和医学院一位博士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退学的经历,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厦门大学,读研时幸有导师引领顺利毕业还发表了很多实用性论文,可到了博士阶段白天干杂活,晚上读文献,导师也不能提供可行性的方向,博士读的很茫然从而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无独有偶,另一名双非院校的医学博士贝贝也退学了,她是妇产科方向的博士,可入学仅一个月就患上了心理疾病,一面是继续追求学术梦想一面是自己的健康,贝贝经过一个月的深思熟虑选择了维护健康从而退出医学博士生涯。
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例,很多博士生在面临重重压力和无尽的烦恼时,都曾考虑过退学。

我们不禁要问,导致这些高层次教育人才产生退学念头的原因何在?

导师的角色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博士生的导师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引领者,他们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扮演着多重身份。

许多博士生反映,导师更多地关心的是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事业发展,而将学生当作助推器,推动自己的事业壮大。而这样的关系,在学生看来,难免会让人感到困惑与失落。

合格的导师应该不仅仅是项目的管理者,更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关心。

可是现实中,许多博士生却感受到的更多是“老板”式的压迫与工作量的堆积,无暇顾及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师生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

在医学领域,博士学位更是被推崇成为进入三甲医院的“门票”。

对于博士学位的盲目崇拜已然加剧了学术界的内卷,甚至有些优秀的硕士生因岗位要求而被迫自我提升,陷入无尽的竞争之中。

但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是一丝不苟的医学领域,本科和硕士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可以胜任大部分临床工作的,博士的身份并不是绝对的必要条件。

高压的就业市场让人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更高层次的学历,以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很多人选择读博,并非因为自己对学科有着深入的热爱,而是被迫选择的一种无奈。

带着目的性的学习,使得很多博士生在研究与生活中失去了初心,变得日益疲惫。与其说他们在追逐学术,不如说他们在追逐一个看似光鲜的“博士”标签。

而当这种功利性目的与艰辛的博士过程相碰撞时,留给他们的只有无力与心酸。

由此可见,退学潮的另一层原因,是来自于对知识本身的迷茫与误解。

未来,或许每一个追求博士学位的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动机与目标。真正值得期待的,不是学位的获取,而是对知识的热爱与对科学的贡献。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是怀揣对科学发展的热情而去追求博士,而不是被迫无奈或随大流。

促进学科良性发展,培养出真正热爱科学的研究者,才是博士教育的真正目的。

希望未来的学术环境能够更加包容,以激励真正热爱科研的人才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渣护比肝
90后护士,跨越两城三甲,买过房改过行,临床经验一般,辞职经验丰富,定期分享转行+赚外快干货,全网同名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