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DRG支付政策下,三甲医院床位周转率反而增加了?

文摘   2024-12-06 20:05   山东  

自从DRG支付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医疗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DRG旨在通过将患者分类到不同的病组中,从而实现一次性打包支付,低于标准属于医院盈利,高于标准则医院亏损。
在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模式下,公立医院是“大小病通吃”来获取收入,尤其是大型医院,它们可以在数量上“通吃”各种疾病。
然而,DRG支付模式下,医院的收入上限被固定在一定的病组支付水平内,尤其是由于支付金额向复杂病例倾斜,轻症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这使得大医院在收治轻症患者时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潜在的亏损。
DRG改革为不同省市不同级别医院设定了差异化的支付系数,对于大型公立医院而言,支付系数往往高于小型医院,使得相同的轻症病例,大医院获得的支付资金相对更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时的财务压力,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床位周转率来实现更高效高额的营收。
高等级医院由于在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在高周转模式下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扩展床位数提供了动力。
2020年,新冠疫情对医院的运营造成了严重冲击,公立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也一度下滑,但500张及以上床位的医院却在逐年增加。
更多医院选择扩大住院率来保证收入,但这种开源节流的营运方式最终导向却是降薪和倒闭。
而高住院率的背后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低指征住院,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耗着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住院率和服务量的双重压力下,监管部门或许可以通过逐渐拉平不同等级医院的支付额度以及改良DRG/DIP支付规则来促进医疗服务的良性发展。
你相信医改会更惠民吗?
今天就到这吧,散会


渣护比肝
90后护士,跨越两城三甲,买过房改过行,临床经验一般,辞职经验丰富,定期分享转行+赚外快干货,全网同名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