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文摘   2024-11-17 08:08   山东  

高一语文试题    2024.11

主考学校:宁津一中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提起郭永怀这个名字,可能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并不熟悉。但是提到他所做出的贡献,相信大家会对他肃然起敬。他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出现在青海原子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展览中。天上挂着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当年他和钱学森一样,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钱学森曾说,如果他能抵五个师,那郭永怀至少能抵十个。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饱受战火洗礼的山东,从小他就表现出了超常的学习天赋,学什么都比别人快。20岁考上了南开,后又被推荐去了北京大学继续深造,接连受到顾静徽、饶毓泰等物理专业教授的指导,专业基础十分扎实。29岁的时候,在中英庚子赔款资助的留学生考试当中,它从3000多名考生当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留学资助。从此,郭永怀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海外求学生涯。

36岁那年,郭永怀取得博士学位,去了康奈尔大学任教,成为该校航空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那时的他风华正茂,在科研道路上一路攻城拔寨。更幸运的是他还在这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1948年郭永怀跟同样来自中国留学的李佩喜结连理。虽然在国外享受着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郭永怀却一直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变化,等候时机回国。

可是要想回去谈何容易,跟钱学森一样,郭永怀也是掌握尖端科技的人才,美国人万般阻挠,始终不肯放行。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郭永怀展开种种调查。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周总理与美国人的谈判取得突破性成就,郭永怀终于看到了回国的曙光,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他在和学生们的篝火聚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烧掉了自己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身边的美国朋友不解,劝他说,康奈尔大学教授已经很不错了,为啥一定要回到啥也没有的中国呢?郭永怀说了这样一句话,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1956年国庆的前一天,郭永怀回到了阔别16年之久的祖国。回国后郭永怀受到祖国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在钱学森的推荐下,郭永怀出任刚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参与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12年规划。为了跟上苏美的脚步,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一样,每天早出晚归。1959年中苏关系转恶,苏联撤走了支援中国的全部专家,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技术模型和数据资料,郭永怀临危受命。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郭永怀迁往青海新实验基地。

实验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上,温度可以降到零下40多度,而且物资补给严重不足,大家常常营养不良,甚至高原浮肿,在这样的条件下,郭永怀为了保持工作状态,直接睡在又冷又硬的铁板床上,一翻身就会硌得疼醒,这样就不至于让自己睡过头,他就能继续工作了,就这样,才50岁的郭永怀已经满头白发了。在郭永怀以燃烧生命为代价的坚持下,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体工作人员一片沸腾,但郭永怀却晕倒在试验现场,他实在太累了!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不久,郭永怀就开始向氢弹发起冲击,还接下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发任务,天上地下,祖国要全方位地崛起,郭永怀更忙了。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郭永怀居功至伟。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于是他一刻不停连夜登上了飞机、次日凌晨,就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猛地坠落。当人们扑灭大火,郭永怀的遗体被辨认出来时,他与他的警卫员牢牢抱在一起,在两人中间是重要的实验数据,在他们的保护下,这个文件完好无损。就在郭永怀去世20天后,也就是1968年12月25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但是遗憾的是,郭永怀却没有看到这一幕。也是这一天郭永怀被授予了“烈士”称号。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比起这些荣誉,郭永怀或许最在意的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一转眼,郭永怀已经去世50多年了,今天的中国不仅有了两弹一星,我们的航天员早已步入太空。我们的核潜艇早已深入海底。对如今的中国而言,我们可以挺直腰板,和列强谈笑风生。这国富民强、太平盛世是否如您所愿?

(摘编自《郭永怀:一个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英雄》)

材料二:

1968年12月4日下午1时59分,郭永怀登上了前往北京的伊尔14飞机,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各6人,飞行时长约4个小时。在降落阶段,由于飞行员对高度控制错误,飞机在距跑道尽头1209米处触地起火。

当人们发现郭永怀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抱在一起,已被烧焦,四肢蜷曲,只留下后脑勺几撮花白的头发,没有被火烧尽。前去机场迎接的司机邵春贵据此认出了郭永怀:“他那时候59岁,是个花白头。”

郭永怀的侄子郭普远回忆:瞻仰遗容时,郭永怀的遗体用一块白布蒙着,“能够看出还是抱着的形状”。

周恩来闻讯,立刻失声痛哭,哽咽地下令:以后科学家不许坐飞机!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讣告。因工作涉密,讣告言辞简略: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郭永怀同志,因不幸事故牺牲,终年59岁。郭永怀同志在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如今,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楼的草坪中,伫立着郭永怀的塑像,下方埋着郭永怀、牟方东、李佩的骨灰。墓碑上写着:“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

(摘编自杜佳冰《青春华章永怀归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永怀在学术界具有崇高的声望,可能仍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他的名字并不熟知。

B.在篝火聚会上,郭永怀不顾美国朋友劝说烧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表现其回国的决心。

C.为了保持工作状态,郭永怀院士迁往青海新实验基地,直接睡在又冷又硬的铁板床上。

D.“一对伉俪”“怀瑾佩瑜”是对郭永怀及妻子李佩在各自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的概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用钱学森至少能抵十个师的评价,突出郭永怀院士是掌握尖端科技的人才。

B.专业教授的指导,专业基础的扎实,保障了郭永怀院士16年的海外求学生涯。

C.如今的中国,可以挺直腰板,和列强谈笑风生,这离不开“国之脊梁”们的付出。

D.周总理下令“科学家不准坐飞机”,侧面表现郭永怀牺牲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之大。

3.下列诗句与材料一第五段内容最一致的是( )(3分)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D.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抒怀》)

4.郭永怀院士入选《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入选的理由。(4分)

5.同是对郭永怀的报道,一个是全景式,一个是聚焦式,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不同特点及效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日

吴强

姚月琴坐在屋子里,脸上呈现着痛苦不安的神色。这是她从来没有过的。她本来是个不知道忧愁的人。

她觉得留在前方工作,是一种光荣。队伍就要向前进军,大战就要来到。她有些惶惑,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快乐。她不时地抚摸着她的绿围巾,好似绿围巾就是幸福和快乐的象征。

可是,她竟然忧愁起来,眼眶里滚动着泪珠。

因为机要科长万长林通知她,决定要她到后方去工作。

当她听到这个决定时,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她知道,在战争形势紧张的时候,“讨价还价”是不允许的。她闷坐在屋子里,身子动都没有动一下,好像全身已经麻木了似的。

她揩了眼泪,大步地走向万长林的屋子里去,她想争取留在前方。到了万长林门口,他正在为她准备密码本子,她的脚还没有站定,万长林就向她说:

“密码本再等一刻钟来拿!”

此刻,她竟然什么话也没有说,腰一扭,走了出来。

她又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打得又小巧又结实的背包,向她嘲笑似的斜靠在墙脚根。

院子里有人叫看:

“到后方去的,准备集合,在村子东头!”

姚月琴的脸涨得通红,冻得发紫的两腮有些痒痛起来。

她从墙脚根愤怒地抓起背包带子,把背包提在手里,任它碰打着自己的腿。正要出门的时候,和她相处得十分亲热的两个小姑娘,笑嘻嘻地跑了进来。她们一个叫林素云,一个叫吴秀莲。

“姚姐姐,这双鞋子送给你!”吴秀莲迎着她说,把刚做好的一双青布鞋子,塞到她的手里。

“我不要,用不着!”姚月琴苦笑着说,把鞋子还给吴秀莲。

“你到前方去,鞋子还能不穿?尽是山路!这是我们姐妹两个连夜赶出来的。你不要不行!”

林素云和吴秀莲争抢地喷着唾沫星子说,不让姚月琴张一下口。姚月琴感到非常痛苦,两个小姑娘的话,针一样地刺着她的心。但她不能在两个小姑娘的面前,泄露她内心的隐痛。

她终于强笑起来,和两个小姑娘一同走了出去。

姚月琴在院子里接受了机要科长给她装着密码本子的皮包,沮丧地走向集合地去。

在经过沈振新门口的时候,她习惯地在门口停住了脚,接着就跨进门去。

“小姚呀!又来了电报吗?”沈振新问道。

姚月琴没有作声,望了沈振新一眼,低下头去。

这使沈振新诧异得很。

她的脸色一阵红又一阵白,腮上的肌肉发着颤抖,眼眶里渐渐地涌出了泪水。

“他们要我到后方去!”姚月琴噘着嘴唇说。手里的背包沉重地滑落到地上。

“你跟电台到后方去?”

“唔

“这有什么难过的?到后方也是工作,也是为的战争胜利,淌什么眼泪?”沈振新恳切地说。

姚月琴的心情平静一些。

这时,参谋长朱斌匆匆地走进来,姚月琴便拾起背包,缓缓地走了出去。

在朱斌要离开屋子的时候,沈振新对朱斌说:

“不要把一些年轻力壮的人送到后方去!让这些人在艰苦的生活里锻炼锻炼!

“小姚不肯到后方去?”

“年轻人有上进心,争强好胜,这种心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就是斗争的积极性,不要轻易伤害这种积极性。”

“我去查问一下!”朱斌走了出去。

姚月琴沉闷地坐在集合地的草堆边,冷风吹凌着她,她也没有把松散下来的绿围巾围紧,手里拿着一根枯树枝,在一小堆雪上无意识地乱划。不远处林素云和吴秀莲的笑声传来,她急忙把身子移转到草堆的那一边去,躲避了她们的目光。两个小姑娘跑到草堆附近,看看姚月琴不在,便又匆匆地跑走了。

姚月琴想起她三年来的生活,是在学校里、家庭里从来没有梦想到的。在她的感觉里,现在的战争生活跟过去大不相同。过去的,她曾经感觉到新奇、有趣,给了她不少的幻梦似的印象。现在的,却不是幻梦,而是引导她真正地进入人生,进入到斗争的红火里。可是,今天这件事,使她突然地受了重重的一击。她的脸上禁不住堆满愁容,泪水也禁不住滴落下来。仰头看到山头上的白雪,阴暗的天空,寒鸦在眼前飞过,她这时候的心情的色调,就更加灰暗、沉重起来。

机要员谢家声也来了。他的脸色和她同样的沉闷抑郁,这时候的姚月琴得到了宽慰,以为有了一个相熟的同伴。

姚月琴知道,谢家声平时不爱活动,患有胃病,工作勤恳负责。“你也到后方去吗,老谢?”姚月琴终于轻声问道。“把皮包、密码本子给我!”谢家声脸色平板地说。

姚月琴恍然地理解到谢家声是来代替她到后方去工作的,她的心里突然发亮起来,愁容从脸上顿然消逝。当她看到谢家声不愉快的神情的时候,她那卸着皮包的手却又停了下来。她觉得这是损害同志间感情的事。这时候的姚月琴思虑了一下,然后决断地说:

“还是我去!”

“我去!”谢家声争执着说。

“我不愿意,你也会不愿意的!”

“我不会怨你!前方,我比你生活的时间多!”

姚月琴的手抓住谢家声的臂膀,感激地叫了起来。

队伍集合的号声响了,姚月琴围好绿色围巾,把鞋带子扣扣紧,背包背到身上,向谢家声道了一声“再会,老谢!”便怀着兴奋喜悦但又掺着歉然不安的心情,走向开赴前线的集合地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皮包”和“密码本”反复出现,显示了姚月琴机要员的身份。

B.两个小姑娘给姚月琴送鞋子这一情节,展现了她们对革命工作的支持。

C.姚月琴能够去前方,跟领导沈振新让年轻人到前方锻炼的正确引导有关。

D.结尾处关于谁去后方的争执,表现了革命队伍中也存在思想有待进步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姚月琴脸上的神色这一细节,与她的性格形成反差,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文中“绿围巾”多次出现,是幸福和快乐的象征,体现了姚月琴心情的浮动,推动情节的发展。

C.文中将姚月琴想象和现实的战争生活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她对战争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D.小说描写了战前生活场景,通过人物对话讲述故事,串联情节,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8.听到去后方工作的决定后,随着情节的展开姚月琴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9.本文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特色。请结合下面《百合花》中的段落,具体分析这两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6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节选自《容斋随笔》)

材料二:

癸巳,以曹参为相国。参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始,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A即百岁BC谁可代DE对曰F知臣莫G若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侍奉,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事”意思相同。

B.相,做相国,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相”意思不同。

C.去,离开,与《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的“去”意思不同。

D.安,怎么,与《马说》中“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安”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何与曹参一直交好,临死前他向惠帝举荐曹参,认为曹参可接任自己的相国之位。

B.曹参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告诉手下人赶快准备行装,他知道自己要入朝做相国了。

C.曹参为相后,对前来试图劝说的官员和宾客,总是让他们喝酒,使他们无法开口。

D.惠帝对曹参不满,曹参以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明的情况回应,使惠帝理解。

13.简要概括曹参为相后的主要表现。(3分)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4分)

2)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琵琶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陶九日闲居

苏轼

九日独何日,欣然惬平生。

四时靡不佳,乐此古所名。

龙山忆孟子,栗里怀渊明。

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

闲居知令节,乐事满余龄。

登高望云海,醉觉三山倾。

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

但愿饱粳稌,年年乐秋成。

【注】①本诗是苏轼和陶渊明《九日闲居》所作。②糟床声:榨酒的酒器。

15.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交代写作时间,“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赏菊饮酒。

B.“四时靡不佳”两句,诗人并不认为四季各有其美,但重阳节是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的。

C.“坎坷识天意”两句,由叙事转为议论,写出诗人对坎坷命运的思索,对世间人情的慨叹。

D.整首诗歌的语言平淡质朴,质朴中含有至味,正如作者评价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16.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情感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的《登高》中用“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无限深沉悲愁的情感。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①)。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   A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②),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   B   “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C   ,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③)。”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科技日报贵阳7月9日电(记者何星辉)记者从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获悉,7月9日,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由该中心授予“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以表彰其领导最灵敏射电望远镜项目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李药是首位凭借在中国国内取得的学术成果获得该奖的科学家。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李菂自2008年起任FAST项目科学家,2018年至今任FAST首席科学家。此次其获奖成果包括“精确测量星际磁场及推动快速射电暴领域进入大样本统计研究时代”。

针对此次获奖,李菂表示:“很庆幸有南仁东先生这样的导师和先驱,有FAST工程团队并肩战斗,有许多同行相互成就相信这只是中国天文浪潮开始中的一朵小浪花。

20.下列句子中的“成就”与文中加点的“成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探界者”钟扬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B.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C.传承百年奋斗精神,成就千秋宏伟大业。

D.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相信这是中国天文事业的开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22.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人,不期而至却来得正是时候,带来了惊喜、思考或改变。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来得正是时候”为题目,写一篇写人叙事类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