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年-907年),国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与隋朝合称隋唐。唐朝曾定都长安(618-657、657-684、705-755、756~904)、洛阳(657-684、684-705、705-755、904-907),并设北都晋阳等陪都。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
自高宗始以洛阳、长安为都,盛唐两都制正式形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
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的国号同时恢复了洛阳东都的称号,此时洛阳的规格被降到了武则天之前,唐重回两都制的建都模式。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唐玄宗前期基本上是对武则天时期政策的部分延续;到玄宗后期的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改洛阳东都为东京,改长安京城为西京,完成了两京地位的转变,至此不再返回洛阳。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攻占了东都洛阳,次年称帝。
安史之乱后,唐朝转盛为衰,洛阳、长安更是被屡次攻陷。戏称“长安六陷(756,763,783,881,885,896),天子九迁”,境内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东京洛阳更是被破坏严重,两京制名存实亡。
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往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时万国来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历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时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高祖李渊
开国皇帝
庙号:唐高祖
谥号:神尧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太武皇帝(初谥)
神尧皇帝(674年改谥)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754年加谥)
在位时间:618 年 - 626 年
年号:武德:618年-626年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他是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西魏名将李虎之孙。
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隋末土崩瓦解,他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晋阳。他建立大将军府,带领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取长安。李渊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遇弑后,他受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传位,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上元元年(674年),李渊尊号神尧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李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庙号:太宗
谥号:文武圣皇帝(674年加谥)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754年加谥)
文皇帝(649年初谥)
文武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即位:626年9月4日
退位:649年7月10日
年号:贞观:627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中国唐朝第二任皇帝。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窦皇后(有鲜卑血统)。窦皇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顺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统一天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李治
庙号:高宗
谥号:天皇大帝(初谥)
天皇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754年加谥)
在位时间:649年07月15日 - 683年12月27日
年号: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龙朔:661年-663年
咸亨:670年-674年
仪凤:676年-679年
显庆:656年-661年
麟德:664年-665年
永徽:650年-655年
上元:674年-676年
开耀:681年-682年
乾封:666年-668年
弘道:683年
总章:668年-670年
永淳:682年-683年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终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唐中宗李显
庙号:中宗
谥号:孝和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754年加谥)
孝和皇帝(初谥)
第一次即位时间:
684年01月03日 - 684年02月26日
第二次即位时间:
705年02月23日 - 710年07月03日
年号:景龙:707年-710年
神龙:705年-707年
嗣圣:684年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698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击败后突厥,使得唐朝再次开始长期控制漠南。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于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唐睿宗李旦
庙号:睿宗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754年加谥)
大圣真皇帝(初谥)
玄真大圣皇帝(749年加谥)
第一次在位时间:
684年02月27日 - 690年10月
第二次在位时间:
710年07月25日 - 712年09月08日
年号:景云:710年-712年
太极:712年
文明:684年
延和:712年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自行退位,由武太后临朝;第二次在位时间是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后退位禅让于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为唐高宗李治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显等都是其兄长。
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圣历二年(699年),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景云元年(710年),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宠信太平公主用人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
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两年。开元四年(716年),病逝,享年五十五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葬于桥陵。
武则天
【武周政权】
谥号:大圣天后(唐睿宗景云元年加谥)
则天大圣皇后
则天顺圣皇后(唐玄宗天宝元年加谥)
圣后(唐睿宗延和元年改谥)
则天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改谥)
天后(唐殇帝唐隆元年改谥)
天后圣帝(唐睿宗延和元年改谥)
在位时间:690年10月16日 - 705年02月21日
年号:永昌:689年
大足:701年
证圣:695年
延载:694年
万岁登封:695年-696年
长寿:692年-694年
神功:697年
光宅:684年
天授:690年-692年
久视:700年-701年
长安:701年-705年
万岁通天:696年-697年
载初:690年
天册万岁:695年
垂拱:685年-688年
如意:692年
神龙:705年
圣历:698年-700年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唐代称则天顺圣皇后,或武后(遗诏退称皇后),后代通称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因执掌君权因而得到正史追认的女皇帝。
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唐高宗时复为昭仪,后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时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660年11月开始临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太上女皇。
唐殇帝李重茂
别称:唐少帝
谥号:殇皇帝
在位时间:710年07月8日 - 710年07月25日
年号:唐隆
唐殇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唐中宗幼子,唐朝第七代皇帝。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病逝,韦后临朝,改元唐隆,不久年仅16岁的李重茂登基为帝。李重茂即位不足一个月,唐睿宗三子李隆基、唐中宗妹妹太平公主等交结禁军将领,发兵入宫,将韦后与安乐公主等人杀死,史称唐隆之变。最终唐睿宗复辟,李重茂仍封温王。
开元二年(714年),李重茂除房州刺史,不久死于房州,葬于武功西原。
唐玄宗李隆基
庙号:玄宗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即位时间:712年9月8日
退位时间:756年8月12日
年号:先天:712年八月-713年十一月
天宝:742年-756年七月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或宋代避讳圣祖赵玄朗,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他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710年唐玄宗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隆基登基称帝,改年开元,唐朝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信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762年他病逝于长安神龙殿。
唐玄宗多才多艺,音乐尤为擅长,听觉聪敏,精通多种丝竹乐器,喜击羯鼓,尊羯鼓为“八音之领袖";善于即兴作曲,所作多属法曲一类。在位期间,他增设梨园,每作新曲,即交梨园演奏;又颁布曲名,把原为汉文音译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曲名改为具有内容的汉文曲名。这一系列的措施,对严格的专业音乐训练,对盛唐音乐的兴盛和燕乐的发展,以及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肃宗李亨
庙号:肃宗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在位时间:756年08月12日 - 762年05月16日
年号:至德:756年-758年
上元:760年-761年
乾元:758年-760年
宝应:762年-763年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当夜李亨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唐代宗李豫
庙号:代宗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在位时间:762 年 - 779 年
年号:广德
大历
永泰
宝应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八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唐肃宗李亨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
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安史之乱时,他随父前往灵武,肃宗称帝后,李豫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作为名义上的唐军统帅,李豫先后收复长安、洛阳,相继进封楚王、成王。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册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并于同年平定安史之乱。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占长安,李豫出逃陕州,随后起用名将郭子仪击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怀恩之乱。李豫在位时期,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李豫任用杨绾为相,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于大明宫紫宸内殿崩逝,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唐德宗李适
庙号:德宗
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即位时间:779年6月12日
退位时间:805年2月25日
年号:建中:780年-783年
贞元:785年-805年八月
兴元:784年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适”,拼音:kuò),唐代宗与沈氏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唐德宗李适(kuò)生于长安大内宫中。当时,其父亲唐代宗为广平郡王,母亲沈氏是他的妾室。嫡母崔氏的母族在安史之乱中失势,自己的母亲沈氏亦在期间失踪。宝应元年(762年),父亲唐代宗继位。广德二年(764年),以庶长子的身份被立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779年)即位。次年,为了改善财政,采纳宰相杨炎建议,废除庸调制,颁行“两税法”。执政前期一改代宗朝姑息藩镇的弊政,坚决削弱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措置失当,镇抚乖方,往往在消灭旧叛之后又激起一批原本忠于朝廷的节度使的叛乱。
建中四年(783年),因朝廷赏赐有失公平,激起 泾原兵变 ,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早年入朝面圣却被软禁在京城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在哗变军士的拥护下称帝,改国号为秦。泾原之变时,长期讨逆伐叛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因奸臣卢杞畏罪挑拨而见疑于德宗,自危之下铤而走险加入了叛乱阵营。唐中兴名将李晟经历艰难险阻,终于击破朱泚、李怀光联军,德宗才得以重返长安。
德宗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彻底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宦官监军的制度也开始确立。后期的德宗日益变得贪婪自私,不但经常把国库赋税收入划拨到自己的内帑,还纵容在外宦官强令地方官进奉贡物,甚至在长安施行宫市以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为弥补中央财政,德宗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尽管有人称德宗在位时期为“ 中兴之治 ”,但这一说法仅适用于德宗执政初期。
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终年63岁。
唐顺宗李诵
庙号:顺宗
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初谥)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849年加谥)
在位时间:805 年
年号:永贞
唐顺宗李诵(761年2月21日-806年2月11日),唐德宗长子,唐朝第13代皇帝(除武则天以外)。
李诵初封宣城郡王,后进封宣王,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太子。永贞元年(805年),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贞元元年,组织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式继位,登基后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这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的利益,同年八月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次年李诵驾崩,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葬于丰陵。
唐宪宗李纯
庙号:宪宗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849年加谥)
圣神章武孝皇帝(初谥)
在位时间:805 年 - 820 年
年号:元和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在位期间曾短暂终结藩镇割据,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十五年(820年)阴历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卒,据说是被宦官内常侍陈弘志和王守澄合谋毒死。享年42岁,在位15年,谥圣神章武孝皇帝。大中三年(493年),加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唐穆宗李恒
庙号:穆宗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在位时间:820年02月20日 - 824年02月25日
年号:长庆:821年-824年
永新:820年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是唐朝第15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
元和七年(812年),李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暴卒,疑似被宦官陈弘志、王守澄下毒谋害。宦官梁守谦等拥立李恒,丙午(2月20日)登基,是为唐穆宗。
在位期间,宴乐过多,畋游无度。所任宰相萧俛、段文昌缺乏远见,认为藩镇已平,应当消兵。不久,河朔三镇复叛,躲藏军士纷纷归附三镇。长庆四年(824年),驾崩于寝殿,在位五年,年仅二十九岁(死时尚不满29),后葬于光陵,谥号为睿圣文惠孝皇帝。
唐敬宗李湛
庙号:敬宗
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在位时间:824 年 - 827 年
年号:宝历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长子。他是唐朝第16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
长庆元年(821年),李湛被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正月壬申,唐穆宗逝世。癸酉,李湛即位柩前,是为唐敬宗。即位后,唐敬宗奢侈荒淫,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死后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
唐文宗李昂
庙号:文宗
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
在位时间:826 年 - 840 年
年号:绍泰: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26―840年在位),唐穆宗李恒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
李昂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长庆元年(821年),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即位为帝,年仅十八岁。在位初年,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一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李昂喜作五言诗,古调清峻。《全唐诗》等录有其诗6首、联句2句。
唐武宗李炎
庙号:武宗
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即位时间:840年2月20日
退位时间:846年4月22日
年号:会昌(841年—846年)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五位皇帝(840年—846年在位),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
唐武宗性情沉毅,雄谋勇断。初封颍王,拜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病重,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拥立李瀍为皇太弟。唐文宗去世后,李瀍即位为帝,年号会昌。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后,从子刘稹企图袭位割据。唐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最终刘稹遇害,叛乱平息。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经济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毁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没收大量寺众土地,成为毁佛运动的“三武一宗”之一,从而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唐武宗信仰道教,服食长生丹药。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大明宫,享年三十二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唐宣宗李忱
庙号:宣宗
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初谥)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872年加谥)
在位时间:846年04月22日 - 859年09月10日
年号:大中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 -859年9月7日 ),初名李怡,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
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 。在对外方面,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收复河湟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取得的一重大军事胜利。李忱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所以唐朝灭亡后,百姓仍赞叹不已,称李忱为”小太宗“。
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工诗,《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
唐懿宗李漼
庙号:懿宗
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在位时间:859年—873年
年号:咸通(860-873年)
唐懿宗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男,初名李温,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59年—873年在位),唐宣宗李忱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
大和七年(833年),李漼生于藩邸。器度沉厚,姿貌雄杰,初封郓王。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驾崩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八月癸巳(859年9月10日)即位。次年十一月丁丑(860年12月17日),改元咸通,励精图治,延纳谠言。
李漼洞晓音律,犹如天纵。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
咸通十四年七月辛巳(873年8月15日),李漼病逝,享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葬于简陵。
唐僖宗李儇
庙号:僖宗
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
在位时间:873 年 - 888 年
年号:乾符:874年-879年
文德:888年
中和:881年-885年
广明:880年-881年
光启:885年-888年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初名李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唐朝第十八任皇帝(873年—888年在位),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为惠安皇后王氏。
初封普王,热衷游乐,擅长马球。唐懿宗弥留之际,在宦官田令孜等人拥戴下,成为皇太子,改名李儇。
咸通十四年(873年),柩前即位,时年12岁。
在位期间,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
长安失落后,逃亡蜀郡。期间,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返回长安。
光启年间,经历盐池之争和襄王之乱,身体每况愈下,临终传位于弟李杰(唐昭宗)。
文德元年(888年),去世,年仅27岁,追谥“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安葬于靖陵。
唐昭宗李晔
庙号:昭宗
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
在位时间:888年04月22日 - 904年09月22日
年号:龙纪:889年
光化:898年-901年
大顺:890年-891年
天复:901年-904年
乾宁:894年-898年
天祐:904年-907年
景福:892年-893年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李敏,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88年4月22日-904年9月22日),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
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初封寿王,领幽州大都督。文德元年(888年),在宦官杨复恭拥立下,正式即位。面对帝国在农民起义打击下、日趋分崩离析的局面,唐昭宗尊礼朝臣,励精图治,希望恢弘旧业,号令天下,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最终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晋王李克用。同时,中央禁军折损大半,有效兵员不足。坐视宣武节度使朱温实力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原霸主,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后期一直受制于宦官、李茂贞与朱温。
天祐元年(904年),为宣武节度使朱温所弑,时年三十八,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葬于和陵。
唐哀帝李柷
庙号:景宗(未采用)
谥号:哀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
在位时间:904年09月27日 - 907年05月12日
年号:天祐
唐哀帝李柷(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本名李祚,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晔第九子。
乾宁四年(897年),进封辉王。天复三年(90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后,正式即位,成为权臣朱温的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夺。
天祐四年(907年),废为济阴王,安置于曹州。五年,惨遭鸩杀,葬于温陵,终年十六岁,谥号为哀。后唐时期,追封“昭宣光烈孝皇帝”。
天复三年(903年)二月,唐昭宗为褒赏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想以皇子为诸道兵马元帅,朱全忠为副帅。宰相崔胤请让李祚为此职,昭宗则因长子濮王李?年长而有意濮王。崔胤受朱全忠所托,认为李祚年幼可利用,坚持请求,于是李祚被任为诸道兵马元帅。
天祐元年(904年),崔胤图谋对抗朱全忠,被杀。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八月遣枢密使蒋玄晖等弑唐昭宗,以昭宗名义下诏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李柷,监军国事,又由宰相柳璨、独孤损矫何皇后诏奉其继位。次月,哀帝尊母何皇后为皇太后。
唐哀宗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二年(905年),掌握实际权力的朱全忠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让蒋玄晖借设宴之机将包括哀帝同胞兄长李裕在内的兄弟九人杀害于九曲池,再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见白马之祸);后又因蒋玄晖与太常卿张廷范认为天下未平时机未到不宜受九锡而不悦,十二月听信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诬告认为蒋玄晖、张廷范、柳璨与何太后图谋复兴唐室,遂遣使捕杀蒋玄晖,派王、赵将何太后缢死于其住所积善宫,并迫哀帝下诏称何太后秽乱宫闱自杀谢罪,追回皇太后宝册,追废为庶人。哀帝因太后丧废朝三日并以太后因宫闱丑闻自杀为由取消新年郊礼。张廷范和柳璨也被外贬,未及赴任皆被处死。
接着朱全忠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禅位,降为 济阴王 ,自己做皇帝,改名朱晃,是为后梁太祖,建国号“ 大梁 ”,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总计289年(618-907)、传21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黄巾之乱或永嘉之乱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逊位后,李柷被迫迁到曹州(在今山东省内),次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被朱晃毒死。朱晃上谥号为 哀皇帝 ,以王礼葬于济阴县之定陶乡。
后唐明宗李嗣源改哀帝的谥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哀帝因系篡位奸臣朱全忠所立的傀儡,且本人及父母都被朱全忠杀害,被认为不够称“宗”,故由横海军节度使卢质提议的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