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24日开始,A股上演了一轮极速上涨行情,上证指数从2700多点,短短6个交易日攀升至接近3700点,随后开始大幅回调至3200点附近。
从势如破竹的气势和涨幅来看(超过20%的技术牛市定义),确实可以说是牛市,但考虑到目前持续的时间很短,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场牛市的演习。
这场演习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开始前的心如死灰、到初期的犹豫、到过程中的癫狂、再到最后的追悔莫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样板。
有些道理可能大家都听过,但因为缺乏亲身经历,大部分人处于不理解或不相信的阶段,结合这场牛市演习,或许能让我们有更深的体会。
一、当闪电劈下来时,你一定要在场
股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垃圾时间”,少部分日子提供了大部分的收益。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从成立至今,单日涨幅在2%-5%占比为7.97%,单日涨幅在5%以上的仅为0.53%。(来源:万得,且慢统计,截止2024.10.15)
但问题是,你要事前判断闪电何时劈下并提前摆好姿势,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就像在这次大涨前,包括机构、散户,有多少人能精准提前埋伏呢?
大部分人还是等到闪电劈下来了才选择进场,但当仓位建起来后可能牛市已经接近尾声了。
所以,与其大涨后进来挨闷棍,倒不如保持“在场”状态,特别是在市场低迷之际,而等到被闪电击中后,反而是到了该考虑退场的时候。
二、当你听到知更鸟叫声的时候,春天已经结束了
这次上涨前后,很多人纠结基本面的问题,大都认为:基本面这么差,肯定还要大跌,怎么可能上涨?
但事实是,股价通常是提前和过度反应基本面,主打的是一个“预期”,而不是当下的“现实”,往往经济最差的时候才是最佳的买入时机。
而当经济基本面开始转好,此时股市大概已经脱离的底部区间,有了不少的涨幅,当然此时也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属于右侧选手的甜点时刻。
但当基本面呈现出良好趋势,证明了经济很好,大家都开始对未来乐观起来,这时候股价可能已经提前甚至过度计入了这些乐观预期,变得昂贵起来了。
当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现实稍有不如意,那便会引发股市转头向下。
三、牛市是大多数人亏钱的主要原因
之前在市场低迷时说这句话,很多人是不认同的,他们认为:牛市不赚钱,难道熊市赚吗?牛市才是好的投资时间。
其实,这句话的完整版应该是:疯牛过程中才进场,是大多数人亏钱的主要原因。
结合这次牛市演习,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了。
9.24日第一根大阳线,进场的人其实不多,第二天大家就犹犹豫豫,等到9.26日,大家开始意识到政策明确转向,先知先觉的大资金开始入场。
随后,经过一个周末和一个国庆假期的发酵,互联网上的股市暴富神话开始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是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纷纷开始入场。
从市场的成交量、工银转账数据可以看出,场外大部分人的进场时间是在9.30和10.8日这两天,这两天也创出了历史天量。
随后,市场开始回头,这两天才追进去的人,大部分已经开始亏钱,甚至有人已经被套20%+。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疯牛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是不是就会好点呢?并不会。
几年前我做过的一期硬核数据,就展示了2014-2015年疯牛中散户的亏钱真相:
大部分散户没有自己的投资体系,后知后觉、越涨越买、高位不卖是牛市亏钱三件套。
而“疯牛”本身就没有基本面支撑,难以为继,终有破灭的一天,那些持仓成本很高的人,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回调就会开始亏钱。
四、投资,是一辈子的事
也许在这次演习中,有人做得好赚钱了,有人没做好亏钱了,但这都不重要。
因为,往后几十年的投资生涯里,我们还会经历很多次牛市和熊市,能汲取这次的经验,让未来做得更好,才是重要的事。
有人会说:“我已经彻底认清大A了,以后再也不玩了”。
抱着“玩”的心态肯定是不可取,如果能彻底断绝与股市连系,从此不再参与,特别是在这个hard模式的大A,我是非常支持的。
但是,从这次牛市演习中,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有多少前几个月还骂骂咧咧,同样说再也不玩的“老韭菜”,选择在大涨后重新找回账户。
股民的记忆只有七秒,无论之前伤得多深,只要市场有“赚钱效应”,只要身边开始有人谈论起来,他们便会重新燃起希望。
这,就是人性,现在想销户的你,未来也会有再次起心动念的时候。
既然如此,那不如好好思考下“投资”这件事情,把它当做一生必修的功课,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未必一定要投很多大A),而不是抱着“玩玩而已”、“赚一把就走”的心态。
▼
欢迎关注、置顶、点赞、转发
风险提示(滑动查看)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珠海盈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提供基金顾问服务,提供投资建议,但不保证投顾账户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提醒投资者接受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及基金投资遵循“买者自负”原则,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投资经历、风险承受能力、资产配置需要作出投资决策,投顾账户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投资者请认真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