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吸收传统经学家的成果的同时,还广泛参引西方哲学体系与自然科学体系的知识与思想,致力于将“现代老子”意义揭示出来。本书采用评唱体例,取禅宗面对经文时重视实践、直击心灵、直面世界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与读者一同去“体认”而不是仅仅依据我们有限的理性去“解释”文本。
▲
《老子智慧八十一讲》
李永晶,上海人民出版社丨文景,2025
万有理论:在科学时代重读老子思想(节选自“补记”)
我们的旅行终于迎来了终点。此刻,我想到了叔本华的一次低语,大意是说,一个民族若不珍视她的古典作品,那么这个民族就完了。这是叔本华对其时代的思想状况有感而发,我们今天要将他所说的“民族”理解为人类自身,方得其真意。
无需说,《老子》或称《道德经》这部作品,就是人类意义上的古典作品,而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古典。德国汉学家汉斯—格奥尔格・梅勒在谈到这部古典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时,曾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能把它拿来和《圣经》、《古兰经》、柏拉图著作等进行比较。《道德经》是高高在上的……它的关联性,并不囿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它所讨论的主题,是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的。”初次看到这句话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这个断言有些大胆,会进行质疑,但此刻各位读者朋友们可能更会明白他的意思。
我完全赞同梅勒的说法,因为《老子》的确有这样的本事:这是一部在科学的时代需要阅读的智慧之书。如果借用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物理学家的说法,我们就可以将老子思想视为一种“万有理论”:《老子》位于各种解释世界的理论的底层,有着为我们的认识提供深层框架和原理的潜在能力;世人言老子思想博大精神、包罗万象,这其实就是对其“万有理论”属性的一般表达。
……
海德格尔在分析一首题名为《冬夜》的诗时,曾自言自语说,一首诗的真正伟大正在于,它能够掩盖诗人这个人和诗人的名字。这是就哲学意义上而言的,对此我也完全赞同,因为任何堪称伟大的诗篇都是智者对人类存在本质与普遍经验的艺术表达:诗歌就是诗人用语言艺术呈现的世界直观。
我们所探索的《老子》这五千余言,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诗篇,一部超越时空的文本。首先,我们所熟悉的“时代”“民族”“国家”这些观念,在这一文本面前失去了全部的解释力;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人类群体,它们的作用与老子所言的“馀食赘形”相仿,我们无法再继续用它们来想象人类文明的可能。其次,我们用于辅助我们探索的语言工具,诸如“哲学”“科学”“本体”“理念”“概念”等等,它们的普遍性帮助我们看清了许多内在于文本的思想和精神,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这些工具的有限性:只有“道”才是真正的普遍,因为它是真正自足的;而说它是自足的,是因为它超越了狭义上的人类的心智结构而成为宇宙自身的心灵。
……
回忆一下我们旅途中相遇的哲人,在我们感到迷茫时,他们都说了什么?韩非子言“道者,万物之所然也”,孔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矣”,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叔本华言“世界是我的表象”,薛定谔言“自我和世界是同一件事”——现在我们已经明白,困扰现代哲学家的那个“意识”是何以产生的问题,就是困扰科学家的“物质”是何以产生的问题;二者其实是一个问题:它们彼此互为镜像,借着对方的眼睛在打量着自己。
回忆一下我们在旅途中现身的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爱丁顿、薛定谔、玻尔等科学家在面对宇宙时的迷茫与惊奇,回忆一下他们的伟大智力创造和深刻的思想——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他们的存在自身就是“道”存在的证明,就是“道”自身的显现;当他们在开口说话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认为,那就是“道”在开口说话。用本书中的一个说法,他们就是大自然的圣徒。
▲
《老子智慧八十一讲》
李永晶,上海人民出版社丨文景,2025
目 录
作者简介
《分身:新日本论》
李永晶
《友邦还是敌国?——战后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
李永晶
《变异:日本二千年》
李永晶
《大欢喜》
李永晶
《东京留学忆记》
李永晶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
李永晶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
一点苍山阁丨编辑
不跪丨审校
寻找东亚论述的“虫洞”与“黑洞”
点击下图关注“谓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