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善恶皆自我

文摘   2025-01-14 09:20   上海  

 点击上方“硕哥讲销售”关注公众号



在昨天的分享:谬谈开悟中我有提到:

规律,就像工具,看使用的人用它来做什么,就像禅宗六祖慧能《坛经》中被提及的:“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就拿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的火烧博望坡来举例:

通过利用博望坡的有利地形,以及赵云、刘备的诱敌深入,使得在这场战斗中,最后的结果是:刘备这一方战胜了曹操一方。

这里面运用的规律就包括昨天提到的:

1、与人无关的客观存在的运行规律--也就是博望坡的特殊地形

2、按人或人的意志衍生存在的运行规律--也就是通过给到足够的诱惑(赵云、刘备的佯装战败),让夏侯惇放下戒备,产生自负心里。而对应的人性就是太想取胜,以便获取在曹操阵营中的名望地位,对应着我们说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但是回过头来看,从是非善恶的角度,我们能够简单的说孰善孰恶吗?

如果我们说刘备是善,曹操是恶,那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其实曹操的价值才是奠定了长期地方战乱不断的终结。

如果我们说曹操是善,刘备是恶,那就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直至后期后代的废帝,也并不能完全代表善。

所以,我想是我们并不能够得出孰善孰恶的结论的,毕竟都是由各自的立场所决定的。

也就是,我们一般人心里想的或嘴里说的是非善恶标准,都是经历过立场站位所得的结论。

当然也有超脱个人标准的是非善恶,只不过能够达到或做到的相对较少而已。

按着就是对应佛家所区分的有相布施和无相布施:

生活中我们一般人所做的拜佛也好,甚至善举也好都是有相布施,拜佛可能出自功利性的想法,或者在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希望假借力量时才想起拜佛。

又或者,我们做了一件好事,但要么在心底里沾沾自喜、要么总想着和身边的人分享、有的甚至会想着借助舆论来做一波个人形象的宣传等等。

以上都是有相布施,首先我承认--我并不是否定有相布施。就像捐赠一样,即使是有相布施,即使做了好事要留名、做了好事要出名,那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好事,能做就很了不起。

那另一种就是无相布施,我们偶尔会听到的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例子,例如付出卓越贡献的人隐姓埋名、出类拔萃的人才默默的去贫弱地方奉献、持续的不愿透露姓名的捐赠等等。

按照佛法来说,整个世界只有你自己而已,是一切相显现的来来源。

我们的是非善恶皆是自我内心的折射而已。

这也是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因为所有人对待是非善恶的标准或者底线不同。

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按人或人的意志衍生而存在的运营规律的复杂度。因为我们不但要考虑共性的人所具备的共性人性规律,还要结合特定的人的特定生长环境、求学经历和工作履历等等。

最后,记得之前度读过一个片段,大意是:

饿狼吃羊,是善是恶?答案是,对狼是善,对羊是恶。

那为什么世人都称狼为恶狼?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吃羊?是善是恶?

同样的,羊吃草,那又谁善谁恶?

答案是:善恶都是人心生出来的,我们不必执念于某个结论。

因为场景变、对象在变、立场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是非善恶皆自我。

硕哥讲销售
一位热爱分享的销售从业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