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清廉故事‖文化传承路上的父子接力(拉祜语)

时事   2024-10-10 10:02   云南  



近年来,在云岭大地上,鲍卫忠、张桂梅、高德荣、谢成芬、沧源老支书等典型人物,长期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守持和践履忠诚担当、勤政为民、奉公守纪、淡泊名利等清廉品格,矗立起永不过时的精神丰碑。他们的事迹可感可知,他们的精神能学能做。今天我们讲述的是《文化传承路上的父子接力》。


人物简介 :

朱光,男,汉族,中共党员,爨(cuàn)地古乐的第四代传承人,退休后致力于抢救、整理濒临失传的陆良洞经音乐,成立了爨地古乐团,担任第一任团长。2016年,爨地古乐被确定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朱光被确定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的长子朱石林继任爨地古乐团团长。2021年,朱石林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追寻“非遗”的根 

曾于明清时期传入陆良大地的洞经音乐,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已失传近半个世纪了。

“失传的原因在于过去音乐的传承不靠曲谱,大多靠口耳相传。学习教授过程靠手指点着节拍一节节死记硬背,很长时间才能记住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段,学习后,节拍旋律只能一点一点记在心里。”朱光老先生说。

为抢救失传的洞经音乐,陆良县文化部门召集了全县曾经参与过洞经乐团的老人家到县城,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了解,情况并不乐观,几乎没有人能完整回忆起洞经音乐。

不忍文化瑰宝就此湮灭,朱光从县文化馆退休后,主动提出要为抢救洞经音乐尽一份责任。

“我虽然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还要做我该做的事,就是把爨地古乐挖掘出来、传承下去。”这是朱光朴素的初衷。 

让“非遗”活下去 

“前后花了20年的时间来整理资料、组建乐团、寻找场地。”朱光抢救洞经音乐的第一步是遍访早前洞经乐团的成员。

县城城区、三岔河镇、马街镇大龙潭、良迪村、朱家堡、板桥镇小堡子......他踏遍了陆良县演奏过洞经音乐的所有旧址。

找到陆良洞经音乐的原始传人卢州、卢江的曾孙卢锡奎、卢锡金后,朱光请他们一小段、一小段地回忆哼唱,然后迅速把旋律记录下来。历时三个多月,朱光终于把洞经音乐九大正曲的初稿整理出来了。

找寻、整理出失传的古谱后,朱光潜心创作了《爨氏迎宾曲》《爨龙颜将军出征》《五峰秋月》。随后,他又根据陆良“三山四水八大景”的民间传说,创作出《大觉晓钟》《旧城烟柳》等乐曲,并编辑出版了《爨地古乐》一书。

为了继续把爨地古乐发扬光大,朱光从县文化局、滇剧团及部分学校,选拔了一批演奏人员,组建了陆良“爨地古乐团”,培养传承者。 

跑好“非遗”接力赛 

由于朱光年事已高,经乐团成员的一致推荐,其长子朱石林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如今,爨地古乐团由建团时的10人发展到今天的50余人。朱石林始终把乐团作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把部分洞经音乐配上古装舞蹈,带领乐团成员在陆良多个乡镇的敬老院开展公益性演出。

父亲身上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深深感染着家庭里的每个成员。“要守住我们的根,延续我们的血脉,就要保护好、传承好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朱石林不仅把父亲的话牢记于心,还在文化传承“接力赛”中,把这番话传给妻儿、传给周边的人。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做有示范学有榜样——清廉建设故事》
翻译、播音、微信编辑/娜谢
监制/李建波
总监/李光辉






扫码关注 精彩正当时

拉祜雅官方微信公众号


拉祜雅官方抖音号






拉祜雅
用拉祜语把世界说给你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