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
编辑:小英 排版:小英 字数:1750字
你好呀,我是小英姐姐。
开篇引言
最近,我在后台看到一位HR的吐槽,简直是典型的职场“魔幻现实主义”。
她说:
名校硕士VS普通二本:学历贬值?还是价值错位?
我们总听到一句话:“学历是敲门砖。”
是的,敲门砖确实重要,尤其在你刚毕业的时候。
但问题是,敲开门后,能不能坐稳那把椅子,靠的可不光是学历。
名校硕士来面试基础岗位,为什么最后没被选中?很多人觉得是公司“看不起”高学历,觉得他们“眼高手低”。
但真相是,有时候公司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一个基础岗位,能给的薪资是有限的,你一个985硕士过来领6000块?公司会有顾虑啊——你能干多久?你是不是只是把这个岗位当跳板?你会不会干个半年就跑路?
再说了,基础岗位要的是执行力,不是研究能力。名校出来的,思维方式、习惯都被高标准“喂养”了,面对实际工作时,反而不见得那么“灵活”,反而是那些没有“光环”的普通学生,因为没有太多“包袱”,反而更能放下身段,适应岗位的需求。
高学历为什么越来越“不香”了?
其实,不是学历不香了,而是 职场的“游戏规则”变了。
以前,我们觉得学历是职场的“通行证”,学历高意味着能力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更看重的是 “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 “情商”。
学历再高,进了职场,你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琐碎的任务。你能不能快速调动资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举个例子,某个基础岗位可能就是处理日常文档、跟进项目进度、沟通协调工作。公司需要的是细致、耐心、快速反应,而不是你有多高深的理论思维。名校硕士,可能过于追求理论的完美,反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而二本生,可能更接地气,更愿意动手去干。
说白了,职场不看你有多聪明,而是看你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HR在招聘时,反而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务实、执行力强的候选人,而不是一味追求“名校光环”。
“学历焦虑”背后的职场现实
再说回这些985硕士,为什么他们甘愿去面试一个月6000+的基础岗位?
其实背后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市场饱和,机会稀缺。
这些年,研究生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名校光环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么稀有了。特别是一些基础岗位,企业也不再需要“过度教育”的人才。很多硕士毕业生,面对现实,发现自己一开始的“高期待”根本不符合市场需求,不得不放低身段,去竞争那些原本更适合本科生的岗位。
但问题是,学历焦虑 让他们过于看重“学历”这块敲门砖,却忽视了职场真正需要的东西——适应能力 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来说,学历≠能力,而能力,才是职场真正的“硬通货”。
职场的“隐形规则”:选对赛道比学历更重要
名校硕士们往往会犯一个共同的错误:以为自己的学历就是万能的护身符。但在职场上,护身符再多,也要选对赛道。选错了赛道,再高的学历也只能让你“高不成、低不就”。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个985硕士,但你非要去竞争那些机械化、重复性高的基础岗位,那你可能就是在浪费你的潜力。
职场是一个讲究“才位匹配”的地方,你得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和优势发挥的岗位,而不是一味追求“高薪”或“稳定”。
有些高学历毕业生,眼里只有“名企”和“高薪”,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你适不适合这个岗位。如果你的能力和岗位需求严重错位,那再高的学历也救不了你。
反而是那些踏实肯干、没有太多“学历包袱”的人,能更快适应岗位,取得好成绩。
小英有话说
往期回顾
1.中兴员工爆料:中兴是我见过为数不多午休园区里很多孕妇,头发发白即将退休员工的企业,有几个企业能做到让员工安心干到退休
3.离职4个月后,前领导竟然半夜让我改方案!他说明早9点要用,我灵机一动答应他8点交付!挂掉电话后,我彻底拉黑了领导,微笑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