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从地方两会看政策走向

财富   财经   2025-01-16 08:07   北京  

明明  彭阳  章立聪  周成华

截至2025年1月15日,共有13个省级行政区召开了地方两会并发布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往年各省和全国增速目标的关联,我们认为2025年全国经济增速目标或将定为5.0%左右,其中多数省份对社零、投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CPI的增速预期均存在不同程度下调,为更好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后续增量政策仍存较大发力空间。


13省市已公布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北上浙同2024年持平,天津上调,其余8地均不同程度下调GDP增速目标。


截至2025年1月15日本文成文时,共有广东、浙江、福建、湖南、上海、河北、北京、广西、内蒙古、天津、黑龙江、吉林、海南等13个省级行政区召开了地方两会并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北京、上海和浙江的GDP增速目标与2024年持平,天津上调增速目标,其余8地则不同程度下调GDP增速目标。



大多数年份北京、上海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与最终的全国增速目标较为接近,以此来判断2025年全国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为5.0%左右。


2016-2024年间(2020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未公布GDP增速目标),其中5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全国GDP增速目标同北京、上海GDP增速目标的均值一样,其余3年的偏差均在0.5个百分点或以内。考虑到北京、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均为5.0%左右,据此我们判断2025年全国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为5.0%左右,同去年的目标保持一致。



多数省份下调2025年社零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后续可观察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下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截至2025年1月15日,共6个省级行政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了2025年社零增速目标,其中广东、河北、福建、湖南较去年目标有所下调,疫情以来我国社零增速中枢有所下移,居民消费仍有待充分恢复;共7个省级行政区公布了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具体目标,其中河北、湖南、海南、内蒙古等地较去年目标有所下调。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和基建投资高增而地产投资承压。2024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允许十个“经济大省”开展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2025年经济大省有望更好地发挥挑大梁的作用,带动需求回升。



多数省份下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各省CPI增速目标统一下移至2.0%,或预示2025年全国CPI增速目标将有所下调。


已公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的省份中,仅广东省同2024年目标保持一致,其余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2024年前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6%,反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面临一定压力,各地对2025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也有了一定的预期修正。CPI增速方面,除湖南省未明确具体目标(同全国目标保持一致)以外,其余省份统一下调至2.0%,或预示2025年全国CPI增速目标的下调,这也与我国近年来通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有关。



产业政策: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高频提及。



结论:


截至2025年1月15日本文成文时,共有13个省级行政区召开了地方两会并发布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后认为2025年全国经济增速目标或将定为5.0%左右,其中多数省份对社零、投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CPI的增速预期均存在不同程度下调,为更好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后续增量政策仍存较大发力空间。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