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偏高的人都知道,监测血糖是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一天当中可能需要测多次血糖。
那么,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啊?什么时段测血糖算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饮水除外)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值,其正常值为3.9~6.1mmol/L。
空腹血糖可反映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是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可以评估前一天晚上的药物疗效。
对于糖友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4.4mmol/L~7mmol/L为宜。
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从第一口饭算起,餐后2小时的血糖。
正常情况下,其正常值应小于7.8mmol/L。
如果是正在治疗的糖友,测量餐后血糖时,降糖药是需要照常使用的。
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反映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进食量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
餐后血糖监测有助于筛查糖尿病前期
大家都知道,当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均可诊断为糖尿病。
但是,当空腹血糖达到6.1~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7.8~11.1mmol/L时,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已经糖耐量受损,两项指标只要达到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患者若不加以干预控制很容易发展成为糖尿病。
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由于患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够满足空腹状态下糖代谢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
但是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不足,不能够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有研究显示,单纯对人群通过空腹血糖进行筛选将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和70.7%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漏诊。
两者均是监测血糖波动的重要指标
有的糖友重“空腹”轻“餐后”,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可以。
人在一天中血糖是不停波动和变化的,空腹血糖控制的好不等于餐后血糖也控制的好,所以,血糖监测应该全天候。
如只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很难掌握血糖变化过程,也无法了解治疗及药物是否合理。
相比而言,“餐后血糖”是更强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
当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现象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均要显著高于不存在餐后高血糖现象的患者。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及时检测患者餐后的血糖指标,可以非常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无论是餐后血糖还是空腹血糖都至关重要,只有两者测量值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有效的参考价值,能更全面的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可以更好的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