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出版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近年各地陆续启动的大型地方文库出版项目,正是“盛世修文”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呈现,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文库都在为如何优化选目、提高整理质量、拓宽传播范围进行思考与实践。其中,《江苏文库》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由文献、史料、方志、书目、精华、研究六编构成。以“精华编”为例,其在选目、整理与传播层面进行了相应的独创性设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即以“精华编”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出版过程中的独创性设计经验,以供其他大型地方文库及古籍整理出版参考。
《江苏文库·精华编》
主编:莫砺锋、徐兴无
副主编:徐兴无(经部)、卞东波(史部)、许结(子部)、俞士玲(集部)
一、选目:重在经典,突出地域
如何在选目上凸显特色,避免泛滥无归,是地方文库出版面临的现实课题。基于此,为更好地凸显江苏典籍文化的经典性、地域性和学术性,《江苏文库》“从古代至1949年的各个历史阶段中,选择对中外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江苏籍作者的著作200种左右,再从出版整理的文本中选取10多种翻译为外文出版”,推出“精华编”。截至2023年,“精华编”已出版82种162册,其中经部12种28册、史部13种45册、子部29种45册、集部28种44册,具体书目如下:
经部:《周易述》《尚书今古文注疏》《诗毛氏传疏》《春秋繁露注》《公羊义疏》《论语义疏》《论语正义》《孟子正义》《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春秋大事表》《马氏文通校注》
史部:《战国策》《神仙传》《隋唐嘉话》《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范成大笔记六种》《清嘉录》《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证》《廿二史札记》《续资治通鉴》《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元丰九域志》
子部:《新语校注》《淮南子》《说苑校证》《新序校释》《法言义疏》《焦氏笔乘》《陔馀丛考》《九数通考》《抱朴子内篇校释》《抱朴子外篇校笺》《世说新语》《金楼子校笺》《后山谈丛》《钝吟杂录》《履园丛话》《扬州画舫录》《真诰》《出三藏记》《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浮生六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官场现形记》《本草经集注(辑复本)》《温疫论》《温热论》
集部:《楚辞补注》《陆士衡文集校释》《陆士龙文集校释》《鲍照集校注》《丁卯集笺注》《陆龟蒙集》《范仲淹集》《后山诗注补笺》《高攀龙集》《吴梅村诗集笺注》《述学校笺》《顾千里集》《瓯北集》《玉台新咏笺注》《河岳英灵》《文心雕龙》《艺苑卮言》《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原诗 一瓢诗话 说诗晬语》《养一斋诗话》《艺概笺注》《蒋捷词校注》《挂枝儿 山歌》《词苑丛谈》《白雨斋词话》《剧说 花部农谭 易馀曲录》《范成大集》《唐伯虎集笺注》
“精华编”在选目上特色显著。首先,书目非经典不收,“精华编”在古代典籍中披沙拣金,精华毕现,收录了一批在古今中外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上都曾起到重要作用的经典文献。如《诗毛氏传疏》是清代研究《毛诗》的集大成之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重要历史地理著作;《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最杰出代表,四大名著之一,在海内外都有着深远影响;《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呈现出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其次,作者非江苏籍不收。《淮南子》是西汉楚(今江苏徐州)人刘安主持编写;《抱朴子》《神仙传》是晋代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葛洪著……而如刘勰为山东人,但其出生于今江苏镇江,故《文心雕龙》列入“精华编”;《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属河南籍,而对其进行注解的清代学者段玉裁则是江苏金坛人,因而《说文解字注》也列入“精华编”。
“精华编”选目重在经典,突出地域,很好地解决了大型丛书编纂如何平衡“全”与“精”的问题。“精华编”的设置及其具体选目标准,可以构建出一个具有江苏特色的地域文化体系,进一步彰显江苏文化的精神魅力,也为其他大型地方文库出版如何展现地方典籍文化高峰提供了参考。
二、整理:整合版权,深度整理
重复出版是大型地方文库出版事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一则所选书目多为传世经典,各家出版社多已出版;二则由于地理、行政、文化乃至选录标准的变化与差异,不同地区文库收录的文献多有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为解决该问题,“精华编”整合版权、深度整理,达到了节约资源、提高质量的效果。
(一)整合优质版权。“精华编”精准把握已有出版资源,为己所用。第一,获取其他出版社授权,吸收已有古籍整理出版资源,其中以中华书局授权图书为主。如《玉台新咏》,市面上流行版本不下百种,不乏精校精注者,“精华编”以颇受好评的中华书局穆克宏点校版《玉台新咏笺注》为工作本,优中选优。第二,整合凤凰出版社自有资源。凤凰出版社在地方古籍出版社中实力领先,出版过很多优质古籍整理本,如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的《陆士衡文集校注》《文心雕龙解析》等,均被列入“精华编”工作本范畴。然而,并非所有已出版资源都能纳入“精华编”,有些版权书或因年代久远内容陈旧,或因学术价值不明显等,编委会已组织专家学者重新整理,将形成一批“精华编”的独有资源。
(二)深度整理。第一,是对版权图书的优化。编校层面,如“精华编”《词苑丛谈》以中华书局唐圭璋校注本为工作本,对其文字和体例进行适当修订,如修改文字讹误,对词曲分上下阕、加书名号等,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整理水平。作者层面,如中华书局李鹏点校版《钝吟杂录》,“精华编”本联系作者进行了修订,并增补了附录,如《冯定远先生挽词二十章》《访冯钝吟先生》皆为原版所无;凤凰出版社冯保善校点版《官场现形记》,亦请整理者重新核校,修订了原版的一些讹误。通过再度编校和作者修订,“精华编”版权图书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形成了自身特色。第二,是与《江苏文库》其他编的差异化整理。“文献编”为旧抄旧刻本影印,“精华编”则重在精校精注。以唐代许浑的诗集注本《丁卯集笺注》为例,“文献编”本据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影印,重在对稀见版本的保存;“精华编”则以“文献编”本为底本,延请专业学者详加校勘整理,重在推广、普及。
大型地方文库出版工程并非单纯地保存与复制,而是搭建古与今沟通的桥梁,继承中有所发展,根据时代变化,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而面对重复出版这一问题,“精华编”采用“整合版权,深度整理”的模式,与其他同类图书做到了百花齐放,各占胜场,同时积极开发整理新品种,对地方文库出版乃至古籍整理事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传播:加强数字建设,优化实用功能
中办、国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做好古籍普及传播。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江苏文库》同样担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其中,“书目编”侧重于工具书检索,“文献编”“史料编”“方志编”则侧重于文献的保存收藏,以上四编更多应用于学术研究、图书馆陈列等;“精华编”是对经典古籍的精选和阐释,阅读使用方便,更利于大众层面的传播。
《江苏文库》响应国家古籍数字化的号召,推出了数字化平台。文献、史料、方志三编为影印本,还未实现文字识别功能,仅支持搜索书目和提要;“精华编”作为排印本,支持全文搜索,极大便利了读者和研究者对内容的使用。平台的“可视化”栏目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能以图表的直观形式呈现,如各编已出版数目、各朝代作者数量(见图1)、各地区作者数量(见图2)等。目前平台已上线2018—2021年的出版成果,且对省内四十多家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续将陆续上新,并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
通过平台的“可视化”栏目,我们可以清晰把握:西汉文学、学术的发展,与苏北文士群体的崛起有密切关系;魏晋时期道教的成熟与发展,得益于句容茅山诞生的《抱朴子》《真诰》《神仙传》等经典著作;而明清时期里下河地区的人文荟萃,更是《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创作的文化基础……借助《江苏文库》及“精华编”的数字化建设,能够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把握江苏地域文化,立体、直接地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江苏文人与典籍为中华文化做出的贡献。
《江苏文库·精华编》是大型地方文库出版中的普及化和创新性尝试,在选目、资源和传播上均展现了积极的效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对《江苏文库》各编的后续出版,其他大型地方文库的编纂乃至我国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都有着相应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以“精华编”为切入点,进行展望:大型地方文库出版的价值不仅仅止于保存、继承一端,还对未来学术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弘扬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大型地方文库出版工作中,当积极响应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号召,扎实继承,不断创新,为传统赋能,向未来开拓,实现乡邦文献的多元化利用。
排版:小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