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倒台,毛主席告诉“副统帅”:张春桥我再看两年,不行再拿掉

文化   2024-12-06 23:45   四川  

1970年的庐山会议之突然,源于会前只有“副帅”夫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会发生什么。庐山碰头前,毛家湾和钓鱼台的关系一如往常地热烈。一天叶群从钓鱼台拿回几张照片,交到林办秘书处时说,这是十一楼(即江青)亲自拍的,让军报刊登发表。


秘书问,她自己不是也能送去发表吗,为什么还绕个弯让我们办。叶群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得意解释道:“她当然可以直接派人送,但军报是首长领导下的军队刊物,通过首长送去,也是对首长的一种尊重嘛。”

当时是“三方博弈”,就“副帅”口中的“国家元首问题”。之前“副帅”两次打电话给毛主席的秘书,说要毛主席继续当“国家元首”。毛主席给出的答复很微妙,他让秘书复电,向“副帅”问好。只有这么一句。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是毛主席不作正面回答的回答:“你的建议不妥当,我的想法还不变。”

“国家元首问题”事关重大,毛主席如此决议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副帅”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好似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势要用头把墙撞烂不可。老人家向来说一不二,“副帅”步步紧逼,并且越来越过分:在重要的庐山会议上突然改变原定议程,带人围攻张春桥,试图以此逼迫老人家就范。


上庐山后的会前,叶群告诉吴法宪等人,“副帅”可能提张春桥,也可能不提,到时候再说。最后“副帅”提了,提法有些奇怪。

“副帅”抢在毛主席之后讲话,作第二个发言,再提“国家元首问题”,又在小规模的重要会议上点了张春桥的名。之后,吴法宪在小组会上“煽风”,率先提出要讨论“副帅”的讲话,放炮“有人反对‘老三篇’和‘天才论’”。

虽说是不点名的讲话,但在会后私底下,吴法宪还是跟李先念、梁兴初、张国华等人说了,自己指的是张春桥。这种小道消息传得最快了,况且很多人跟张春桥积怨很深。

几年后,张春桥在给儿子的家书上写到,自己早在70年的庐山会议,“思想上已准备全家被杀了”。由此可见张春桥当时的处境是多么凶险,就连周总理也以为他要完蛋了,对他的态度变得冷淡起来。


可结果是张春桥到毛主席处“哭了哭”,就被保住了,反倒起哄很积极的陈伯达倒了。叶群表面装作无事,对心中惴惴不安的吴法宪说,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情况,你们第一次来庐山吧,可以到外面玩玩,散散心。

吴法宪哪有这个心情,他哪也没去,就在“副帅”住处等消息。“副帅”回来一坐下就告诉吴法宪,毛主席的态度变了(到底是变了还是一直这个态度?态度变了是否是他的一厢情愿),不高兴了,他批评了陈伯达,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不要紧张了。

“副帅”说的很简单,似乎很沉得住气,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结束吗?

毛主席的《我的一点意见》,正式发表的前两天晚上,“副帅”专门对吴法宪说:“毛主席和我谈了话,说对张春桥这个人还要看两年,如果不行,拿掉,到时候交班给我。”


这算是毛主席对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拿掉张春桥,但自己却保他作的解释。在毛主席心里,“副帅”跟张春桥的分量似乎一样重了,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之更重要。


今人说古
读史不能纠结是非,要读懂人心,要知其所以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