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怀特(Adrian White)访问178个国家,约计八万多位民众参与受访,推出第一张「世界快乐地.图」(World Map of Happiness),自此之后「快乐」成为众人关心的显学。
究竟该如何营造快乐的正向情绪呢?美宾州大学马汀·塞利格曼教授(Martin Seligman)便曾分享:
“想快乐一小时,就去睡午觉;
想快乐一整天,就去钓鱼;
想快乐一个月,就去结婚;
想快乐一辈子,就去帮助人。”
而助人也确实是把开启快乐的钥匙。
俗谚说:「施比受更有福!」这充满智慧的古谚完全经得起科学验证。研究证明:
当人们在无条件的关怀或付出时,无私奉献确实比独自享乐更能带来幸福感。
当我们因助人而获得满足感时,大脑会分泌令人愉悦与放松的-「脑内啡」(endorphin):
「endorphin」是由「endo」(内在)加上「morphin」(吗啡),意为大脑自行制造、类似吗啡一样帮助缓解疼痛与镇静作用的天然止痛剂,且能够带来欢欣感。即便只是事后回想这助人的经验,回想的过程也会刺激大脑分泌脑内啡而带来幸福感受。
除了「脑内啡」,研究发现助人时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会增加,且体内会分泌「催产素」(oxytocin):
催产素是雌性哺乳动物生产时会大量分泌的荷尔蒙,又称为「拥抱荷尔蒙」,能降低因压力产生的「皮质醇」(cortisol)而帮助抒压、并带来欢欣感。
特别的是,越是无私的奉献行为,其满足快乐的生理回馈越能持久,可说是「利人又利己」。
世界的运行如同是个圆,在助人时所激发出的良善能量终究会回转到自身,可说是自耕福田。
也许有人会觉得忙到没时间行善,其实,哪怕只是传递一个微笑或俏皮的表情,都能为周遭的人带来美好的一天,也能体验这良性互动。
当然,健康改善并非帮助人的出发点,因为付出并不应预期任何回报的。
圣.经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如何保有喜乐、研究最佳心理运作状态已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就是1998年由马汀·塞利格曼教授开创的「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目的在研究人们如何活得更幸福与提升生活质量,重视以乐观、勇气、包容等正向心态与良好情绪智商面对人生际遇,甚至逆中求胜。
生活中难免遭逢不如意或不公平,但医学研究证明,当我们不愿意宽恕且心存怨怼时,心跳与血压都会明显增高,也较易出现冠心病或其他健康失衡问题。
在美史丹佛大学的一个宽恕相关研究计划,透过认知理解、引导想象、授课、写日记与讨论方式进行。
参与宽恕学习计划的受试者:
有七成因而减轻心中受伤的感受,
两成三的人舒缓了压力带来的生理不适如疼痛、或晕眩,
还有一成三的人降低了愤怒感。
经过学习释放怨怼、妒忌的参与者表示:
宽恕让自己增加信心与乐观,未来会更愿意宽恕他人的过失。
事实上,唯有宽恕与放下,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真正自由。如此我们才能昂首阔步向前行,也才能放过自己。
快乐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但人生境遇对快乐的影响远小于我们所想象。人生际遇好坏其实源自内心的认知与诠释,取决于我们看事情的观点而非事件本身。
有时要提醒自己离开当下念头的框架,不要被念头带着走,觉知念头的来去但不被牵动或评断。
生活挫折难免,快乐的方法也很多。除了助人与宽恕外,我要提醒自己,也要提醒大家:
浮生若梦,如能意念转变则无处非天堂。
作者/杨定一
日期/2013年8月1日
推荐阅读《不合理的快乐》
杨定一博士选择透过写书、亲自录制的影音和音频来传递全部生命的观念,并未授权任何讲师代为解说,也没有授权任何单位/讲师举办线上或线下实体课程、共修活动、或实修营,请悉知。
本平台插图均来自摄图网、unsplash
全部生命系列
Totality of life
文字作品
← 左右滑动 →
文字作品 健康与运动作品可随时参考,其他作品建议依序阅读。
音声作品
← 左右滑动 →
音声作 品 已上架千聊App「风潮放松精品课」,见下方第一个二维码。
博士所有音声作品均已上架千聊App内“风潮放松精品课”主页,内含线上共修课程、冥想引导、结构调整教学视频等
海量音频节目,扫码关注·喜马拉雅·杨定一博士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