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可分为两类:肿瘤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指恶性肿瘤发生皮肤组织转移,间接效应即副肿瘤性皮肤病。副肿瘤性皮肤病是指与潜在恶性肿瘤直接相关但皮肤并未被肿瘤浸润的皮肤损害,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与代谢、内分泌和/或免疫因素有关。
皮肤表现可能是诊断内脏恶性肿瘤的关键线索,了解和认识与恶性肿瘤有关的皮肤表现有助于对潜在肿瘤的诊断。
01
恶性黑棘皮病
恶性黑棘皮病(Malignancy-Associated Acanthosis Nigricans, MAN)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表现皮肤皱褶部位,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和颈部色素沉着伴天鹅绒样外观,严重时可呈疣状外观,同时可伴有皮肤黏膜乳头瘤样及掌跖牛肚样改变(牛肚掌)。
MAN 与胃腺癌关系最为密切,且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患者。相比肥胖或胰岛素抵抗患者,恶性肿瘤相关性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通常更突出,发展更快且更广泛。皮损的严重程度常与肿瘤的变化紧密相关。
图 1 下巴和颈部的恶性黑棘皮病合并卵巢腺癌(IIIC 期)[1]
图 2 恶性黑棘皮病合并膀胱癌[2]
02
牛肚掌
牛肚掌(Tripe Palms, TP)表现为淡黄色、弥漫性的手掌角化过度,皮纹突出,呈脊状或多皱褶样, 其表现类似于反刍动物的胃黏膜 (牛肚),故而得名。TP 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大部分病例与内脏恶性肿瘤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癌及胃癌。常与 Leser-Trelat 征、恶性黑棘皮病相关。
图 3 右肺腺癌合并牛肚掌,5 个月化疗后皮肤症状缓解[3]
03
获得性胎毛增多症
获得性胎毛增多症(Hypertrichosis Lanuginosa Acquisita, HLA)表现为面部、四肢(除掌趾外)、躯干和腋窝出现柔软、细长、无色素的绒毛状毛发。HLA 与结直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相关。治疗潜在恶性肿瘤后,HLA 通常会消退。
图 4 晚期直肠腺癌患者合并获得性胎毛增多症[4]
04
Leser-Trélat 征
Leser-Trélat 征表现为背部(也可见于面部、四肢和腹部)突发性脂溢性角化病或原有脂溢性角化皮损突然增多、增大,常继发于胃、结肠、直肠等胃肠道腺癌,约 50% 的患者在治疗基础恶性肿瘤后皮疹消退。无恶性肿瘤的患者出现突发性脂溢性角化病称为假性 Leser-Trélat 征。
图 5 70 余岁女性的 Leser-Trélat 征,CT 示肝内胆管占位[5]
05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 综合征)
Sweet 综合征特征为皮肤出现疼痛性红斑、丘疹和假水疱,伴有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分为经典型(特发性)、恶性肿瘤相关性、药物诱导性。其中恶性肿瘤相关性 Sweet 综合征约占 20%,最常见的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髓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图 6 Sweet 综合征的浮肿性红斑及假水疱改变[6]
06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剧烈疼痛和进行性溃疡性坏死,典型的溃疡通常发生在腿部,伴有深部位的红斑性疼痛溃疡和潜行边缘,但也有脓疱型、大疱型和植物性性/肉芽肿性等。半数 PG 病例与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血液病在内的全身性疾病相关。
图 7 坏疽性脓皮病的不规则、紫红色、潜行性边缘[7]
07
Bazex 综合征
Bazex 综合征(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现象,与上呼吸消化道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表现为鼻部、耳部和四肢远端的对称性红斑鳞屑,常合并甲营养不良、掌跖角化病和脱发。皮肤症状往往先于内脏疾病出现。
图 8 掌跖角化过度性红斑,喉镜检查显示声门鳞状细胞癌[8]
08
红皮病
红皮病定义为广泛性、全身弥漫性皮肤红斑,累及体表面积的 90% 以上。临床上,由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药物过敏等皮肤病进展转变的红皮病较为常见,恶性肿瘤大约占 1%。如 Sézary 综合征,一种侵袭性皮肤 T 细胞淋巴瘤,以红皮病、淋巴结肿大和循环中出现非典型淋巴细胞(Sézary 细胞)三联征为特征。
图 9 Sézary 综合征表现为红皮病,腹部有细小鳞屑,皮肤活检显示苔藓样非典型淋巴细胞浸润,有表皮趋向性[9]
09
皮肌炎
文献报道约 10%~30% 成人皮肌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40 岁以上者发生率更高。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如鼻咽癌、肺癌、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可在皮肌炎之前、同时或之后发生。对于皮肌炎患者出现恶性红斑、进行性肌肉症状加重,或年龄大于 40 岁等情况时,需及时评估并管理潜在的恶性肿瘤风险。
图 10 皮肌炎的 Gottron 疹[10]
10
副肿瘤性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与多种内部恶性肿瘤相关,如 Castleman 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大疱和糜烂,且常伴有严重的口唇或黏膜糜烂或溃疡。实验室诊断基于鼠膀胱为底物的患者血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或针对包斑蛋白或周斑蛋白抗体的 ELISA 检测。
图 11 副肿瘤性天疱疮表现为口唇及口腔黏膜糜烂和结痂[11]
11
匐行性回状红斑
匐行性回状红斑的临床特征为快速迁移性红斑形成同心环(木纹外观),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绝大多数病例 (70%-80%) 与内部恶性肿瘤相关,最常为支气管肺癌,其次为食管癌,肿瘤经治疗后皮损常可消退。
图 12 合并前列腺癌的匐行性回状红斑患者[12]
12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ME)是一种以反复发生游走性坏死松解性红斑为特征、常伴发胰高血糖素瘤的副肿瘤性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面部、腹部、股部、肛周和口周环状的游走性红斑,表面糜烂、渗出、结痂,呈离心性扩大,其他常见特征为贫血、体重减轻、口炎、腹痛、腹泻和血栓栓塞现象。
图 13 合并胰高血糖素瘤的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13]
此外,其他副肿瘤性皮肤病还包括皮肤淀粉样变、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硬化黏液性水肿、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类癌综合征等。了解副肿瘤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将有助于尽早发现潜在的恶性肿瘤,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使患者最大受益。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Ellen
作者 | 龙璇
投稿 | luweiying@dxy.cn
题图 | 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