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利润下滑,大集团表现“拉胯”

汽车   2024-11-13 17:02   北京  

走过“金九”,经历“价格战”,车企拼搏奋斗大半年,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近期,车企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揭开了车企今年以来生存状况的面纱。具体来看,在统计的19家车企中,近半前三季度利润下滑,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汽车大集团表现欠佳。

营收利润双降

    大集团战略调整忙    


营收与利润双降,成为广汽集团与上汽集团共同面对的严峻现实。

广汽集团2024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282.33亿元,同比下降21.73%;净利润亏损13.96亿元,同比下降190.40%。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0.4亿元,同比下降24.18%;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97.34%。

上汽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457.96亿元,同比下降25.91%,为连续3个季度下滑;净利润2.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3.53%,环比二季度跌幅高达92.9%。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总营收4304.82亿元,同比下跌17.74%,较前两个季度跌幅进一步扩大;累计实现净利润69.07亿元,同比下滑39.45%。

至于净利润下滑原因,广汽集团在财报中解释,主要原因是销量同比下滑、盈利下降、合营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汇率变动引起汇兑损失增加等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上汽集团则称,前三季度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空前激烈,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现金流入减少。报告期内,上汽集团累计销量82.24万辆,同期为130.57万辆,同比下滑37%,每月销量跌幅均在35%以上。

事实上,无论是广汽集团还是上汽集团,销量的下滑更多来自合资品牌。浙江财经大学现代消费研究中心研究员付亚霖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国内一些汽车集团的利润一直依赖合资品牌。广汽集团超60%的销量来自于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大合资企业。2024年三季度,广汽本田销售30.92万辆,同比下降29.06%;广汽丰田销售51.79万辆,同比下降24.49%。去年末,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50.5万辆,因此定下2024年同比增长10%,销量突破275万辆的目标。但截至今年9月底,广汽集团仅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约48%。而上汽集团的情况也很类似,以往的销量支柱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前9个月均出现下滑,影响了集团盈利。

广东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崔浩平分析,目前,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普遍不如自主品牌,这是因为合资品牌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转型迟缓,不能紧跟市场节奏,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前9个月合资品牌的市场销量不及预期,对上汽、广汽这样的车企带来较大影响。

面对困境,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正在做出一系列调整。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全澍表示,广汽集团将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并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机构改革,建立高效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组织体系,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在具体措施上,广汽集团将总部由广州中心城区搬迁到番禺汽车城;上汽集团自今年7月起大规模的高管人事变动,从上汽集团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涉及调整的高管多达15名。此外,上汽集团近日还启动了所属5家单位的25个总经理岗位开展竞聘,希望通过“换血”来补充新鲜血液,激发企业活力。

赛力斯、江淮亮眼

    华为系利润高增长    


与净利润下滑的车企相比,能够实现营收、净利润“双涨”的车企堪称赢家。其中,赛力斯创下奇迹,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实现1066.2亿元,同比增长539%;同期净利润实现40.3亿元,同比增长276.2%,与比亚迪、长城汽车一起成为少有的“增收又增利”的车企。

净利润能够实现同比上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市场策略及产品定位、销量有较为直接的关系。近年来赛力斯一直与华为紧密合作,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高价值产品的销售规模增长,在坚持技术创新、价值贡献的经营方针的同时,还对生产经营全链条精细化管理,产品毛利率同比增长。数据表明,今年1~9月,赛力斯累计销量达31.7万辆,同比增长364.2%。

前三季度江淮汽车也是净利润同比增长的赢家。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正在快速推进。早在今年2月,江淮汽车投资约40亿元兴建产能20万辆新工厂的计划就已批复,其中就包括江淮与华为合作的中大型车生产基地。日前,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透露,作为鸿蒙智行四大板块中定位最高端、期待值最高的一部分,与江淮合作的MAEXTRO尊界品牌问世。

以销量求利润,是多数车企的常规路径。但与众不同的是,海马汽车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靠的不是销量,而是“功夫在诗外”。2024年6月,海马汽车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海马汽车拟与河南海马物业在郑州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郑州海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95%股权转让给河南海马物业,转让价格为5.29亿元加标的股权过渡期损益。6月底,海马汽车再次计划出售其持有的海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此次出售的股份占海南银行总股份的12%,预计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预挂牌。此次股权出售预计将为海马汽车带来约5.66亿元的资金回收。“近4年来,海马汽车已经多次出售旗下资产,实现扭亏为盈。”孙全澍表示,但事实上,海马汽车也在不断打造新产品,其首款B端新能源汽车产品海马EX00计划于四季度量产上市,其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启动小批量示范运营,有望在市场上为海马汽车赢得加分项。

据透露,海马EX00是智行盒子与海马汽车一起打造的定制网约车,此前已开始接受B端订单。氢燃料车方面,海马汽车与丰田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海马7X-H,使用了丰田电堆系统和70MPa高压储氢罐。而且,海马汽车已经确立了南北基地不同发展战略。北部的郑州基地做好出口并深耕B端赛道专用产品。南部的海口基地要争取发挥海南自贸港优势,近期做大出口市场和海南原点市场,中期做好出行市场创新,远期布局全产业链零碳排放生态体系。

海外市场贡献大

   长城、比亚迪单车利润居前    


根据营收、利润及销量情况,记者粗略统计,赛力斯单车利润达到1.27万元,长城汽车1.22万元,比亚迪0.92万元。而且,长城汽车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104.3亿元,同比增长108.7%。

崔浩平认为,这些车企的中高端及高价值产品所占份额较高,如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增长较快;赛力斯问界M9交付量增幅较大,毛利率上半年就达到25.0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比亚迪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显著提升了品牌价值和单车利润。如长城汽车出口业务表现强劲,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通常高于国内市场,尤其是在欧洲、中东和南美等海外市场,长城汽车的产品竞争力得到了认可,高溢价使其单车利润增加。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达29.8万辆,同比增长100%。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巴西和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工厂。

重视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是车企提高单车利润的重要一环。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创新技术中心研究员胡丰林表示,从财报看几乎呈现出研发投入越多、车企竞争力越强的规律,如目前赛力斯核心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20亿元,在三电技术、增程技术、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等方面具备了核心竞争力。长城汽车2023年的研发投入已超过110亿元,今年1~9月长城汽车研发投入为61.98亿元,同比增长12.65%,体现在成果转化上,便是在SUV、新能源等技术路线上进行全面迭代升级。比亚迪今年1~9月研发投入达333.2亿元,同比增长33.6%,投入数额比同期净利润高81亿元。截至目前,比亚迪的累计研发投入超1600亿元,技术研发人员近11万人,是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

在较高的研发投入之下,一些独具特色的新技术、新产品持续涌现,成为车企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依托。“这些在单车利润、净利润上居于头部位置的车企,均有着较为突出的独特技术和产品。”付亚霖谈到,如赛力斯始终深耕增程技术,经过多次迭代,最新的赛力斯超级增程系统热效率达到45%,油电转换效率更是达到了3.65kWh/L,相当于1L油可发电3.65度。此外,赛力斯增程器在生产上也采用了国内先进技术。长城汽车在智能化技术上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线控底盘和智能座舱等,其咖啡智能系统为整车提供领先的全域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造车新势力上市公司中,至今只有理想汽车发布了三季度财报。“作为去年第一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理想汽车今年也持续保持了销量的领先。”孙全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理想汽车累计实现营收1001.9亿元,实现净利润45.1亿元,体现了较好的盈利水平。根据车企发布的财报,尽管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呈现分化格局,但目前仍然未到决赛终点。“未来几年,在技术和产品普遍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真正决定车企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在这方面领先的车企,才能在单车利润和净利润的提升上赢得先机。”孙全澍认为。



延伸阅读

动力电池行业差距大
电池企业吃肉 原材料企业“吃瘪”

与整车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的状况却呈现基本“对开”的态势。

截至目前,在已经发布三季度财报的近30家动力电池板块的上市公司中,11家实现了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27家归母净利润为正,6家归母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等龙头企业更是以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彰显了行业领头羊的强劲实力。

与此不同的是,锂电池材料企业的业绩相对“失色”,包括一些头部企业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

◆ 利润流向电池企业

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营收、净利润为正的企业中,欣旺达净利润为12.12亿元,同比增长50.84%,居领先行列。国轩高科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41.11%,增幅次于欣旺达;但国轩高科的营收同比增长15.6%,胜于欣旺达11.54%的同比增长。同时也包括亿纬锂能等企业,均为增收又增利的行业赢家。

宁德时代在今年前三季度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情况,其营收2590.45亿元,下降12.09%;但净利润达360.01亿元,同比增长15.59%。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森向记者分析,规模越大的企业在营销等方面的支出成本也会较高。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营业成本中,销售费用为109.27亿元,同比增长6.9%,还有其前三季度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资产减值损失66.52亿元,这些因素致使其营收出现了同比下滑,但其净利润依然保持了良好增长。今年以来,电池材料成本持续低位运行,产业链的利润向终端产品电池集中已成趋势。

动力电池企业的“出海”增长也成为企业净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跟随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步伐,动力电池正在越来越多面向海外市场。”山东省电池工业协会顾问谢瑜忠表示,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面向全球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在“出海”的方式上多种多样,如有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经为特斯拉、大众等国外生产工厂供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在海外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积极开发高价值产品,追求更高的利润率正成为一种现象。”华东汽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林澍文表示,如国轩高科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电池并积极推动产业化,宁德时代瞄准电动载人飞机电池等,都是在培育新增长点。

◆ 锂价低迷拖累原材料企业

与动力电池终端产品企业相比,电池上游材料企业则普遍出现营收、净利润下滑。

其中,“锂业双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天齐锂业营收为100.65亿元,同比减少69.87%;净利润为-57.01亿元,亏损扩大170.4%。同期,赣锋锂业营收为139.25亿元,同比减少45.78%;净利润为-6.4亿元,亏损增长110.66%。两家企业的净利润降幅在锂电材料行业位居前列。

从今年上半年起,包括“锂业双雄”在内的锂电材料企业就一直处于净利润滑坡之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锂价持续下行,且低位徘徊。”在谢瑜忠看来,低迷的锂价导致新的锂矿开采速度减缓,并冲击成本相对较高的在产锂矿,全球锂矿供应或将开启下降通道。由此,整个行业都受到影响,目前锂电材料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原材料价格低位波动,导致包括厦钨新能、当升科技、信德新材、振华新材、海科新能、天赐材料等锂电材料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的情况看,主要锂电材料产品的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营收下滑,亏损扩大。而且,上半年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海外矿产因当地政策原因遭受一定经济损失,也体现在数据之中。

原材料市场低迷或持续到明年。林澍文坦言,一方面,今年以来锂价低位运行,但供应仍然宽松,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锂价有较大幅度提升几乎是不可能的,材料企业难以提升利润率;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锂电材料供应看,起码从现在到明年这段时间,锂价可能不会有太大波动。

文:赵建国 编辑:陈伟 版式:刘晓烨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中国汽车报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汽车主流价值传播服务者,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