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April的学习杂记
“纳米粒那么稳定,那纳米粒是如何释药的?”
“搅一搅,促进释放。”
好啦,上面是我们实验室的笑话。但是我真想讲一讲纳米粒释药的问题。
药物体外释放度是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从药物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是纳米药物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纳米药物的体内行为,从而确保了药物临床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它可指导制剂开发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体内吸收特点。纳米药物体外溶出/释放的主要测定方法包括取样分离法、透析法、流通池法等。
取样分离法
取样分离法是将纳米药物直接分散于一定体积恒温释放介质,定时取样,取样后及时补充等量新鲜释放介质以维持相应漏槽条件,通过测定药物累积释放量评估药物释放行为。取出的样品可以使用过滤器分离释放介质和纳米药物,也可以采用离心分离法,如超速离心法和离心超滤法。
取样分离法可以直接检测药物释放,并可以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溶出设备开展,方法较简单。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在释放过程中药物可能发生聚集;取样过程中由于纳米药物粒径较小,易堵塞或吸附在溶出装置的过滤系统中,取样时也有部分药物被取出,造成药物损失;以上因素均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此外,在将样品中分散介质与纳米药物分离过程中,药物还在继续溶出,也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流通池法
流通池法是指将释放介质以适宜的恒定流速流经样品适配器,与适配器内样品接触,释放介质经适配器上方过滤流出,在不同时间测定释放介质中药物浓度,计算释放度的方法。根据释放介质是否循环流经适配器,还分为开放式和循环式流通池法。该方法优势是,溶出装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溶出装置,样品位置以及样品与释放介质接触面积固定,释放过程中释放介质不断流经样品,可以维持适宜的漏槽条件,避免局部浓度差较低。
透析法
透析法是将纳米药物密封于含有释放介质的透析袋或者透析装置,再置于含有释放介质的容器,利用小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纳米颗粒粒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使游离药物扩散至释放介质。通过直接测定透析装置外侧释放介质中药物浓度,评估药物释放速度。也可以将纳米药物使用大体积释放介质稀释置于容器,将含有空白释放介质的透析袋或透析装置置于上述容器,测定透析袋内释放介质中药物浓度。
与取样分离法相比,透析法可以利用透析膜分离游离药物与纳米药物,在释放过程中可避免反复取样导致的药物损失,以及取样后繁琐的游离药物分离操作。目前,透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纳米药物体外溶出研究中。
透析法中影响药物释放速度的重要因素是透析膜材质和截留分子量。透析膜材质主要有再生纤维素、纤维素酯和聚偏二氟乙烯。需充分评估透析膜对药物的吸附作用,避免释放出的游离药物大量吸附于透析膜表面,进而影响游离药物向释放介质中扩散。还需系统优化透析膜截留分子量,需在满足游离药物扩散通过的同时,避免纳米药物中小粒径颗粒通过或堵塞透析膜。
透析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纳米药物在透析袋或透析装置中聚集或沉降,透析袋或透析装置形状不固定导致释药表面积存在差异,在溶出装置中位置无法固定,难溶性药物易吸附于透析膜中,透析袋内可容纳的介质体积有限、往往难以达到漏槽条件等,这均导致无法测得纳米药物真实溶出速率。透析膜对绝大多数药物扩散均产生一定屏障作用,从而减慢药物释放速度。因此,采用透析法测定的是表观药物释放动力学,是由真实药物释放动力学和药物在半透膜中的渗透动力学两者共同组成。
透析法你应该知道的:由于透析袋内外存在浓度差,使得透析袋内的药物逐渐扩散到释放介质中,从而得出药物释放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了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往往需要振荡、 搅拌或旋转使释放介质处于动态的过程。其中,在释放介质中加入吐温80是为了增大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的溶解度;对于溶解度低的药物如果溶解不够,会直接析出沉在透析袋中。
加微信交流群/商务/媒体合作/转载授权,扫下方二维码
药物递送技术文献共享QQ群,扫下方二维码
本公众号长期征稿: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