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海思科素有“小恒瑞”的称号。
关注新药前沿微信公众号的朋友可能也注意到,在多个新靶点药物开发的介绍中,海思科与恒瑞往往“如影随形”。
不可否认,国内能与恒瑞庞大的创新药管线匹敌者寥寥可数。而资本市场给予海思科的定位是特色创新药小龙头。
可见二者在创新药战略布局还有巨大的差异。
尽管如此,通过对海思科新药靶点布局的梳理发现,其与恒瑞发生“撞车”的比例达到了50%。
在海思科的新药管线中,其开发的项目涉及到14个靶点,海思科与恒瑞正在(或以前)有布局的相同靶点至少有7个。
海思科已获批准上市创新药品种中,麻醉镇痛药物γ-氨基丁酸A (GABAa)受体激动剂思舒宁 (环泊酚注射液)和糖尿病药物DPP4抑制剂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而恒瑞分别同样具有已上市的瑞倍宁(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瑞泽唐(磷酸瑞格列汀片)与其对标。
海思科刚获批的电压敏感型钙离子通道(VGCC)调节剂思美宁(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是国内首款、全球第二款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而恒瑞并未在该靶点进行项目布局。
而在研发项目中,尤其是非肿瘤领域的疼痛和呼吸疾病,海思科与恒瑞相同靶点项目开发“撞车”尤为严重。
在疼痛领域,恒瑞曾放弃了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选择性外周κ阿片受体(KOR)激动剂SHR0410,而海思科的HSK21542已推进到上市申请(NDA)阶段。恒瑞在该靶点的战略性放弃可能与其主力推动其μ阿片受体(MOR)偏向性小分子激动剂艾苏特(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有关。尽管KOR激动剂在克服阿片类成瘾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止痛效果上可能不如MOR激动剂。
NaV1.8抑制剂作为疼痛治疗新型热门靶点,恒瑞放弃已完成Ⅱ期的HRS4800后进而开发新一代NaV1.8抑制剂HRS-2129,并于上个月底推进到Ⅰ期。而今年7月份公布的一件海思科申请PCT专利同样对新一代NaV1.8抑制剂进行了布局。
在呼吸疾病领域,海思科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DPP1抑制剂HSK31858已通过对外权益许可为该公司带来收益,目前也进入到Ⅲ期临床试验。而恒瑞的RSS0343片在今年3月才开启Ⅰ期临床试验。
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PDE3/4双重抑制剂的开发中,恒瑞的HRS-9821和海思科的HSK39004都于近期推进到到Ⅰ期临床试验中,旗鼓相当。
海思科似乎已经放弃了特发性纤维化ATX抑制剂FTP198,而恒瑞今年7月启动了其开发的HRS-9813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Ⅰ期临床试验。不过海思科已转而开发该领域同样热门的靶点项目PDE4B抑制剂HSK44459,也已进入到Ⅰ期。
此外,两家公司可能还在开发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β)激动剂项目。
当然,海思科与恒瑞在疼痛和呼吸疾病领域靶点布局的高重合性并非偶然。
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靶点层出不穷相比,疼痛和呼吸疾病领域新靶点显得寥若星辰。
换位思考,而同时被海思科与恒瑞这两家公司看上的靶点也许正说明了其在中国市场未来的潜力。不过,多个靶点并非仅有海思科与恒瑞在开发,可能还有更多的其他follow者。
本文由「新药前沿」微信公众号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媒体或机构转载授权请在「新药前沿」微信公众号留言公众号名称,审核通过后开通白名单获取转载授权,转载请标识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非投资建议或者治疗方案推荐,「新药前沿」微信公众号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限于作者水平和专业知识所限,如有谬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