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有趣,忍不住就在班上讲了。学生们哈哈大笑。看见几个孩子诡秘地交换眼色,我不由得耸然一惊,一种“不祥之兆”油然而生。
很快,孩子们就悄悄行动了。他们想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想成为手中有答案的人,同时把我整成手中没答案的人。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偷袭。
答案对老师而言意味着什么,大家肯定都知道的。
2012年,上海某著名杂志邀请一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解读某省的高考语文试卷,老先生兴冲冲地在网上找到答案,然后就开始煞有介事地解读了。
也是机缘巧合,我正好想做该省的高考试卷。做完几题一看某杂志的答案觉得怪怪的,开始我没太放在心上。但是,到了文言文,我的乖乖!三个选择题,我一下子错了两个,而且那两个答案我都是十拿九稳的。
我立马觉得有问题,赶紧发信给编辑部,让他们查找原因。编辑部调查之后,紧急发表勘误表,承认审查不严谨,导致重大失误,向全国读者表示歉意。
事后我想,那位特级教师肯定极为难堪。但很多老师还是给予他同情,认为他太倒霉了。
语文老师没有答案,这个活儿确实不好干啊!
那几天,几个正在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孩子,自告奋勇,炮制了一份试卷。我的天,这是以自主招生的题目为蓝本出的题啊!然后请语文课代表工工整整地誊写好,标好分值。
拿到这份试卷时,正好是我最忙的时候,一时竟没有空,但我是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我一定要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让他们享受一次拿着答案裁决别人“生死”的快感。
记得在老家教学的时候,高三历次模拟考试我都参加,并且还把我的卷子和学生试卷装订在一起,享受和他们竞争的快乐。
那个时候,我总是大气也不敢出,像一个犯错的孩子,生怕被他们发现。因为我这种行为,增加了老师的负担,浪费了他们的感情,而且还年少轻狂。
后来,老师们拆开试卷,却发现没有名字……再后来,老师们都知道怎么回事了,一开始是好奇,后来是习以为常。
我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心一意地想要击败我,这成了他们共同的学习动力。就在这种较劲中,孩子们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记得那篇后来选入教材的《鸟人》,就是我的考场作文。
后来到了张家港,我四次参加市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两次名列第十二,两次进入前三,两次代表我市参加苏州比赛,不过只获得二等奖。因为要考不少陈题,而我拒绝背诵陈题,我喜欢真刀真枪。对我而言,让一个语文老师背陈题参加考试,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现在可是真刀真枪,学生正准备向我“下手”呢。
终于,找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我告诉学生,我开始答题了,请他们帮我计算时间。
试题很怪,比如某位皇帝出游出一上联:炮堆镇海楼。有人对:烟锁池塘柳。你认为对得如何,请鉴赏之。
再比如,“请用你年龄之内的字数描述你到现在的人生”。我怀疑这道题的潜台词是,人生和阅历有关,年龄越大,阅历越多,所用的字数自然也就越多。
再比如诗歌鉴赏中,“诗中之人为何爱饮酒?这与现代忧郁派男性的抽烟有何关联”。
我的答案是,有关联,首先是浪漫派诗人和忧郁派男士有关联,其次是烟酒不分家。
默写中,还有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现代名篇。这几乎就是抢着扣分。现代文谁能够默写得一模一样啊,孩子们!
作文有两道:第一道,请打开你的手机,找到通讯录中的倒数第二个人,以此人为主要对象写一篇短文。
第二道:阅读导语,按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座大学堂,在其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奇特魅力。人们常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除了人生,我们还可以写什么?我们的写作已被钉死在所谓的人生的框架里了吗?我们再也写不出其他了吗?”
请以“不谈人生”为基础,写出你对导语及其他感悟的认识,禁止出现“人生”一词,出现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此题简直精彩绝伦,当时,我都傻了。想想看,谁没有被钉死在人生的框架里?只要是人,就有人生,无论高歌猛进,还是淡泊宁静,都是人生。我们的写作,除了人生还可以写什么?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终于做完了,我忐忑不安地交上试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几天之后,学生终于批完我的试卷。我尝到了做试卷的痛苦,他们也尝到了批试卷的痛苦。哈哈,我们两清了!
而他们下手也忒狠了,试卷中所有的错别字都扣分了,以致我最终只考了107分,创造了我考试史上的得分新低。
考试之后,我开始反思:一是基础知识尤其是记忆性的东西,遗忘太快。二是长时间使用键盘,容易提笔忘字,导致出现不少错别字。三是要完成一份两篇作文的大试卷,精力消耗太大。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师生转换,意义重大。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为了博学生会心一笑,老师有什么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