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沦为玩物的语言

文摘   文化   2024-10-14 17:01   广东  


这是我听一位老师讲语言相关话题时记的笔记,并作一些自己的引申:

语言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义。

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语言边界,便是他的思维边界。

因此依照这个思路来引申的话,我们学习不同的语言,就是在拓宽我们思维和认知的边界。我们每多学一门语言,就像给我们思维的楚门的世界的框架上多打开了一扇门或一扇窗。

维特根斯坦对语言颇有研究。他还说:

语言是命题的总和,世界是事实的融合。命题和事实之间是一种世俗关系。语言和世界之间是一种逻辑对应关系。所以我们一旦搞清楚了语言的逻辑,也就把这个世界搞清楚了。


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又提出了几个关于语言的很有意思的观点:

一、我们能够思考的就是我们能够思考的。我们不能言说我们无法思考的东西。二、人对于无法言说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以上两点的结论就是:

真正的创意和智慧是高于语言表达的。但是离开了语言,也就表达不了任何创意和智慧。

但后来维特根斯坦又把他前面所说的关于语言的见解几乎全部推翻了。他说以前自己说错了,因为以前说的都是关于静态的语言,而后来他发现语言其实是动态的,甚至可以说语言就是一个游戏,我们别太当真。他说:

以前的语言的逻辑是纯粹的、是精准的、是静态的。比如「苹果是甜的」,就是一个事实。但语言的命题能真正体现世界的本质吗?

后来他觉得这事儿不对,为什么不对呢?

因为语言的命题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没有唯一性,也就没有所谓的本质。例如「今天天气很热」,而热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北方人觉得很热,南方人可能觉得很凉快。

所以他发现语言这东西不精准。所以他说自己以前对语言的理解只是静态的分析,因此逻辑是完美的、纯粹的、明确的。但是这种分析太过理想化了,回归到现实中是没有意义的。

回归到现实,就是对日常语言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然后他自己又创立了另一个学派,叫「分析哲学学派」。他这个学派的主旨就是把语言和行为融合在一起,他将此理解为一个「语言的游戏」。

他认为对语言意义的探索不应该从单一静态的视角来看,而要采用多元化的视角,在对语言的不同的用法中去体验语言的意义。

然后这种对语言的态度和视野显然比早期的「语言实证主义」更加宽广,更加包容。

这种语言动态的广义性,用符号大师罗兰的话来解释就是:

语言和形式都是呈现概念上的常规,不完全是创意的表现。语言是人类最深的印记和标识,同时也是人类最大的创造与负累,它涉及到有关人的基本问题的信念。由语言产生的人类思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能够使我们融入身外的世界,甚至我们的自我也是通过语言获得而实现的。语言是我们所有的人性和个性的基础,所以语言也有了广义的特性(他所指的就是符号),而人正是符号的动物。

结合现实,我们会看到动态的语言所产生的一些语言的腐败、堕落和犯罪。

因为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包含价值判断,甚至道德判断。然后会有很多人为了他或他们的某种目的,来偷换语言的概念,把语言的一些静态的、原本的意义给颠倒过来,这就是语言的腐败、堕落,甚至犯罪。

比如他明明都快把你搞死了,但他口口声声说的是:「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一个师父经常带着徒弟去市场买肉,次次都让徒弟付钱。有一次徒弟终于忍不住了,便质问师父:「师父,这太不公平了!」
师父严厉地批评徒弟:「人家给我们肉,我们付人家钱,这有什么不公平?我们想吃肉还不想付钱?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他这一句话把徒弟给问傻了。徒弟一想师父说得有道理啊。徒弟一夜没睡觉,想到了天亮才明白,原来「我们」是个伪命题。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不但包含着价值判读和道德判断,甚至有时候通过偷换概念,语言还包含着责任的推卸。

现实中有很多新发明的词汇,我就不举例了,举例可能发不出。但基本的套路是,比如一个人快死了,不能直接说事实,而应该叫作「他正在酝酿新生」。这类语言的本质是在回避事实、模糊焦点、推卸责任。

这种语言就失去了交往的最基本功能,这类语言说得越多,信息量越少。这种语言最终会导致使用这类语言的人思维能力的下降,判断力的退化。

逐渐就会变得用口号替代论证,替代分析。然后就会离事实越来越远。这就是典型的语言的腐败。因为如果我们不正视事实,不面对现实,反而离事实和现实越来越远,我们怎么可能去解决问题呢?

但是这种语言的腐败也并非一点用都没有,它们首先给很多流氓的不作为找了借口,其次对韭菜来说,这些词是鸡汤。

而且语言的腐败背后会导致道德堕落和责任推卸,这是最恐怖的。因为本来是自己该诚实面对的事情,经过语言小游戏的那么一调整,就好像自己什么错都没了似的。这其实是件很无聊的事。因为一些明明是是非的问题,结果变成了一个个语言的艺术。

而且这种堕落会慢慢影响到几乎所有身处这个环境的人都开始说假话,都开始回避事实,道德底线都会变得越来越低。所有的人都没有道德约束,就会人人都变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理直气壮地毫无羞耻感地撒谎造假。

《常识》的作者托马斯・潘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说过一段话:

为了追求人类的幸福,人们在思想上必须保持对自己的忠诚。所以不忠诚不在于相信还是不相信,而在于口称自己实际上并不相信的东西。
思想上的谎言在社会上产生的道德伤害是无法计算的。当一个人腐化到侮辱他思想的纯洁从而宣扬他根本不相信的东西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

所以语言的腐败会导致我们会熟视无睹社会存在的很多矛盾问题,回避真正的问题,只活在语言的游戏里,然后逐渐就会让所有的问题变得无解。

所以我们要警惕身边太多的语言的腐败、堕落,甚至犯罪,它让我们回避事实,慢慢地腐化我们的思想,破坏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活在一种虚假当中,并失去自己纯洁的思想,丧失自己纯洁的灵魂。同时给任何人随时做坏事提供了基础保障。

最后,总结此文重点:

在对陌生语言的探索中我们可以拓展自己认知的边界;而在面对熟悉语言的腐化、堕落和犯罪中,我们可以以不人云亦云的态度来保持灵魂的纯洁。

就是我们其实可以对上文中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人对于无法言说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作另一种非其本意但能够帮助我们的另一种解读:

由于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达、沟通、交流,那么假如身处的环境令我们无法直接言说事实和现实,我们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但绝不通过人云亦云虚假的词汇来污染我们自身语言系统的纯洁性,由于语言即思想,思想即灵魂,我们便因此保持了灵魂的纯洁。

-今天就先到这里-



☯︎
风,从哪里来,其实想往哪里去
风,弱不禁风,何尝不是受播弄

北⻄南风,北⻄南风,想吹什么风
据说,有大灰狼随时会出动
看,小猪听了哪里敢无动于衷
饱了不睡,继续馋嘴,只怕葬身狼腹中

谁吹过风,也被风吹 
萍水又相逢,何必问芳踪
by《北西南风》

馮小鳳先生
在发展中发现・在发现中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