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广播电视大学)
本案例聚焦来穗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紧密联系番禺区委政法委(番禺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通过前期调研和现状分析,探讨促进来穗老年人深度融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案例针对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培训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融入教育评价缺失规范化的标准和评价机制、融入教育组织缺乏系统性这三个问题,从个人、家庭、社会各层面出发,通过“霞满桑榆”、“乐享天伦”、“银龄生辉”三大培训计划,助力来穗老年人的职业延续、家庭和谐以及社会回馈。成果惠及来穗老年人19800人次,课程完成率高达98%,学员对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的满意度达100%。
1.基于心理融入视角建立融入教育培训体系——“霞满桑榆”、“乐享天伦”、“银龄生辉”三大培训;2.开发和实施了融入教育课程体系——“1+2+3”:1门主修课,2门辅修课,3类拓展活动;3.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服务平台——包括资源展示平台(微信公众号)、直播教学平台(人人讲、小鱼易连)和互动交流平台(微信群);4.建立核心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量规、电子档案袋)与终结性评价(成果展示、心得体会、学员访谈)有机结合。
一、背景与意义
(一)广州开放战略的必然趋势
作为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广州一直以开放、包容和敢为人先的姿态,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来投资、经商、创业、务工。近年来,广州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着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职能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来穗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发挥着生力军作用。广州市老龄办、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广州市老年人口数据手册》显示,2017年以来,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大幅增长。2021年广州市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43.03万人,其中番禺区7.90万人,占全市的18.36%,是来穗老年人最多的区。番禺区作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首批试点区域,组织开展来穗人员融合关爱活动,强化来穗人员素质培训,持续开展来穗人员“融合大学堂”,深化外国人社区融入服务,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二)城市融入教育的迫切要求
城市融入是个多层面、多维度的概念,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层面的融入。教育对于提升来穗人员城市融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融合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广州市政府计划通过设置开展全方位的专业化、个性化、优质化融合项目培训,加快推进来穗人员在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广州社会,有效促进来穗人员“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来穗老年人因其特有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和社会阅历,更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融入教育,使其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和环境,被城市社会所接纳和认同,并且也认同自身的城市市民身份,最终完全成为城市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来穗老年人开展融入教育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来穗老年人群的融入需求
城市融入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内容,但心理融入一直是城市融入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也是城市融入的最大难点,从教育角度来推动来穗老年人的心理融入也是一大难点。“老年教育之父”霍华德•麦克拉斯基提出老年人的五类需求:应对需求、表达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超越需求。只有当贡献、影响、超越这三类高层次需求得以满足,心理融入才能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本成果从“为”的角度出发,通过融入教育促进来穗老年人体现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价值,以满足他们的高阶心理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成、心理悦纳。
二、研究基础
(一)理论研究基础
麦克拉斯基在余力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年人的五类教育需求:应对需求、表达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老年教育除了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兴趣爱好外,有必要研究老年人的深层次教育需求。
麦克拉斯基老年教育的五种需求基本内容如下:
(1)应对需求(coping):它与老年人掌控生活的能力有关,他们能控制自己的生计、生活条件等,包括最低限度的識字率和自给自足水平。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没有多余的能量来满足更高的需求。应对需求“必须得到满足,才能保持足够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2)表达需求(expressive):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通常每个人都需要时间来进行一些意愿表达的活动,例如“为了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参与活动的需求”。
(3)贡献需求(contributive):大多数人都有为他人服务的愿望,在满足自我或应对需求之外利用多余的精力来服务社会。贡献需求与利他欲望、促进共同利益、给予他人时间和关爱有关。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满足老年人的贡献需求,提升老年人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能力。老年人是智慧和经验的宝库,社会需要他们,但现在尚未利用好这个丰富的资源。
(4)影响需求(influence):即使是老年人,也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影响社会进而使社会或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改变的需求。老年教育使得老年人能够在保护和改善自己的处境以及为社会的福祉作出贡献方面发挥影响。“这种需求实际上影响生活方向和质量的需求”。
(5)超越需求(transcendence):每个人都有将生命的意义作为一套与个人生活阅历相关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来被分析的需求,以此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平衡(生活)负担和能量。“这种需求很可能作为满足另一种需求的副产品而得到满足”。
麦克拉斯基希望通过对老年教育需求的分析以及应用,最终实现老年教育的远期目标,如帮助老年人成长,实现并激发他们毕生的潜能,从而确保他们达到自尊的幸福程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伙伴关系,促进社会福利,帮助老年人发展晚年独特的能力(智慧、贡献能力),并促进社会利用其所发展的能力,帮助老年人成为终身实践、以身作则的楷模,供后人学习和指导等。
图1 麦克拉斯基老年人需求分类理论模型
基于麦克拉斯基的老年人需求分类理论,本成果认为只有当贡献、影响、超越这三类高层次需求得以满足,心理融入才能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成果从“为”的角度出发,通过融入教育促进来穗老年人实现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价值,以满足他们的高阶心理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成、心理悦纳。针对心理融入的三大途径(价值认同、归属认同、身份认同),设计开发以三大培训计划——“霞满桑榆”、“乐享天伦”、“银龄生辉”为核心的融入教育培训体系,培训均以“1+2+3”(1门主修课,2门辅修课,3类拓展活动)的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该体系旨在助力来穗老年人的个人发展、家庭和谐以及社会回馈。
图2 来穗老年人“1+2+3”融入教育培训体系
(二)实践基础
对于老年教育的研究,国内外已形成了不少成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范例,但关于老年人融入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还处于空白。
2011年-2013年,项目组聚焦于来穗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分析将其融入广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项目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014-2015年,确定了针对来穗老年人语言不通,缺乏科学育儿方法,法律意识不强,对本地文化了解不足以及饱受孤独感和焦虑感困扰等实际问题,以“粤讲粤好、隔代教育、护老有法、岭南文化大讲堂、幸福课堂”等培训课程为切入点的“五同促五感”教学理念(五同:语言趋同→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五感:获得感→价值感→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2016年,学校出台《基于“五同促五感”教学理念的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实施方案》,进入深化实践阶段。随着广州市政府相继推出《广州市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和《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工作方案》,项目组开始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着手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培训体系的探索。
三、实践情况
(一)“霞满桑榆”——建立价值认同
即使是老年人,也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影响社会进而使社会或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改变的需求。老年教育使得老年人能够在保护和改善自己的处境以及为社会的福祉作出贡献方面发挥影响。来穗老年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退而不休、发挥余热是他们能切身感受自身价值的一大途径。番禺电大通过来穗老年人人力资源再开发的相关策略,加强老年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
来穗老年人大多在其特定的专业领域内有特长,但欠缺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论修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2018年底学校组织了“能者为师”老年教育讲师遴选活动,选出了一批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来穗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后备师资。次年,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老年教育师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1.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教师们筑牢信念之基。2.形势政策与老年教育理论学习。3.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4.老年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2019年,针对来穗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在老年教育教学理论主修课的基础上增设“粤讲粤好”和“岭南文化大讲堂”辅修课程,让来穗老年人进一步打破语言和文化壁垒,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还结合了现场教学、集体研讨、自主学习等培训活动,如按课程类别组织后备教师开展公开课及现场教学观摩;围绕“如何办好新时代的老年大学”进行分组座谈。学校针对来穗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有组织地开展日常教研活动,督促他们通过“微格教学”、“集体备课”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乐享天伦”——增强归属认同
帮子女“养育孙辈”是老年人员来穗的主要目的之一,家庭关系和谐与否也深刻影响了来穗老年人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归属和认可。隔代教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却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让来穗老年人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促进心理融入的利器,是本成果探讨的主要课题。
2016年9月,针对当前老年教育师资欠缺、课程不足的问题,以常见的家庭问题——隔代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带好孙,教好孙——隔代教育好方法”培训项目。隔代教育系列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向老年学员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推广正确的隔代教育观念和知识,发挥祖辈各项育儿优势,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睦有着重要的意义。2017年初,为改善老年教育课程资源供给短缺的状况,学校组织开发隔代教育系列教材,不遗余力地推动番禺区老年教育的发展。2017年10月,《带好孙,教好孙——隔代教育好方法》教材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老龄委办公室联合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读物(全国共45本)。截至2018年,以番禺电大、镇街社区学校、社区(村居)学习室为基地,在全区共开办超过20场“隔代教育”讲座,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建设、整合了一批隔代教育的数字化资源,包括20个配套的教学视频,通过番禺终身学习网、番禺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番禺日报、番禺电台、番禺电视台和番禺网等媒体进行传播,形成立体式的推广,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2019年,“幸福课堂”和“祖孙三代同课堂”课程作为辅修课逐步铺开,关注来穗老年群体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力求通过积极心理学知识和文化浸润,鼓励来穗老年人结交朋友、投身社区活动,消减老年人的孤独感。祖辈父辈孙辈携手学习普通话和粤语颂唱古诗词,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幸福家庭,共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篇章。亲子活动、座谈交流以及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指导等相关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三)“银龄生辉”——培育身份认同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来穗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其社会参与和社会治理,增强其对于“广州市民”身份的认同,面向来穗老年学员进行志愿者组织建设及志愿服务工作。
2019年3月,学校开设老年教育常规班课程,同年11月组建乐志队(老年教育志愿者队伍),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步启动。根据《志愿者服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制定志愿服务活动标准,举行宣誓仪式,开展学习培训,带动队员踊跃参与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教育支持、重阳敬老、社区义演、垃圾分类、防疫安全等。2022年5月,将乐志队全体队员加入广州市老年教育志愿者库。经审核,50位队员顺利完成入库流程。2022年10月,在志愿者库建设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PERMA理论为指导,联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筹建“幸福老年工作坊”。这是番禺区乃至广州市第一个由老年大学和高职院校共建的专门服务广大老年人的公益工作室。工作坊以“敬学广惠、养心怡老”为服务宗旨,主要服务内容是老年人心理辅导和各类志愿服务。
在培育来穗老年人志愿服务意识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来穗老年人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分析现实中涉老典型案例,解读相关法律条文,增强来穗老年人应对各种侵扰的能力,同时也把他们培养成义务普法宣传员,真正做到学为己用、学为他用。来穗老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幸福感的切实提升,这对推进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老年人福祉具有积极作用。
四、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解决了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培训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从社会认同理论出发,针对心理融入的三大途径(价值认同、归属认同、身份认同),设计开发以三大培训计划——“霞满桑榆”、“乐享天伦”、“银龄生辉”为核心的融入教育培训体系。该体系旨在助力来穗老年人的个人发展、家庭和谐以及社会回馈。
(二)弥补了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评价缺失规范化的标准和评价机制的问题,设计开发了针对融入教育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针对融入教育活动的评价量规。同时,电子档案袋作为一种面向过程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也是衡量来穗老年人心理融入程度的重要补充,它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为教师评价和自我反思评价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解决了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组织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该模式下的三大培训均以“1+2+3”(1门主修课,2门辅修课,3类拓展活动)的形式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来穗老年人的心理融入体现在内心的变化,却需要从实际行动上得以反映,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活动”的培养模式让来穗老年人从课程中“学”,在活动中“通”,从交流中“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和融入程度。
五、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基于心理融入视角探索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在全国走在前列。
心理融入是城市融入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从教育角度来推动来穗人员的心理融入是一个难点。因此本成果将研究重点放在对来穗老年人心理层面融入问题的讨论上。只有实现了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来穗老年人的“本地化”过程才能得以实现,从而使社会融合和社会参与成为可能。本成果基于现存问题,结合学校实际,聚焦老年人的贡献需求、影响需求、超越需求这三类高层次需求,通过建立专业化、个性化、优质化的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培训体系,促进来穗老年人对广州社会的价值认同、归属认同和身份认同,从而使来穗老年人实现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价值,实现综合素质和总体感受的提升,真正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成、心理悦纳,进而打破融入广州的“最后一道屏障”。
(二)机制创新:多主体推动融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全国老年教育合作办学创立典型。
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的开展,探索行政部门、办学机构以及学习者群体等多种主体在推动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与作用。提出“行政部门统筹”、“办学机构主导”和“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发展策略,力求促进社区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来穗老年人的城市融入,探索推广与普及老年教育的新路径。番禺区委政法委(番禺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作为来穗人员的管理及服务机构,对本成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评价创新:注重融入教育的“质量监控”,为全国老年教育评价开辟有效路径。
本成果更加注重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的“质量监控”,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衡量课程质量。老年学员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衡量教学效果以老年学员为中心、为主体、为目的、为尺度,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有参考性的,才能更好地保障个体发展的连续性。
六、推广应用效果
(一)实际效果。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课程及活动120多场,同时借助“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推广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力。参与线上和线下培训的来穗老年人总数超过19800人次,课程完成率高达98%,97%的学员通过考核。来穗老年人对现有教育模式表示满意的比例达到100%,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95%。在此过程中,他们明确表示对广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并表示愿意把自己作为广州的一份子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事务中。
(二)政府肯定。在2016-2022年的番禺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番禺电大社区老年教育的成果。在番禺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广州市番禺区多种主体参与推动老年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以提案形式提交,并予以立案。同年,该提案参与广州市“献一策”活动,得到市政府重视。
(三)同行辐射。成果引起同行的关注和反响,教育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国家开放大学的领导专家亲自莅临交流指导,北京、福建、浙江、西安、合肥、无锡、长沙、台州等10多所省内外电大同行专程学习和借鉴成果经验。连续两年在“中国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论坛”进行成果汇报,获得广泛认可。
(四)业内认可。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番禺区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区域共建高质量智慧助老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智慧普法,护老同行》项目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护老有“法”,老有所为》项目入选2022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终身教育品牌项目”。在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申报教育部、国家、省、市、区、校级课题20多项,一半已顺利结题。
(五)社会评价。成果受到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学习强国APP、广州日报多次对成果进展和相关业绩进行专题报道。番禺终身学习网、番禺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番禺日报、番禺电台、番禺电视台和番禺网也广泛对老年教育课程进行转发和专题报道。
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老年人融入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基层电大、上级电大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关系非常紧密,需要开门办学;在融入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多方位的研究,教材的研发、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场地的建立等等,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索。
所以,期待着来穗老年人融入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研究应用更进一步,使其在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指导全国老年人群的融入教育,真正形成老年群体“乐学、乐享、乐融”的老年教育格局,让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逸。
相关链接
全国金属增材制造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将于10月19日在天津召开
日程发布|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集训营(第二期)将于10月26-27日上海+线上举办
2024(第十届)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将于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举办
关于开展“新质•引领•赋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重磅 | 关于开展2024(第十一届)E-Learning行业年度评选的通知
重磅|2024年度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优秀校外教学点评选活动通知
关注中教全媒体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