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字 || “谷”“穀”“榖”用法辨析

文化   2024-11-05 12:49   山东  


“谷”“穀”“榖”用法辨析

“穀”和“谷”为繁简字关系。《说文》注:穀,百穀之总名。从禾㱿声,古祿切在汉字简化过程中将“穀”表“庄稼和粮食总称”这一义项归为了“谷”。但本字“穀”依然保留在《现代汉语词典》规范字中。

谷,音【】,《古代汉语词典》注:①山谷;②通“穀”。即古人表“庄稼和粮食”这一义项的“穀”,也常写作“谷”。

谷,另有读音【】,如:吐谷浑;还有读音【】(或音【】),如:谷蠡。即谷蠡王,匈奴藩王封号。

穀,音【】,除表“庄稼和粮食”义项外,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还有多重义项,都是不可写作“谷”的,因其大多生僻繁复,或今已废弃,不赘述。后面仅罗列保留于《现代汉语词典》的几个义项。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谷,义项有“山谷”和“姓氏”,此义项不可写作“穀”。在表“庄稼和粮食”义项时,繁体字为“穀”。

然“穀”依然作为规范字保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常用于书面语,意为①善、好。如:穀旦,指吉祥的日子。穀言,即善言;②俸禄,如:穀禄;③姓氏,如:穀梁。在这些义项中,“穀”是不可简化作“谷”的。

另有形体相近的“榖”,《说文》注:榖,楮也。从木㱿声,古祿切。即榖树、枸树。“榖”与“穀”除了形体相近、读音相同之外,是没什么关系的。我们在使用时切勿混淆,虽然古人在书写时也常常“穀”“榖”不分。







往期回顾


嚼字 ||  关于“范”和“範”
嚼字 ||  “蕩”与“盪”的区别
嚼字 ||  “村”与“邨”的异同
嚼字 ||  “党”与“黨”的前世今生
嚼字 ||  “文徵明”还是“文征明”?
嚼字 ||  “冲”“沖”与“衝”的用法辨析
嚼字 ||  落款中该写“并书”还是“並书”?
嚼字 ||  “饥”“飢”“饑”用法辨析
嚼字 ||  “暗”“闇”“黯”用法辨析
嚼字 ||   “广”“廣”和“厂”用法辨析
嚼字 || “一”和“壹”的区别
嚼字 ||   “答”和“荅”是同一个字么?
嚼字 ||   “準”“准”“凖”的讹变解析
嚼字 ||   “汇”“滙”“匯”“彙”用法解析

知识 ||   古人是如何处理书写中的错漏的

嚼字 ||  “犹”“猶”“猷”用法解析

嚼字 ||  “升”“昇”“陞”用法辨析

嚼字 ||   “漓”与“灕”用法辨析
嚼字 ||   “历”“歷”“歴”“厯”“曆”“暦”“厤”源流辨析
知识 ||   《简化字总表》
嚼字 ||   “钟”“鈡”“锺”“鍾”“鐘”源流辨析
嚼字 ||  也说“才”与“纔”
嚼字 ||   我姓杨,木-昜【yáng】-杨,耶!
嚼字 ||   是“陝西”还是“陜西”呢?
嚼字 ||   “于”“於”“扵”用法简述
嚼字 ||   “获”“獲”“穫”用法简述
嚼字 ||   “丰”“豐”“豊”的源流辨析
嚼字 ||   “館”“舘”之争
嚼字 ||   “只”“祇”“祗”“衹”“袛”“隻”用法辨析
嚼字 ||   “系”“係”“繫”的用法辨析
嚼字 ||   说说“启事”和“启示”
嚼字 ||   “复”“復”“複”“覆”的用法解析
知识 ||  楹联的工对与宽对
知识 ||  说说古籍和碑帖中的“简化字”
知识 ||  古人造字的基本方法---“六书”
知识 ||  古人处理避讳字的常见方法
嚼字 ||  “艹”字头与“炏”字头用法辨析
嚼字 ||  “⺮”和“艹”可以互用吗?
知识 ||  爱国诗人“陸游”还是“陸遊?
嚼字 ||  “帘”与“簾”用法辨析
知识 ||  说说古人的“字”和“号”
知识 ||  古诗词中的“阑干”释读
嚼字 ||  “吃”能写作“喫”吗?

嚼字 ||  “干”“乾”“幹”“榦”的用法解析

关注 ||  恪守书生本色  涵养文化情怀---在“书生味道”吴振锋师生书法研讨会的发言

知识 ||  说斋号

知识 ||   关于“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

嚼字 ||   “華”“花”“崋”“蕐”的用法解析

知识 ||   干支纪年到底自“春节”始还是自“立春”始?
知识 ||  研墨的基本常识
档案 ||  “司”的释义与司氏起源
知识 ||  传统信札的基本常识

随笔 ||  闲话吴琚

知识 ||  金石题跋的基本常识

知识 ||  王力《诗词格律》合集
知识 ||  格律诗词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知识 ||  自作楹联创作方法(极简版)
随笔 ||  书法的边界
随笔 ||  碑与帖
随笔 ||  说书法审美的包容性
随笔 ||  由“祝贺老师大作忝列国展”谈部分谦辞与敬辞的用法
嚼字 ||  “刂”旁可以写成“巜”么?
随笔 || 说批评
访谈 || 我的书法理想:随性写毛笔字而已





當下書房
为振兴强盛国家而读书,为救度利益一切众生而读书;我读,你也读。努力读本科书、努力读课外书,无论任何年龄也不停读书,这是容易取得成功及无负此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自己而读书是小乘,为国家而读书是中乘,为众生而读书是大乘。#常观世音微语录#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