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车企稳如泰山 ?何小鹏瞎说什么大实话

汽车   汽车   2023-06-18 10:30   四川  


大概由于非科班出身,造车新势力的大佬们,平生热衷舞文弄墨,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话语达不到惊人的地步,决不罢休。前两天,2023年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分析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今天有谁已经在牌桌上?我认为中国没有一家企业,中国的创业企业,能够已经确定在下一次的牌桌上,还没有。”一句话,把所有车企拍在沙滩上。今年前5个月,小鹏累计销量32815辆,同比暴跌38.88%。理想、比亚迪和哪吒等,销量都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自己都过得这般凄惨,还有什么资格说别人不行,何小鹏怕是又在大放厥词?其实吧,就算去掉“中国的创业企业”这7个字,何小鹏也说得没毛病。



01
多重因素束缚零跑们发展


以零跑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真说不准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中低端车型本利润不高,必须依靠规模效应才能实现盈利。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说过,新能源车企年销量达到50万辆才能实现盈利,达到500万辆才能“活得好”。年销50万辆新能源汽车,目前能做到的仅有三家:走极致低端路线的五菱,销量爆棚但不咋赚钱,不值得推崇效仿;特斯拉和比亚迪,深耕新能源领域十余年,一时半会达不到它们的高度。所以,想要至少年销50万辆,对于大多造车新势力而言,只有熬。


拉长时间搏市场,意味着必须承受巨额损失。以零跑汽车为例,2022年交付量11.12万辆,同比暴涨154.1%,营收也同比增加295.4%至123.85亿元,但全年净亏损51.09亿元,同比扩大79.53%。造车新势力们想要撑到盈利规模,显然得有强大的后备资金。的确,现在可以靠各种渠道融资,但谁又能保证可以撑到最后呢?威马可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案例啊。而且,这还不算完。朱江明说“50万辆才能实现盈利”,其实还加了个前提——不亏本卖车。



造车新势力从零开始,生产、研发和渠道等开支巨大,这都不是什么事。最大的问题是,造车新势力们没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大多数目标消费群体,并不在意中低端车型的科技属性。最受推崇的智能化,其实对他们而言,可以听歌、导航等就差不多。续航里程和销售价格,才是他们最在意的。电池几乎决定了制造成本,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只能外购。也就是说,当车子达到可观续航里程时,成本也恐是居高不下,为了打造性价比、强化竞争力,车企被迫亏本卖车。


没有强大的供应链加持,无法有效管理成本,很容易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境地。前零跑汽车2022年的毛利率,可就是-15.4%。不过,它是已上市造车新势力中唯一毛利率为负的。总之,深耕中低端市场的造车新势力,现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传统新能源品牌,由于背靠传统车企,相对而言更熬得起,但发展也没那么乐观。比如今年月销破3万辆的广汽埃安,实际上四成销量由B端市场贡献。拥抱B端有问题吗?如果你了解北汽新能源,就知道其中的利弊了。与此同时,广汽埃安还在持续亏损。截至2022年5月31日,广汽埃安累计净亏损超37亿元。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主攻中高端及其以上的车企,就不能确定出现在下一次的牌桌上吗?还真不确定。



02
向上突围遭遇诸多不利因素


先说一说理想汽车吧。理想今年发展迅猛,已经连续三个月单月销量破2万辆。理想创始人李想也放话了,今年要挑战单月4万辆,明年欲超越“BBA”。它之所以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是归咎于增程系统。增程烧油充电,完全没有里程焦虑,是打动大多数人的点。但当充电效率和规模达到一定高度时,纯电车也能享受加油般的充能效率,增程系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另外,纯电一定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理想也已规划纯电项目,但目前还会依托增程系统发展,一定程度上会拖延纯电相关技术储备。到时候真刀真枪比拼,理想能保障自己笑到最后?


那以蔚来为代表的纯电车厂商,又为何不确定出现在下一次牌桌上?蔚来们也跟零跑们一样,遭遇巨额亏损和成本管理难题。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打破不了颜面价值的束缚。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中国奢侈品去年消费总额9560亿人民币,全球奢侈品市场占比高达38%。好颜面思想一直深入国人内心,不巧,豪车恰好是最能撑面的消费品。“BBA”这几年新能源项目发展不顺,销量已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都还能卖出70余万辆,没有被蔚来们打得满地找牙吧。所以,蔚来们目前看似蛮不错,但能否真正实现弯道超车,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后说一说比亚迪。供应链、技术及资金等,几乎没有可挑剔的地方,而且现在年销量轻松破百万辆,怎么比亚迪也上不了岸?比亚迪的问题,在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比亚迪现在一路狂飙,是吃掉了不少自主和合资的底盘。可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不会再有太高的增量份额。这也就意味着,必然有车企会成为比亚迪的“刀下魂”。优胜劣汰,自然规律,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像长春一汽这类车企被挤垮了,影响可就是不是一丁点了。说到底,比亚迪如果一直窝里横,能横多久是个大问题。如今的长城汽车,或许能说明一些什么了。


如果只有自身问题,那倒也还好,慢慢倒腾或许能出头。最关键的是,外资车企有翻身潜力啊。



03
外资兵强马壮恐能厚积薄发


无论是大众还是“两田”,都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没能泛起什么浪花,于是认定合资半只脚跨入了棺材。事实上呢?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前十车企,丰田、大众、现代和本田排前四,比亚迪则排在第7,传统车企依旧占据巨大的全球市场份额。即便在中国市场发展不顺,它们也能靠其他市场实现正向发展。其实就算丢掉中国市场,外资车企也不会土崩瓦解,不然三星、谷歌和亚马逊怎么可能活得逍遥自在。只要根基不断,外资车企就能卷土重来。更何况,它们发展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在新能源汽车主战场之一的欧洲,大众集团去年独占四成份额,现代和起亚也能有一成份额。



鸡蛋绝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做到东边不亮西边亮,才可能使得企业实现长久健康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特斯拉在全球建厂的原因。另外,外资车企在全球市场耕耘数十年,对于消费洞察、销售渠道和产品规划等,相对而言有着更高的管理水准,品牌认可度也相对更高。李想前两天不就发文称,公司向“BBA”学习怎么开4S店、怎么选址。当外资车企在新能源产品取得突破时,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优势,可以帮助它们迅速打开市场。不可否认,外资车企现在处境十分被动,但它们毕竟有着扎实的品牌和技术底蕴,厚积薄发可能性极大。


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中国品牌取得的领先,也只是暂时性的。市场还有无限潜力,外资品牌也都兵强马壮,谁能笑到最后,你能确定吗?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END


车市聚焦

秉承专业态度,解读汽车世界

@商务合作

 QQ:2853560617

微信:15982446825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往期推荐

腾势D9大放异彩

竞争者稀少,市场需求旺

比亚迪VS特斯拉

同是超级巨头,并非直接对手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车市聚焦
汽车行业内幕、新车关注、性能解析、重磅爆料、突发事件,用车心得条条惊爆你眼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