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纯电动汽车,最主要是图它省钱。全用商业电,每公里也才1毛钱左右。上下班跑三十公里,才花了一瓶可乐的钱,每天能比油车省一顿猪脚饭。但是,这样的“快乐”似乎维持不了多久了。原因无他,充电费用势要暴涨。
某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上海虹桥商务区公共充电桩,最近一段时间费用暴涨,以前只要1.15元/度,现在2.15元/度,价格直接上涨将近九成。而且,这还不是个例。郑州车主也在社媒上爆料,许多市区充电桩费用上涨,白天最高电价一度逼近2元/度,“深夜阶段”也从0.45元/度涨到0.73元/度。
尽管目前来看,只是部分地方充电费用暴涨,但谁能保障后面不会“携手共进”呢?要知道,充电桩生意,现阶段是个亏本买卖。特来电的母公司特锐德,去年营收45.7亿元,净亏损2600万元;另一家龙头企业奥特迅,2020年至2022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合计-6700万元。而且,不要忘了,这还是在国家补贴支持下取得的成绩。
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火火红红有声有色,但这不妨充电桩生意,是一门难赚钱的苦差事。
去年某充电桩公司CEO,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开算过一笔账。单根主流充电桩,硬件成本约4万元。算上建设、场地和电力等费用,一根充电桩总成本大概在10万元至12万元。如果这根充电桩,单枪一天100度电、平均可以充5辆车,平均也要三年才能回本。若是运转效率再低一点,回本时间可就说不准了。前期投入大,也还好说。最头疼的是,盈利模式单一。除了充电费,充电桩公司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收入。
只有冤大头公司,才能长时间“用爱发电”。所以咯,充电桩公司想要盈利,唯有上涨充电费。郑州、上海等地已经开了头,后面跟来一群“小弟”,不难吧!
其实咋一算,涨价也没多大影响。一个50度容量的电池,按涨价后的标准计算,充满一次费用比以前多四五十块钱。每周就充一次,一个月也就多200块钱而已,还是比燃油车省钱。但仔细一算,涨价就不是小事了。我买了车,不能只用于上下班吧。工作日那么辛苦,周末总要放松一下吧,走亲访友或是周边游玩。
跑得稍微远点,再加上续航存在折扣,回来得充一次电吧。这么一算,一个月要充八次,多掏400来块钱,差不多能缴一个月的物业费和水电气费了。要是按年算,这就要4800元。再加点,都能给自己换个不错的电脑了。本来大环境就不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现在好了,省下来的钱,都交电费了,你说闹不闹心。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深夜时段充电,相对而言电费要便宜点。但是吧,你又有几分功夫跟出租车、网约车抢车位呢?现在商用车市场极度内卷,广东东莞等地发出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海南三亚等地直接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业务。蛋糕就那么点,人一旦多了,有几个能吃得饱。
租车费、平台费及保险等,七七八八扣下来,网约车师傅每天跑16小时,可能都远不及坐8小时班的白领挣得多。人家也要养家糊口,肩上扛着重重的担子,涨了四五百的电费,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笔巨款。所以咯,网约车司机们,肯定想尽法子抢车位,以便在低谷时段充电。你说我们普通上班族,哪有时间和精力,跟老司机们玩“抢车位”游戏。
想要舒心一点,唯有买个车位。自己装充电桩,充民用电,省不少钱。可是吧,车位它也不便宜啊。不说大城市,三四线城市也得要好几万元吧。我想,没几个人能毫不费力拿几万元出来吧。而且,有些地方车位价格,甚至超过了你开的车,谁还愿意去买车位啊。暂时没实力买车位,那就只能硬着头皮去公共充电桩充电,乞求自己多赚点钱吧。
买纯电动汽车,就是想节约点使用费,余钱给自己换个电脑,又或是给家人买点礼物。多好的事,未来恐是说没就没。谴责人家胡乱涨价?可它们也要挣钱养家,哪有“用爱发电”之说。最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才行,商家能挣钱、用户能省钱。这事吧,得慢慢磨了。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车市聚焦
秉承专业态度,解读汽车世界
@商务合作
QQ:2853560617
微信:15982446825
竞争者稀少,市场需求旺
同是超级巨头,并非直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