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免疫机制诱发的超敏反应,可由体液(抗体)或细胞免疫介导,多数情况下致过敏反应的抗体属于lgE类,可被归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是一组因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如消化道过敏、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是食物过敏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目前已较为肯定食物过敏引起的一些消化道疾病,如口腔过敏综合征(OAS)、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FPIE)、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P)、乳糜泻、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等。
临床可表现为呕吐、反流、喂养困难、拒食、腹痛、腹胀、易激惹、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生长发育障碍等,症状呈非特异性,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等,严重者有休克表现。
过敏性胃肠疾病是与食物过敏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可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或混合介导,以后两者多见。
胃肠道过敏常见症状有呕吐、腹泻、痉挛性腹痛、拒食、胃食管反流、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血便,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严重者可出现生长落后、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肠病或严重结肠炎。
过敏性胃肠疾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其可缓解或减轻过敏症状,选用时应根据临床症状、过敏类型及年龄等情况。
抗组胺药物
分代 | 药物 | 药理特点 |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镇静性抗组胺药物) | 异丙嗪、羟嗪、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多西拉敏、氯马斯汀、赛庚啶、去氯羟嗪、美喹他嗪、多塞平、曲普利啶、酮替酚等 | 有抗过敏、抗胆碱作用,有亲脂性而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致中枢抑制如镇静、嗜睡等。 |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奥洛他定、氮卓斯汀、卢帕他定等 | 有抗过敏、有抗炎、无抗胆碱作用,血脑屏障的穿透性低,中枢抑制作用较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显著减轻。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阿伐斯汀等有轻度中枢抑制作用。 |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 | 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 | 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衍生物或代谢产物,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口服吸收更快、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代谢率更低、不良反应更少等。 |
多数抗组胺药物只能用于≥2岁儿童。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可用于1~2岁幼儿,>6个月幼儿使用也是安全的;西替利嗪可用于1~2岁幼儿,>6个月幼儿也可使用;左西替利嗪可用于≥2岁幼儿,>6个月幼儿也可使用[]。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中指出,消化道过敏症状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中指出,过敏性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可缓解或减轻过敏症状如抗组胺药物,应根据临床症状、过敏类型及年龄选用。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6个月以上症状较重OAS患儿可给予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EG治疗时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明显者可加用酮替芬。
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为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有抗炎、抗过敏、抗毒、抗休克、抑制免疫、抗增生、抑制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其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
凋亡和抑制趋化作用,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迁移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中指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一线治疗药物可选用口服或局部糖皮质激素。
《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中指出,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治疗有效;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也可采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全身应用;而其他消化道过敏症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EoE治疗时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布地耐德混悬液,局部治疗无效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EG治疗时糖皮质激素有良好效果,如泼尼松。
注意事项: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是一类非激素类抗炎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结合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受体、阻断CysLTs的活性而发挥作用,白三烯作为EOS的趋化因子可诱导EOS浸润。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中指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一线治疗药物可选用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EG治疗时孟鲁司特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注意事项:
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是能促进肠内菌群的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7年)中指出,对反复胃肠道过敏或腹泻婴儿可酌情添加益生菌或益生元。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2017年)中指出,益生菌制剂对食物过敏的辅助治疗,国内仅有个别报道。
【参考文献】
1.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835-838.
2.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3):164-171
3.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7):487-491.
4.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3):162-167.
5.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6):393-395.
6.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3):149-156.
7.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0):3144.
8.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98-811.
9.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
10.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增录2a-1-32.
11.徐樨巍等.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7):481-484.
1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3):973-975.
13.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12.
14.药学专业知识(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051-052.
15.药物警戒快讯2018年第8期(总第184期).
16.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16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6):621-627.
17.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2):81-85.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