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J,真的天赋异禀

文摘   2024-07-18 17:30   北京  
 



短视频年代,有那么多途径获取多巴胺,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我想,可能就是为了那一个个自我被重塑的时刻。


或许是解答了长久折磨你的困惑,

或许是帮我们跳出了旧有的认知,

或许是因为某一张图、某一句话,麻木许久的感知开始震颤……


我们想邀请还在读书的你,记录下这些触动人心的吉光片羽,点亮更多人。二条的投稿入口等着你呀。



以下,是人邮普华读者来信系列第④篇

也是读者@秋落儿的分享



哈喽,大家好,我是落儿!

一个努力进阶中的INFJ-T,

今天分享一本书:《天生不同》



这本书的作者是伊莎贝尔·迈尔斯,他是现如今被广泛应用的人格测试 MBTI 的创始人。


MBTI 的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测试表,其理论基础来自荣格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


MBTI 描述了由外倾 E 和内倾 I、感觉 S 和直觉 N 四种主导心理功能,与思维 T 和情感 F、判断 J 和感知 P 四种辅助心理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十六种人格类型的特征。



我是大一的时候接触的 MBTI,后来大二大三测了很多次,结果均为 INFJ

我也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很多关于 INFJ 性格的分析,深有共鸣。


虽然 INFJ 是 16 种人格类型中占比最小的,但是我发现在东亚家庭中还是比较容易产生这种性格的。


此外我通过公众号#落儿笔记#链接到了很多同频共振的 INFJ 小伙伴,与读者朋友相似的情感体会、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也让我越发相信 MBTI 测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我也经常在生活中验证不同人格的特征,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生态。


相同人格类型的人有很多共通点,因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对方;


但遇到不同类型的人与自身相悖的表现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给自己或者对方贴上“异类”和“不可理喻”的标签,这些差异化的特点可能只是不同人格独特性的表现。


正是这些差异带来了不同的潜力,不同的个体可以根据独特的优势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成长之路。

《天生不同: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不仅仅是一本心理科普书,更是一本不同人格类型的鉴别书和使用说明书。


本书的理论基础是对荣格理论的扩展,结合了大量的统计学方法和现实案例,有分析鉴别,也有实际应用。


本书的第三部分从人格类型的对立性、婚姻、早期学习、学习风格和职业选择切入,帮助不同 MBTI 的人更好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本书的第四部分则从发展路径、方法、要素、障碍等方面阐述了人格类型动态发展的规律,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书中有一个观点——不同人格类型是天生存在的,只是由于生长环境和外部条件而处在潜伏状态或者畸形发展的阶段,但是不会被改变。


相关心理类型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原型都是生来就有的,个体后天的生活经历也许会激活原型,但并不会改变原型。


原型是所有人类经验和意愿的精髓所在。


原型是一种集体潜意识,是思维的载体,它能够引导个体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在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运用自己的辅助心理功能,即与自己测试人格相反的人格类型,有时候也可能走入人格阴影区,但是我们主导心理是不会改变的。


即我们“天生不同”,我们“天生独特”。



一开始我对于这个观点是存疑的,因为我对于“性格决定论”的相关说辞总是很谨慎,但是通过学习大脑神经学的相关知识,我发现每个人可能都存在隐藏的“性格基因”。

知道这一点其实也有很多好处,例如内向的人不必强迫自己社交,也不必为内向自卑和焦虑,而是可以应用好自己的性格优势,真正地悦纳自我,及时调整并忠于自我。


结合书中的观点和我的理解,发展成熟的人格类型是不会变的,这是属于每个人独特的性格印章和闪亮标签。


那些不同时间段测试有不同结果的个体,可能还没有真正挖掘出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特性,或者是一些主导人格功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任何人格类型的个体都具备人类的一般行为模式,但每一种人格类型的独特优势只有在个体的人格充分发展以后才会表现出来。


但这并不是说特定人格的人只会使用自己所属类型的心理功能,不同心理要素其实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个体也会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切换。


例如I人也需要 E 的属性来辅助对外社交,不过主导心理依旧是 I,下意识的心理倾向也是 I。


要想幸福、高效地生活,感觉、直觉、思维和情感这四种心理功能就必须分出主次,进而确保处于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


个体同时也需要辅助心理功能来发挥平衡的作用,进而顺利地适应日常生活构成的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实我之前很希望自己的 INFJ 人格发生改变,因为网上有一些关于 INFJ 内耗严重、人格类型差的论断;


但是经过一年的自我成长,我的 MBTI 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依旧是爱好独处和深思熟虑的“抹茶小老头”,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各方面发展并完善自己。


我不把INFJ的缺点当成逃避的借口,我只会利用 INFJ 的特点来躲避现实的风暴,例如独处、音乐、大自然、阅读和写作。


我现在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INFJ 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人格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会依据这些优势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很高兴也很幸运自己是 INFJ,这占比最少的内倾直觉情感判断型人格就是我的独特性所在;


外人可以通过学习 MBTI 的相关知识来了解我的基本属性,从而更好地与我相处,理解我的想法和做法,反之亦然,我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会包容不同类型的人。


MBTI 不是为了建立人格的壁垒,而是提供了人格多样性的可能,不同类型的人群在人类集体中都必不可少,每种人格都可以获得成功和幸福。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而人格类型理论则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冲突和减少矛盾,不仅如此,这一理论还能让我们认识到人格差异的价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努力发展自身的人格优势,注意弥补已知的人格弱点,并且学会欣赏不同人格类型的优点,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个人潜力也会得到充分挖掘,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由于我对 INFJ 群体的关注比较多,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更加留心了INFJ四种类型及其组合的探究。


以下是我从书中总结的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探索属于自己的人格属性。



NF人型个体兼具人情味和责任心,同时又善于发现各种潜在的可能性,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实事求是的 ST 型、感性友善的 SF 型、热情智慧的 NF 型、以及严谨机敏的 NT 。


在 NF 型人群中,内倾直觉情感型个体(INF)会耐心、谨慎地构建自己的观念体系,并热衷于寻找永恒的真理。


总体来说,“情感型”(F)个体偏好以“判断”(J)的态度来面对外部世界,他们善于未雨绸缪,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有能力的内倾型个体会在外部世界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但他们并不会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外倾者。凭借发展良好的辅助心理功能,内倾型个体在应对外部世界时显得从容不迫、得心应手,又不至于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内倾型个体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原则,并会因此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和不可动摇的生活目标。


在智力测试或学术测验等传统心理功能评估中,INFP(内倾直觉情感感知型)和INFJ(内倾直觉情感判断型)的人往往很容易取得高分。


人和人之间的特质并不是缺陷而是独特的优势。个体越是信任自己的天赋,就越能够将其发挥到极致。


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领域,内倾直觉型的人往往表现出众。与 INFJ 型相比,INTJ 型的人可能会对科学和技术问题更感兴趣,但如果 INFJ 型的人愿意,他们同样可以在这些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在学业上,INFJ 型的表现甚至会更胜一筹,因为有“情感”(F)的辅助,他们会更努力地满足老师的要求。


情感型个体的“情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决策工具,其作用甚至可能超过思维型个体的“思维”。


“内倾型”的人喜欢思考复杂的问题,而“直觉型”的人则喜欢解决复杂的问题。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运用人格类型的功能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增强对其他类型人格的包容性,遵循自己的天性,欣赏自身的独特性,最终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END-


作者 | 落儿

编辑 一颗青橙



 

点个“在看

接纳自己,挖掘潜能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往期推荐


重启人生 无效努力  | 假努力 | 人性弱点 错失恐惧 | 讨好型人格 | MBTI | i 人 | 焦虑 | 高敏感 | 校园霸凌 | 咨询技术 | 心理评估 | 绘画心理学 | 冥想 | 旺孩子 | 天赋养育 | 表达 | 疗愈型伴侣 | 成人童话 | 假性单身 | 小红书 | A 股 | 金融






普华文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