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下方“职场精英进阶”→ 点击“关注公众号 ”
编辑:小英 排版:小英 字数:字
你好呀,我是小英姐姐。
开篇引言
“工资涨得慢,努力都是白费?”
前两天,我刷到一位吉利汽车员工的吐槽,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大家应该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经典比喻:如果你把一只青蛙直接扔进沸水里,它会拼命跳出来,但如果你把它放进冷水里慢慢加热,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
现在职场的很多公司,尤其是大企业,玩的就是这套“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8000块工资,勉强能在二三线城市过个小日子。可过了三年,工资涨到11000,乍一看涨多了3000块,似乎不错。但你仔细一算,每年涨幅不过12.5%,勉强跑赢通胀,生活质量基本上原地踏步。
问题出在哪儿?
在这些大企业的薪酬体系里,调薪往往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绩效考核、部门领导审批、再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层层关卡,每一步都像是蜗牛爬坡。你干了一年,涨个两三百;你干了三年,工资还是在原地打转,甚至连房租涨幅都赶不上。
这时候,你就像那只青蛙,早已习惯了“慢慢加热”的环境,不知不觉里,你的职业生涯已经被资本主义的温水煮熟了。
绩效和调薪的“伪逻辑”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业绩好,工资却不见涨?
在大多数公司里,绩效考核和工资增长之间并没有你想象中的直接因果关系。吉利的这位员工也提到,自己绩效很好,但工资增长却像蜗牛。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伪逻辑”。公司给你设置了绩效考核,表面上是想让你努力工作,争取更高的奖励。但实际情况是,绩效和调薪早就被割裂了。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员工的收入最大化。你的努力,更多是为了让公司更赚钱,而不是让你自己过得更好。
“无形天花板”:努力但无法突破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沮丧:那我拼命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很简单,因为你在一开始就被套上了“无形的天花板”。
大企业里的薪酬体系,设计得精密复杂,目的就是为了把你的“涨薪欲望”压到最低。
什么是无形天花板? 你干得再好,工资涨幅也有限。
这种现象,尤其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吉利这样的公司,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人工成本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控制成本,企业会设计出一套完美的薪酬机制:开始时给你看上去还不错的工资,然后通过“蜗牛式的调薪”,慢慢消磨掉你的激情和动力。
资本家的“剥削艺术”:干得越多,赚得越少
既然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存在,那我们再来看看背后的本质。说得简单点,资本家玩的就是“剥削艺术”。你干得越多,赚得反而越少——这是很多职场人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实际上,你只是帮老板赚了更多的钱而已。
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边际效益递减”。当你投入的劳动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时,你获得的回报却越来越少。
资本家深谙此道,他们会不断增加你的工作量,却只给你微乎其微的工资增长。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你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你就会继续埋头苦干,而不会跳槽。
跳槽,真的是解药吗?
那么,既然调薪这么慢,跳槽是不是万能解药?答案是未必。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跳槽并不能保证你能拿到更高的工资。吉利这样的公司,起码还有一定的品牌和稳定性。而跳槽到其他公司,薪资上未必会有很大的提升,反而可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很多人在职场上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想要跳槽,但又担心新公司未必比现在好;继续待在原公司,又觉得工资涨得太慢。
实际上,这种困境背后,是职场的“内卷化”在作祟。
所谓“内卷化”,就是大家都在拼命努力,但最终的结果是,谁也没能获得更大的好处。企业通过控制调薪节奏,把员工的涨薪欲望压到最低,而员工则在无休止的竞争中耗尽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小英有话说
资本家的游戏规则很简单:用最少的钱,榨取你最多的价值。而你要做的,是从这个游戏中醒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以上
祝好
如果对你有所启发,你可以关注我!
往期回顾
1.因为提前了解到单位要裁员,悄悄面了几家,薪资可以涨 3000,就果断接受了。结果新公司说你领导在背调中对你评价很差,不用来了
2.某公司资深HR:真心劝大家,不要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过度焦虑,一定谨记,找不到工作,真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这两年求职异常困难
3.我堂堂技术总监月薪55000,被裁6个月后却没工作!老婆说:你尝试投下月薪3w的?我直接回怼:我不会投的,因为那些岗位低薪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