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炎症,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不小心摔跤时伤口肿胀
感冒了扁桃体红肿、牙龈胀痛
或是进食后胃部疼痛胀气……
当身体某个部位出现发红、肿胀
疼痛等不适症状时
往往就是发炎的表现
很多人觉得炎症是个小问题
随便吃点消炎药
或是扛一扛就过去了
但你知道吗?
如果体内长期存在炎症
不仅会增加脂肪肝、糖尿病
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风险
甚至会演变成癌症!
炎症怎样一步步发展成癌症
实际上,炎症是机体对于外来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当局部组织细胞受到损伤时,身体就会释放“炎症因子”,帮助抵御病原体并修复受损的组织。但若是炎症失去控制,由急性发展为慢性,反反复复发作就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癌症。
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曾有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而这些感染多数就是我们俗称的“炎症”。
据统计,我国肝癌患者中有80%-90%都与肝炎病毒相关。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均可导致肝炎,而慢性肝炎会让肝脏长期处于“受损—修复”过程。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
并不是所有宫颈炎都会癌变,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有数据统计,约70%的宫颈癌都与16型和18型这两种高危型HPV病毒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容易破坏胃粘膜,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并逐步发展为胃溃疡甚至胃癌。
世卫组织将Hp列为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源。有数据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6倍!
非病菌性慢性炎症也会诱导癌症发生,比如: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可造成胰腺组织纤维化或钙化,诱发慢性胰腺炎,使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10-20倍!
虽然夏秋季的急性肠炎很常见,但并非所有的肠炎都会癌变。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若是病变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病变部位很可能会累及全肠道,出现腺瘤样息肉,增加肠癌的风险。
“促炎”饮食吃太多
让身体炎症越来越高发
研究表明,我们的日常饮食与炎症的发生息息相关。长期食用一些“促炎”饮食,很可能增加人体的炎症水平,进而刺激某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1
精制碳水、高糖食物
像一些常见的大米、馒头、面条、面包等精制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糕、巧克力等高糖食物,食用过多容易升高血糖,血糖波动较大,导致胰岛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并增强一些酶的活性,进而可能提升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2
红肉、加工肉类
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培根、热狗等加工肉,都富含饱和脂肪,这些食物长期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炎症。
另外,红肉在煎、烤等高温烹调过程中容易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而加工肉类本身就被列为1类致癌物,长期食用过多会增加癌症风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3
含反式脂肪的零食
食品包装上有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等这样的字眼时,这些食品中大概率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而在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中都发现,反式脂肪酸会升高多种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与它造成的脂质代谢途径紊乱有关。
4
饮酒
酒精不仅会加重肝脏负担,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健康细菌,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诱发炎症反应。
研究显示,饮酒的人,血液中的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会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脏血栓等疾病的风险;而且喝的酒越多,血液中CRP的含量就越高,也就意味着炎症水平越高。
4类“抗炎”饮食
平时要多吃
生活中有会促进炎症的食物,但也有能帮助消炎的食物,平时不妨适当多吃:
全谷物
小米、红薯、燕麦等全谷物中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能帮助缓解餐后血糖,对控制炎症反应具有很好的作用;还能在肠道中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帮助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并增强人体免疫力,这对于抗炎症也是有好处的。
深色果蔬
相比浅色的果蔬,深色的果蔬更具营养优势,含有抗氧化成分更多,像胡萝卜素、花青素、维生素C、番茄红素等营养素都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
除了保证每天吃500g蔬菜,平时可适当多吃西兰花、西红柿、胡萝卜、橙子、蓝莓等深色果蔬。
深海鱼类
像秋刀鱼、沙丁鱼、三文鱼等深海鱼中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3不饱和脂肪酸。
对健康人来说,ω-3脂肪酸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起到一定降低炎症、癌症发病风险的功效;对癌症患者来说,有辅助降低癌症炎症反应的作用。
喝茶
茶叶中所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很多,包括儿茶素、黄酮类等,而这些成分不仅能帮助抑制有害细菌生长,还能抗氧化、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起到抗炎效果。
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