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5岁"被退休"后,重启人生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Hi,我是小英姐姐。
咱们今天聊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35岁。这个年纪,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前有狼后有虎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听我讲一个职场人的故事。
“我今年36了,之前在某个互联网大厂干了8年,确实算不上什么‘高层’,但怎么说也算个小领导吧。
结果,公司一声不吭给了我N+1的补偿,直接一脚踢出来。
想了想,既然有5个月的工资补偿,干脆先全国玩了一圈。回来后,心想要不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图个稳定。
结果三个月下来,连个面试通知都没拿到。眼看着钱也快花完了,干脆一咬牙,决定自己创业,搞人工智能。
可这一搞,才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没钱、没资源、没方向,感觉自己彻底卡在了35岁这个坎上……”
这位朋友的经历,像极了当下众多35岁职场人的缩影。
在这个"35岁焦虑"刷屏的时代,裁员、转型、创业,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却又不得不走。
正文
"35岁现象"为什么会成为一道职场鸿沟?
从近期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潮就能看出,35岁似乎成了一道看不见的职场分水岭。一位人力资源总监曾私下透露:"同样的岗位,能找到更年轻、更便宜的员工,为什么要选择35岁以上的呢?"
这种赤裸裸的年龄歧视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中年人的残酷态度。房贷、车贷、育儿压力正步步紧逼,职场却在下着逐客令。前不久某大厂明目张胆地在招聘要求中写着"年龄在30岁以下",引发热议却无济于事。
"考公考编"真的是最后的避风港吗?
很多人在被裁后的第一反应是考公考编,仿佛这是一张通向稳定的船票。然而现实是,2023年国考竞争比例达到了惊人的70:1,部分岗位甚至超过了2000:1。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更是惨烈,动辄上百人争一个岗位。
考公考编固然是一条出路,但把它视为唯一的救命稻草,反而可能错过更多机会。就像我那位朋友,匆忙报考,准备不足,最终只是浪费了宝贵的三个月时间。
创业做人工智能,是机遇还是陷阱?
人工智能确实是当下最热门的风口。据统计,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但投身人工智能创业的难度,远比想象中更大。
没有技术背景、没有行业资源、没有创业经验,仅凭一腔热血和裁员补偿金就贸然创业,成功率能有多高?
更何况,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有众多巨头布局,中小创业者想要分一杯羹,难度不亚于在大象脚下捡花生。
35岁转型,应该如何规划?
理性看待裁员补偿金。5个月工资看似不少,但如果盲目创业或者无所事事,这笔钱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5岁最大的优势是经验的积累,而不是单纯的体力和执行力。比如,一位从教育行业被裁的项目经理,就利用自己对教育行业的了解,转型做了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咨询顾问,月入过万。
建立差异化竞争策略。与其盲目追随热点,不如深耕细分领域。前不久认识一位做"智能写作训练营"的创业者,专门针对35岁以上转型人群,短短半年就做到了月流水50万。
➤
35岁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就像一位成功转型的前辈说的:"35岁被裁,是社会给我们的当头棒喝,但也是逼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升级自己的机会。"
以上
祝好
如果对你有所启发,你可以关注我!
END
百度员工爆料:我今年31,女朋友28,都是北京研究生毕业,两人互联网,加起来到手50W左右,没车没房没户口。勉强苟活,不敢谈结婚
真要谢谢公司把我裁掉!21年被裁公司赔了10w!24年被裁公司赔了20w!自己平常一分钱没攒下,感谢裁员让我一下子有30w存款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