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
关注銅色吉祥山
与邬金净土结缘
缘
願諸眾生得解脫 · 圓滿無上大菩提
晋美朗巴传
益西彭措堪布译讲
支分自传
“吾父莲生嘎绕西日森,至尊米拉洛列达波等,大印大圆一切智证士,去住岩洞尔后皆成证,我心看齐彼等为目标,至尊龙钦宁玛三尊宿,宁玛三尊宿:宁玛派三位大师,指宿氏祖孙三代,即:一、大宿释迦穷乃,于西藏佛教后弘期中,植旧译佛典之本;二、小宿协绕札巴或称善逝嘉卧巴,培旧译佛典之支;三、卓普巴释迦狮子,增长旧译佛典之成果。
大圆满四兄长之行传,我心志向已为彼等夺。
于余虚夸毫毛亦不动!”这时尊者说明了自己的志愿:唯一以古尊宿为目标,绝不心向浮夸主义者。过去的莲师、米拉日巴等祖师,都是一心出离,依止岩洞而修行成就,不是混在世俗染污境中。这就要知道,修道需要有一段时间住在静处长养道心。
尊者唱到:我的父亲莲花生大师,以及旧传宁玛派的大祖师嘎绕多吉、西日桑哈,噶举派的至尊米拉日巴等,这些大手印、大圆满的智者和成就者们,都是住岩洞以后成就的。我的心唯一以成就祖师为目标。
至尊龙钦巴大师和宁玛派的三尊宿,这四位大圆满兄长的传记夺走了我的心。换言之,我的志向已经定下,以他们为目标,一定要实修实证。而且首先以小乘出离为基础。其他的虚夸自身能够如何,说不必依止山洞等,对于这些,我连一根毫毛也不会动摇。
尊者有坚定的出离,有一心依法修持的定见,所以说“毫毛亦不动”。“虚夸”,比如说我们不必住山洞,那是小乘的行为,应该在红尘里自在地练心、修持等。
这种话大多是虚夸,口里说得好听,实际到尘缘里丝毫把持不住,大部分时间都分散掉了,很难修行成就。
“乞丐护持无观待之行,由衷忆念寿命不常存,居无定所以立修行幢。
我无耽著轮回之悔恨,纵心包蒙吾欲已圆满!”尊者自称“乞丐”,意思是行头陀行。“比丘”是乞士的意思,上乞于法,滋养慧命;下乞于食,滋养色身。
佛在世时出家众都要挨家挨户地乞食,给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别的。也就是对轮回毫无耽恋,心不系缚在这里。
无观待是相对观待来说的。“观待”,是好的就要,不好的就拒绝,受用等要观待境缘的好坏。“无观待”是一种平等心,像乞丐一样,对于高下、好坏、净秽、美丑等都不在意。干净或者污秽的地方都一样坐;狗食、猫食、人食、天食等都一样吃;身上是干净还是脏都不管。一点不注重外在,不是只有好屋子才住,有好的条件才修等等。就像乞丐的心不附著在这些事物上一样,舍世者如行云流水般,心无牵系。
自心由衷地忆念命不长久,只在刹那间,所以不搞现世法。一想到快死了,哪会注重什么吃的、住的等等。
就像噶当派行者,认为今晚睡下,明天不一定能起来,所以不盖火,碗也扣着放,不作明天的打算。
一想到无常,就不作住处方面的打算,不会想在哪儿修个房子,经营一个小屋等等,居无定所地建立修行的胜幢。也就是行头陀行。头陀行的要点是抖数身心出尘劳,不系著在轮回的因缘上,对于衣食住方面心无贪著。乞食为生,日中一食;只穿三衣,不蓄长物;在任何地方都不久住,因为住久了会起我执、我所执,心又拴在轮回的桩子上了。对世间的一事一物一人,下至一针一线,一件衣服、一种饮食等等,一旦起了爱就成了轮回的因缘,所以为了避免世俗染污,居无定所,毫无耽著,一心住在法上,建立修行的胜幢。
因为有坚决的出离,行头陀行,心不著在轮回的名利、受用等上,所以心中没有因耽著轮回而起惑造业的追悔。这是尊者很真切地给我们开示修无常的要点。就像前行法中所说,修无常有两个面向:一方面想到死时其他事都无意义,就一概放下,不去想它,不计较好坏得失等;另一方面,想到死时只有正法有益,就一心投注于修行。这样一来,就不会有耽著轮回的悔恨。可见无常法很深,修好后会一心住在法中。
尊者说:即使我的心被包住、蒙死了,由于愿望已经实现,成了一名真正的修行人,能一心住在法上,也死而无憾。尊者对修法有极大的意乐,一心修法是他的所愿。就像噶当派祖师所说,一心依法,死在岩壑里也毫无遗憾。那些人嘲笑尊者:“你住在这样的山洞里,吃这么多苦,如果得了风湿、关节炎,甚至饿死、病死、被怨敌害死等,不是很傻吗?”但尊者回答:“我现在已经是一心依法的人了,脱出了红尘的罗网,从早到晚都住在修行里,即使现在死了也毫无遗憾。”“大圆满法修而复修故,彼义明性见要已达量,今已不退轮回心断定,尔后犹须行至法性尽!”尊者说:大圆满法修了再修的缘故,它的意义就是光明或明的自性,在这上面,现见的关要已经到量。现在我的心已经能断定,再不会退回轮回,今后我还要修到第四相——法性尽地。
尊者在大圆满法上修得很纯熟,已经到量了。这时已经有把握,不会再退到轮回。要知道,初开悟的人还自身难保,并没有把握说:我不再入生死。要在悟后起修,对于明的自性在现见的关要上已经到了量,这时才有把握不入轮回。尊者显现上还没达到究竟量,所以说:
今后还要修到法性尽地。“法性尽地”,就是在法性中一切如空花般的有法都消尽了,本有的光明彻底显露,再没有别的法,这样就究竟成道了。
“宿昔多生勤积资粮故,法已值遇金刚乘近道,基则证取大本净密义,虽弃于法丝毫亦不散。
于讲辩著自然而流露,唯恐由此增长业风行,于今不置寻伺文句上,一心唯住实相本真义!”尊者说:由于过去多生精勤积资的缘故,这一生因缘很好,法上我已经遇到了金刚乘能速疾成就的近道,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远道。对于基或本体,已经拿到了大本净的密义。也就是已经悟取了本体上一切本来清净。此时,即使我舍掉了法,也丝毫不会散动。
法是暂时使用的工具。就像《金刚经》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或者像到岸后不必背着船走那样。
一般来说,一离开法,心就散在其他境上了,但尊者这时已经不必借用什么法,自心也不会背觉合尘,或者说不会离开本位。已经达到有把握的境地。
这时就发了很大的用。尊者说:在讲辩著三方面可以自然流露,然而自己还是非常小心,怕以此会增长业风之行。
讲辩著会带起分别心,一起分别心业风就动,所以在修证过程中,一段时期要求不看书,不牵扯跟分别有关的事。证道没达到足够力量时,一起这些,业风就转,会耽误自己的证道进程。所以尊者说:我现在根本不放在寻思文句上,唯一住在实相义中。
“处依岩洞而住乃圣规,村守土房是乃俗家规,凡庸不明我行功过故,居处无定善观莫诽谤!”尊者说:处所依止岩洞而住是圣人的规矩。释迦佛也是示现首先出离,住在深山里修道,古昔先贤们都是依止岩洞而专修。因为必须从红尘里脱出,一心住在法上,才能成就圣果。
至于在各个村镇聚落里,守护自己的家宅,这是俗家的规矩。居家和出家是两条路,你们当然是守着一个家,营造自己的安乐窝。而我是出世道的行者,怎么可能住在俗家那样的罪业渊薮或烦恼稠林中呢?当然是依随佛祖的规范,住在深山岩洞里了。
你们这些凡庸,不了解我的行为是有功还是有过的缘故,眼光短浅,看不到很深远的解脱成佛的道路,但是对于我居处无定,如行云流水般的生活方式,还是不要诽谤为好。
“我法纯一质直语之歌,要之并非爱重自我起,于寂静处山洞依止时,汝当了却土房依岩洞!”尊者说:我这人的作风或者行事规则,纯一是以质直心来说话,不带任何谄曲、偏执。总的你们要知道,我根本不是爱重自我而起什么心,唱什么。在寂静处山洞依止的时候,你应当结束土房,依止岩洞而居。
“汝等讽笑兴起增损时,自脱瑜伽我即忽然生,但为除心疲劳唱道歌,凡修法者合宜于彼心,内愧疚者如棘刺其心,是故当如盗财而守密!”尊者说:你们笑话我,无中生有地起这些增益和损减的想法时,我依着你们的因缘,忽然就生起了这些语言。我是自解脱的瑜珈士,不会被讥笑束缚住,但是应这个缘,同时为了遣除心的疲劳,就唱出这些歌来。
尊者不是怕被人讥笑,为了还击而唱,他是自解脱的瑜伽士,遇到一切都解脱,没有苦乐相对,或者适合不适合,或者受到刺激等等。他无非是应缘而现,这叫做“忽然生”。而且是自娱自乐,所以叫“除心疲劳”。
他始终住在法乐当中。
尊者说:我不以人情来说话,都是直心流露,听了我的话后,凡是修法的人,内心会感到非常适宜,因为句句都是很有营养,能长养修行慧命的妙药。而对于内心有亏的人来说,我的话就像荆棘,会刺痛他的心。
“内愧疚者”,指检点起来心里有亏的人。比如明明是修行人,却一直在无意义或者起烦恼、造业中度日子。而这些话正是揭他的伤疤,所以会感到刺痛。尊者从前到后,处处都在揭露过失,把人内心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一般人伪装得很好,看起来都在修行,做很多善,比如前面说到的假学者、假瑜伽士、假修行人等等,由于这些话直接刺到他的痛处,所以不愿意听。或者一直强调出离的缘故,那些不愿意出离的人就不想听等等。
最后尊者说:你们要像偷东西那样,对此保密!意思是非器者不传。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话对方能接受才好,不然听后起了很大烦恼也很麻烦。
《晋美朗巴祖师传》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实修引导以自己传法导师为准。
- 愿吉祥 -
- 嗡阿吽班雑咕汝贝玛悉地吽 -
点击上方链接直接在线阅读
公众号内发电子书获取文件
༄༅། གསོལ་འདེབས་བསམ་པ་ལྷུན་འགྲུབ།
莲师意愿任运成就祈祷文
莲师心咒
Sandon Barry
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金刚号
避免失联
个人微信:Dunjom
- 愿吉祥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