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
关注銅色吉祥山
与邬金净土结缘
缘
願諸眾生得解脫 · 圓滿無上大菩提
《慧灯问道》第一季
实修篇 第6期
让心不再随世事流转
H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节目。在我们的闻思修行过程当中,实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实修的过程中大家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上一期节目当中,慈诚罗珠堪布就这一问题与我们进行了互动。这期节目我们接着与慈诚罗珠堪布进行交流和答疑,感谢大家的收看,感谢慈诚罗珠堪布。
— 1 —
Q 堪布,您好!我们需要观想佛菩萨和上师的形象,但是很多师兄说观想不清楚,这样是否会影响实修效果?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想佛菩萨、观想上师的作用是什么?
A 各个修法的要求不一样,有些修法必须要达到比较高标准的观想,有些只要心里去想就可以了。比如净土宗观想阿弥陀佛和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其实要求不是很高,不需要很高标准地去观想。比如说我们看《佛说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里面描述了阿弥陀佛的功德以及极乐世界的一些情况。我们看完以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像你从来没有去过某一个地方,一个去过的人回来给你讲,你的脑海里就会有一个画面。虽然这个画面不如自己亲自看到的那么清楚,但还是有一个画面,那就可以了。
所谓高标准的观想,就是很清晰、很清楚地观想。密法里面的观想要求就比较高,越清楚越好。一开始,我们没办法观想得很清楚,那就需要有方法。这个方法,我在《慧灯之光》里讲过很多次。假设我们要去观想释迦牟尼佛,那就先去看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通过我们的眼睛,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印在我们的大脑里或是心里,就像拍照一样。能做到这样,打坐的时候瞬间就能观想得非常清楚。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时间,还需要方法。你们可以从《慧灯之光》了解到这些修法,里面有生起次第的修法,还有五加行里面的金刚萨埵的修法,都讲过观想的方法。没有这个观想方法,花再多的时间也不会观想得很清楚。
Q 谢谢堪布!观想的时候出现了恐怖的景象,比如说想着想着,本来是佛菩萨和上师的形象,突然变成了妖魔鬼怪的形象。
A 那是恐怖片看多了。
Q 那这个怎么办呢?那个时候就会有点害怕,然后也不知道该……
A 这个可能会有的。比如说观想的时候,本来我是在观想佛,可佛的面孔变成了一个妖魔鬼怪的面孔,或者是另外一个我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人的面孔,这个都有可能。但是这时候你不要跟着它走,要调整心态重新去看这个佛像。佛像看好了以后,把佛像印在自己的内心当中,这样就可以解决你说的这个问题了。
还有在观想的过程当中,这个佛像可能会变形、变色。比如本来是红色变成了蓝色,本来是一个站着的,但观想出来就是一个坐着的,还有大小等也有可能变化。这都没关系,一旦有了变化就停下来,然后再去看这个佛像,重新从头开始观想就可以了。
— 2 —
Q 堪布,您好!我们修自他相换的时候,观想吸入众生的痛苦,呼出自己的福报等,那么吸入和呼出是在每一次呼吸时都要观想呢?还是先集中在吸气时观想,然后在呼气时再观想?因为每次呼吸的时候都观想的话,吸气、呼气时间比较短,往往还没有观想完就呼完、吸完了,所以总是很慌乱。
A 等不及了,是吧?
Q 对,堪布。
H 时间太紧张了。
A 是。这个没问题,你首先要把自他相换所有的修法学好。学好后,准备修的时候再把心态调整好:我一定要把我所有的幸福快乐送给所有的人,我一定要把所有人的痛苦、不快乐、不开心的事情由我来代替承担。调整好心态后,这个观想其实是一个方法而已。比如说,每一次呼吸的时候观想一整遍是可以的,或者就像你说的,每一次都这样的话,可能是有点来不及。来不及的话,那你就像刚才说的先准备好,准备好了以后,吸气的时候,把所有众生的痛苦吸进来,然后就想一想,这个中间有几个呼吸都没关系。想好了以后,你在呼出去的时候,又把自己所有的快乐送给别人。不是每一次的呼吸都一定要这么去观想,自己怎么样调整都没问题。
— 3 —
Q 堪布,您好!在观修释迦牟尼佛化光,像佛珠大小的光点从头顶融入我们的心间,然后就看着这个光点,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不去想,但是为什么我观想的感觉只能停留短暂的几秒钟?是我的观想有问题呢,还是刚开始这个情况是正常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以后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地安住了?感谢堪布!
A 比如说我们观想释迦牟尼佛或是观想另一个佛菩萨,观想好后,他逐渐化光,最后就变成一个很小的像一粒豌豆大小的光。这个光从头顶进入到了心间,这时候我们观想这个光跟我们的心融为一体,变成了一味一体。把所有的念头放下,不去思考过去、未来,当下的这颗心也就达到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然后在这个状态中停留。
但是初学者都是一样的,在这个状态中停留的时候,只能停留几秒钟。5秒钟、10秒钟,一两分钟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快就会有其他的念头。如果这一座中只是修无念、平静这个状态,那么产生了念头的时候,想办法解决这个念头,当它消失后,又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如果这一座中不是专门修无念,那把释迦牟尼佛融入自己的心就是前行,后面还有其他的修法,那产生念头的时候就可以不管了,而是再进一步地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修其他的法。你刚才提到了几秒钟或者几分钟,这个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状态中停留更长时间的话,那就要专门去修禅定,修了禅定后这个时间就可以逐渐地延长。
Q 感恩堪布!当光点到了我们的心间以后,是观想我融入了光点,还是观想光点融入了我?谢谢。
A 这个光代表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它到我们心间的时候,不是我融入了光,也不是光融入了我,是我们自己的心和这个光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意识跟光变成了一味一体。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我们的心融为一体。
H 谢谢堪布!其实之前我刚好听过您讲安住,当时您说“什么都不要想地安住一下”。刚好这时有一个朋友也听到了,他说这不就是发呆吗?但是其实这两个肯定是有区别的,也请您给刚开始学佛的朋友们讲一下,发呆和安住到底有什么区别?
A 发呆的话,比如说你很辛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一坐下来什么都不想去思考,就没有什么念头了。这个时候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从佛教的角度去分析,发呆就是人的意识在此时没有工作、没有去思考,就是回到阿赖耶识的状态当中。我刚才讲的那种无念,对没有证悟的人而言,也是阿赖耶识的状态。所以这两个都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一个佛教术语,指我们意识最基础的层面。比如说,大海上有风时就会有波浪,没有风时,海面就会变得比较平静。但是不管是有风还是没风,海底都是如如不动的。同样的,我们的意识有时候想这个、想那个,有时候又没有活动,但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这个层面一直都是如如不动的。我们人为地修行,故意把这个思维幅度降下来,让它回到阿赖耶识的层面,这就是禅定。有时候因为身体很累或者其他的原因不想思考,那么自然也就回到了这个状态中。所以本质上,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禅定境界的初步禅定,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那么这种禅定跟发呆就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了,两个都是回到阿赖耶识的状态。
但是发呆的话,即使发呆时间再长也就只是发呆而已,不会有什么功能,不会让你修出什么东西。禅定虽然状态跟发呆有点相似,但是稍微懂一点禅定的方式再去修的话,即使没有证悟的智慧,在禅定当中也可以减少我们的烦恼。不是断除烦恼,只是可以控制烦恼,并且可以修出神通,但发呆就没有这些功能。这些就是它们的差别。
H 发呆肯定是没有功德的,但是禅修是有功德的。
A 对,它们两个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很不一样的地方。
《慧灯问道》第一季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实修引导以自己传法导师为准。
- 愿吉祥 -
- 嗡阿吽班雑咕汝贝玛悉地吽 -
点击上方链接直接在线阅读
公众号内发电子书获取文件
༄༅། གསོལ་འདེབས་བསམ་པ་ལྷུན་འགྲུབ།
莲师意愿任运成就祈祷文
莲师心咒
Sandon Barry
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金刚号
避免失联
个人微信:Dunjom
- 愿吉祥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