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GW-ICC 2024 | 全球首款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msRDN)系统,重塑高血压治疗新格局

健康   2024-11-18 20:34   北京  

点上方蓝字国际循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长城会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2024年11月9日,在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上,“智慧消融,msRDN介入治疗高血压专题会”顺利召开。大会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鲁志兵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许建忠教授(以上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等多位心脏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旨在通过深入的讲座与讨论,推动高血压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学术界与临床实践的紧密合作。









msRDN系统获批上市,高血压治疗迎新突破


经肾动脉去肾交感神经(Renal Denervation,RDN)的出现,给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2016年,中国原研SMART临床研究启动;今年8月,全球首款且唯一的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msRDN)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在RDN领域的领先地位。该产品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和药物不耐受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对药物使用有减量需求的高血压患者。

信迈医疗的这款msRDN系统优势在于:①技术创新:msRDN系统作为全球首款且唯一的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系统,实现了对肾交感神经的精确标测与选择性消融。②精准治疗:通过电刺激标测,可准确识别交感神经点(热点)、副交感神经点(冷点)或无关点(中性点),且仅对热点进行消融,避免了非目标神经的损伤。③安全高效:msRDN手术过程中能即时反馈消融效果,让医生可以实时掌控手术进程,确保手术安全;精准消融减少了消融点数,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

鲁志兵教授:匠心独运,全球首款msRDN系统展现了良好的性能


鲁志兵教授表示,msRDN系统的创新点尤为突出,它具有可调弯头端的消融导管可以满足临床真实世界中各种肾动脉开口解剖变异情况,便于术者快速准确抵达治疗位置;同时该导管集引导、造影、刺激/标测、温控消融、手动灌注五项功能于一体,兼顾了冠脉介入和电生理医生的操作习惯,为术者提供了优良的操控性和体验感。

术者可通过电刺激肾神经监测血压变化判定热/冷/中性点,如果血压升高≥5 mmHg,则该位置为交感神经优势点,即判定为“热点”,需要消融;如果血压下降≥5 mmHg或血压变化<5 mmHg,则该位置为副交感神经优势点或感觉神经,即“冷点”或“中性点”,不需要消融。

通过射频消融导管手柄上的操作旋钮,按相隔5 mm、旋转90°的标准手术步骤,逐点以电刺激标测-消融-再电刺激确认消融效果的方式进行手术。msRDN系统展现出了良好的人机工程学互动,为术者的手术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并省却了肾动脉介入治疗时所需要的诸多配件。

孙宁玲教授:msRDN疗法显著提升高血压达标率,降低药物负荷


孙宁玲教授介绍道,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6.8%,这一现状亟待改善。SMART试验旨在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法,以提升血压达标率并降低患者的药物负荷。

SMART试验采用msRDN系统施行高血压介入手术,作为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段,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SMART试验6个月结果表明,msRDN手术组的患者诊室收缩压控制达标率可高达95.4%,这一数据远超我国当前高血压的整体控制水平。

血压达标率作为SMART试验的有效终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指引,高血压患者的诊室收缩压应控制到140 mmHg/90 mmHg以下,而SMART试验的结果与此目标相契合。血压的达标率不仅决定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总体风险,更是衡量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金标准。SMART试验的优秀结果数据,无疑为高血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除了血压达标率外,药物负荷指数也是SMART试验关注的又一重要指标。SMART试验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药物负荷指数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复合终点之一进行预设。试验结果显示,msRDN手术能够在显著降低患者药物负荷的同时,保持血压的达标率,保证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许建忠教授:RDN的患者筛选及管理至关重要


在专题会上,许建忠教授分享了关于RDN患者筛选及管理的重要内容。他详细介绍了各国家与地区基于RDN临床研究数据的指南与共识推荐,特别是202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和2023《经皮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中国专家科学声明》RDN适用患者人群推荐。RDN术前综合评估流程,包括继发性高血压筛查、肾动脉评估、肾功能评估以及常规术前检查等关键步骤,其中心血管风险评估在患者筛选中至关重要。

NMPA关于msRDN系统获批适应症为: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和药物不耐受高血压辅助治疗中,对药物使用有减量需求的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定义为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含一种利尿剂)治疗3个月以上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药物不耐受是指药物禁忌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服药的患者。







临床应用RDN:秉承科学、严谨理念,稳步推进高血压管理



msRDN系统在近期开展了数例临床实用中,展示了其出色的性能和效果。随后讨论环节,王捷教授带领大家对手术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他分享道,首批9位患者尽管已经服用了多种抗高血压药物,血压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他们在经过术前全面检查及多学科会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进行了msRDN手术。所有患者在术后出院时的诊室血压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见图1)。

总体数据显示(见图2)术前平均诊室收缩压为158.4 mmHg,术后出院时收缩压降至131.6 mmHg,下降幅度为 26.8±14.7 mmHg;术前平均舒张压为103.2 mmHg,术后出院时舒张压降至85.1 mmHg,下降幅度为18.1±12.3 mmHg;有一例患者术后收缩压下降值高达57 mmHg!这组数据表明,msRDN在降低患者血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这一疗法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实用创造了极为良好的开端,极大地增强了应用和观摩过该疗法的医生对于安全有效地推广msRDN以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信心。

图1. 全部9例患者术后出院时诊室血压下降幅度

图2. 全部9例患者术后出院时总体诊室血压下降幅度


刘健教授在讨论过程中强调了RDN治疗高血压需科学严谨与全面管理。他强调,无论是冠脉医生、电生理医生还是结构心脏病的医生,在进行RDN治疗时,必须深入理解并熟悉相关血管的解剖结构,同时密切关注消融过程中的温度、频率、阻抗等关键参数变化,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消融点的选择、消融效果及后续的血压变化。此外,刘教授还提到了孙宁玲教授关于药物负荷的观点,认为msRDN系统这一创新理念不仅超越了传统RDN治疗的单一降压目标,更关注于减少高血压治疗中的药物数量和剂量,体现了高血压治疗的综合性和个体化趋势。崔鸣教授对中国在RDN技术领域所取得的自主研发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赏。尤其是msRDN技术在国内成功上市,以及其相关研究在《柳叶刀》子刊的发表,这些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们有力地验证了精准标测、靶向消融在这一领域的必要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科研人员非凡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此次msRDN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初显成效,未来若要使其在真实世界中实现大规模应用,并在此过程中积累起可靠的数据,仍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总结


本次msRDN介入治疗高血压专题会议,深化了我们对msRDN技术的理解。msRDN作为一项创新性技术,无疑是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产品。国产msRDN技术不仅在理念上有所创新,更致力于提升血压达标率并减轻患者的药物负担,这一点值得深入体验与探索。

会议最后,孙宁玲教授总结道,医学探索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非盲目尝试。当前,许多从事RDN的介入医生主要分为冠脉介入医生和电生理医生两类。电生理医生在寻找治疗靶点方面更具经验,而冠脉介入医生可能需要更多时间适应RDN的特定操作,如在使用msRDN技术时,需准确选择消融点,以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我们期待更多医生能在这一领域进行实践,并积累宝贵的经验。为此,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涉及近一千例真实病例的研究。在参与这项研究时,筛选合适的患者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未来技术的发展,为RDN技术应用奠定基础。在进行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时,我们必须保持严谨态度。开展RDN技术应基于科学原理,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期待在未来的试验中看到更多关于药物减少的积极结果,这将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凡原创文章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