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孤独症公益课堂第八期,商报小记者们加入进来,课堂升级为融合课堂,打造普特融合的公益空间。
培智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小学的学生共上一节课,在互动中认识新朋友,包容不同,学习共情,与自己不同的人相处,并激发彼此的长处。去年,杭州亚残运会宣传推广歌曲《我们都一样》里唱“我们都一样 为梦闪亮”就是这个意思。
本期公益课堂由每日商报主办,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公益联合主办。
3月24日,每日商报孤独症公益融合课堂第三课开讲。
参与课堂的有11位来自杭州培智学校的学生,10位就读普通小学的商报小记者,其中好几位小记者是第二次参与融合活动。
课程一开始,沈毅林老师便抛出一个问题“宇宙中有外星人吗”?
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应该是有的”。那么,外星人会是什么模样呢,三头六臂,还是有翅膀?
课堂小游戏,同学和小记者轮流掷骰子,一起创造外星人。
夏雨恬同学掷到了“6”,为白板上的“外星人”添上了六条腿。赵耿然同学掷到了“3”,给“外星人”画了三张大嘴。小记者张思媛掷了个“1”,画了一条粗壮的手臂。
创作结束,一个有着五只眼睛、三只耳朵、六个胳膊、一条腿、一个犄角,身材像鸡蛋的“外星人”出现了,搞怪的模样惹得台下笑声阵阵。
本节课需使用粘土完成关于太空的创作,星球、外星人、航天器都可以。
用惯了马克笔,粘土画还是个新鲜事儿,同学们都乐在其中,在双双巧手下,彩色粘土化为木板上漂亮的粘土画。
赵耿然第一次玩粘土,不大会用。邻座的小记者苏博雅很热心,她分享经验:“要先把粘土团成球,再在木板上压扁,不然会掉下来的。”
傅彧开同学捏了一个“梨形”外星人,黑色皮肤、六只眼睛、四张嘴,手像小龙虾一样细细长长,还有个小钳子。“梨星人”张牙舞爪的,看起来很有生命力。
认识了新朋友的程彦婷开心地做着粘土画,一直笑嘻嘻的。
夏雨恬与妈妈一同完成了太空底色的铺垫,用电话手表与自己粘土画合影。
粘土课可以锻炼孤独症小朋友手部的精细动作,提高专注力。扯、团、捏、压这些动作,在生活中也很常用,比如揉面做饭,对他们以后独立生活有帮助。
和孤独症小朋友同上一堂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们令人害怕吗,能够跟他们交朋友吗?在参加本次活动之后,相信小记者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闪闪发光的你们》
丁信小学 冯诗媛
上课前,妈妈和我说明了这次活动的特殊性,我很好奇也很期待见到他们。
在教室里,我们观看了星球视频,这让我对航天和宇宙世界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就是手工环节:用粘土做星球。
我一边做着手工一边观察、感受,身边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很单纯,有位00后大姐姐的作品有粉色蝴蝶结、粉色外星人。她的作品很干净,我安安静静地看着她一点点完成整个作品。
听着他们说话,感受他们传递过来的那种美好,我觉得和他们相处特别开心。这次融合课堂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同龄人。
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学习更多的知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加油。
《“宇航员”女孩》
采荷二小 钱瑾怡
今天是我第三次参加每日商报孤独症公益融合课堂活动,和孤独症小朋友一起上美术课。
这几次活动下来,我认识了一个孤独症小朋友程彦婷。她个子不高,会对每个人微笑,十分友善。
活动开始了,这节课我们要用橡皮泥做出星球和外星人。来看看程彦婷是怎么做的吧。
只见她拿起一坨橡皮泥,在手中轻轻揉搓,揉了好一会儿,终于揉出一个完美的球形来。接下去只要把球轻轻地往画板上一按,一个星球就做好了。
一开始,她怎么都按不好,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她把橡皮泥的四周都用力压平,“星球”就牢牢地粘在画板上,看起来就像一个突出的火山口一样。我提醒她可以换一个颜色来做星球,不一会儿,她的板子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星球了。
程彦婷最后准备做一个“宇航员”。她先用白色橡皮泥做了一个小脸蛋,又用黄色橡皮泥做了一个月亮,让“宇航员”抱着,看起来十分生动形象。她还在“宇航员”手上割了几条,做出手指,好聪明的做法。
我夸她做得好看,她的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笑得十分开心。看来我们得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快乐。
每日商报发起并主办的公益项目,服务对象主要是以孤独症学生为代表的心智障碍青少年群体(包括孤独症、唐氏综合征、智障、脑瘫等)以及他们的家庭。
项目以“艺术+公益”为主要形式,倡导社会关注心智障碍青少年群体,推动中国培智美术教育发展。课堂从杭州市的培智学校定向招生,专门为这些特殊学生定制课程,学生所有课程免费。
实习生 倪泽微 赵语馨
编辑: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