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好舒服好凉快,今晚有饭局,坐着1-2小时翻资料,硬是想不起来写啥,真是太离谱了,难道晚饭后回来补上??
无能狂怒X1000000
#飞豹晚期说起
之前好多年,写过很多篇中国第一次自主设计战斗机歼8,内容都来源各种公开的院士回忆录,专著,用户使用经验教训汇总等,可以说歼8战斗机是中国各种先进飞机研发的第一块基石,或者叫垫脚石,中国在此之前根本没有自主研发的经验,风洞吹风,强度计算测试,高低速高低空测试,各种国产设备,发动机的实际使用数据,都是这一款飞机第一次开始,虽然结果并不好看。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歼8II战斗机试飞时间是1984-1988年,飞豹测试紧随其后,1988年12月14日15时27分首飞,1992年定型,由于设备较多较为复杂,该机进入部队服役时间大约在1996年。
飞豹项目最早从1977年开始,三上三下折腾了许久,空军退出,最终海军为了独苗超音速远程导弹攻击机,取代老旧的轰5,不得不自己咬牙顶住,这也是海军历史上,第一次独立完成新攻击机项目。
飞豹交付后,总体来看完成了设计任务,可以超音速飞行(高空1.6马赫极速),也可以大载弹量(最大载弹量大约6吨),而且还能超过100km发射反舰导弹(最早就是鹰击81,后来升级为鹰击83反舰导弹),232H雷达对海性能比较好,能探测接近200km的海上目标,远程发射反舰导弹很给力。
到了2000年后,迎来了转机,空军又吃回头草,最终西飞在老飞豹基础上,根据空军的独特需求进行了改进加强,最终就是飞豹A,目前改进到了A2,未来不知道还会不会变成A3!
飞豹A攻击机2002年7月1日首飞,2004年10月开始装备航空兵部队,可以算是非常短平快的项目,西飞的历史上,大体都是这种传统,干活超级快,品质和水平一般,不算差,但是也算不上卓越。
飞豹从中国航空史上,也算是独一份,中国第一款投产的11挂架战术飞机,机身3挂点,机翼和翼尖,左右各4,机身右侧还有一个23mm双管机炮(GSH23,被弹300发),和歼8II战斗机以及歼10枭龙战斗机通用,虽然之前说过,机身很长,但是挂架设计缺少灵活性,按照欧洲狂风攻击机的套路或者美洲虎的套路,其实飞机机腹应该还可以加2个挂点,机腹中央重型挂点,其实可以延长,挂大型武器,比如鹰击-12。
但是没有如果,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太注意吸取欧洲人的宝贵经验,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性能上有明显的缺陷,更有意思的是,新一代超音速飞机,也有一定的空战需求,唯一一款没有设计前缘襟翼,这也极大的减低 飞机的低速性能,以及格斗性能,就这个角度来说,西飞预研技术太差,而是设计师的胆略不足,几乎同年开始的歼7E战斗机,开始 前缘襟翼的试飞,而且还是同城的西工大技术加持,就在这一点,西飞的情报掌握的不够好,或许说是掌握之后,不能迅速调整策略,追求更高。
飞豹的超大机头,还有2侧皮托管进气道,设计都有特色,大展弦比后掠翼,使得飞机挂点安排比较方便,而且机翼的升阻比比较好,适合远程飞行,这是击败沈飞三角翼歼轰8的关键所在。
还有一点比较突出的是,这也是自主研发中国战术飞机,第一次达到28吨的起飞重量,机身机翼设计制造都有很大难度,尤其是起落架,也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双轮的飞机。
作为一款超音速攻击平台,飞机可以挂霹雳-5E,还有霹雳-8B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由于霹雳-8B导弹价格较高,所以日常训练和战备,大多是较为便宜,性能稍差的霹雳5E空空导弹出战,最近些年霹雳-10空空导弹开始大量装备,飞豹才开始大量使用霹雳-8B。
该机也是我国第一款新机设计阶段就采用双座设计的飞机,这也是该机的特色,由于对地攻击武器重量较多,火控设备和武器操纵较为复杂,单个飞行员很难保证飞行的同时进行武器投射,这种情况到了20年后的歼10C有了很大改观,类似的多种对地攻击武器,也可以在单座飞机上实现,这是中国航空技术的巨大进步。
要随便跨越是很不科学,也不现实的,后来,沈飞的歼16,也延续了串列双座设计,保证飞行员有比较均衡的负载。
在歼10C单座打天下之后,沈飞也不甘示弱,在歼11B的基础上开发了全新的单座多功能战斗机歼11D,瞄准俄罗斯的苏-35多用途战斗机,但是没有获得订单,就这个角度来看,从双座到单座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是那么容易的。
对地攻击是飞豹的主要任务
这里插一句,飞机的巨大机头,机头雷达罩应该有80-90cm的水平,这种尺度的雷达天线罩,安装一台发现距离在100km到150km的雷达不成问题,支持有效射程70km的霹雳-12并不成问题。
而且厂家也做了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装机和打靶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但是客户还是婉拒了,他们认为,飞豹作为一款远程攻击机是非常满意的,但是作为一款高机动战斗机是非常不适合的,和敌人的先进高机动战斗机作战,会死的很难看,加速差,速度慢,机动性差,几乎没有多少胜算,而且霹雳-12导弹比较昂贵,挂载先进战斗机上争夺制空权更合适。
这种考虑其实也不算错,从美国海军的经验来说,其实应该给飞机安装2发霹雳-12导弹,作为敌人突破防御,30-50公里之内的自卫武器,仅有霹雳5,或者霹雳8,几乎等于缴枪自杀,该机服役20多年一直没有换导弹,几乎可以肯定,飞机出动一定有战斗机编队护航,所以,飞豹就专心投弹好了,敌人战斗机有专机对付。
由于大量挂载,飞机空重较大,推重比较低,所以该机飞行显得比较笨重,和战斗机差了一个档次,飞行员的载荷也比战斗机飞行员低一些,正常大约就是5-6G,不像最近些年歼10战斗机飞行员动不动就爆8-9G的疯狂。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麻雀空空导弹开始使用,世界进入了超视距空战时代,到了80年代美国AIM120导弹开始研发,并在1990年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对敌机远距离的杀伤概率和杀伤距离,中国飞机设计师也非常关注,最终在2004年后,研发成功类似的产品,最终推广到所有战斗机上。
迫于当时较差的技术,中国设计师只能接受较大的雷达天线罩和较大的空间以及重量,这就极大的恶化了飞机的性能,不管是飞豹还是后来的歼10都是如此,但是谁都想不到,2000年后中国雷达技术第一次井喷,600mm的KLJ7雷达,对空探测距离居然破天荒的达到了105km,对海达到了200km级别,飞豹和歼10只能无语.........
后发优势真的让人无语,假如能提前知道这个,飞机机头缩小一圈两圈,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类似的事情也在歼20的超大机头上,来不及了,最近些年升级雷达后发现,雷达探测距离太强,几乎逼近大盘鸡了。
好了,现在说对地挂载,目前来看,飞豹挂载的武器,大约是火箭弹,还有250kd炸弹,最近些年增加了不少激光制导炸弹,某些人认为中国北斗星座完成后,卫星制导炸弹会大量装备,这是逻辑问题,仅仅是公布不公布。
就公布不公布这个问题,其实不需要回答,航展提前NN年就看到了无数,而且也有不少成功的外销,比如LS6炸弹,所以不应该质疑中国空军有没有JDAM,这是没有啥道理的。
对地攻击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反雷达作战,现代空中进攻战最大的敌人,除了敌人的战斗机之外,还有敌人的防空导弹系统,要对付敌人的防空导弹系统,就必须使用高速反雷达导弹,经过努力,中国在俄罗斯的KH-31P反雷达导弹基础上开发成功了鹰击91导弹,首先挂在飞豹上,成为中国反雷达导弹的唯一现役型号,最近些年歼16和歼10C也可以挂载这种导弹,好消息是,过了20年,中国终于研发成功更新一代的反雷达导弹。
对地攻击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对敌人坚固工事的攻击,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南昌飞机公司开发成功了KD-88,这导弹打靶很好,总体架构在C802技术上开发,扩大了导弹直径,换装了新型的光电导引头,还有数据链设备,弹头320km,可以对敌人纵深的堡垒进行攻击,最近些年,升级到了KD-88C,性能更强!
而且也开始进步到了隐身空地导弹的地步,AKF98导弹,未来还可能加上空射小型诱饵弹,比如美国ADM160家族。
该机还有携带中国最多样激光制导炸弹的记录,250,500 1000kg甚至更小炸弹的展示,最近20年,投掷激光制导炸弹最高就是飞豹,没有之一,歼10排在第二。
对海攻击:经过30年的卧薪尝胆,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全面,种类最多,性能最强的反舰导弹系列,从重型到轻型,亚音速到超音速,到高超音速,制导方式和弹道模式几乎应有尽有,几乎将所有理论上的类型都试探了不止一遍。
最近些年,飞豹还化身电子干扰飞机+反雷达作战飞机,挂载电子干扰吊舱,外加反雷达导弹。
目前看到的反舰导弹,基本还是航天三院出品的鹰击8系列,从老的鹰击81到目前的鹰击83,未来还可能展示更快速度的导弹,鹰击12以外。
就这些武器的组合,就可以看出,西飞通过飞豹的研发,掌握了中国对地对海攻击的全部技术,按照常理来说,沈飞的战轰歼16遇到研发难题,应该找西飞,而不是成飞,或许不是对地对海武器的集成问题,更像是战斗机的飞控和气动结构这些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在中国,就成飞完全掌握。
最近些年,歼16风头劲爆,几乎挂载了所有飞豹挂载的武器种类,或许这是一个型号,未来飞豹退役后,所有任务,几乎都让歼16担任,到目前为止,飞豹服役超过20年,未来10年,估计会大量退役。
总体而言,作为中国第一款专门设计的战斗轰炸机,该机的设计,基本出自西飞自己原创,虽然采用了多个机型的元素,比如美洲虎,狂风,还有东欧某个小国的型号创意,总体来看,在上世纪70年代,算是满分,但是该机正式项目开始是1988年,时间过去10多年,没有加上更好更新的创意,是比较可惜。
假如从满意度来看,歼8对于客户大体就是60分上下,飞行性能(特指高开工高速)基本满意,但是可靠性,维修性过分的差,飞豹比歼8更好一些,虽然也有维修性可靠性差的问题,总体能到70-80分的水平,算是非常不错了,某些网友觉得,飞豹这个方案给南昌飞机公司的陆孝彭总师搞,或许能做出90分的高水平,前缘缝翼加上,机身起落架重新安排,5个挂点装上,超长中央挂点满上(这些学习狂风和美洲虎,不存在任何问题,他的老强5在80年代的改型,腹部都有5炸弹挂架的方案)。
可惜啊,陆孝彭总师最大失误是晚年强6竞争失败,不采用激进的单发涡扇6而是采用双发涡扇9(斯贝202的国产化型号),应该会降低很大风险,取胜的概率会多很多,飞豹的气动选择胜在正常固定翼设计,风险小,而且加上成熟的英国发动机,二者组合,直接击败了南昌的变后掠翼加单发国产12吨超大推力发动机,双保险对比双风险,失败理所当然。
陆孝彭总师的强6设计,更像是F16的机头和进气道配合米格23的变后掠翼系统,真是太可惜了,他没有充分考虑到当时中国极度拉胯的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假如考虑到这一点,换两侧进气道,双发设计,那将比后来的飞豹强悍太多,性能仅次于美国F111的大怪物,航程,速度,挂载都是如此,那就非常非常不得了了。
反过来说,陆孝彭总师的强6要是不失败,那就不是他的,那时候变后掠翼是世界潮流,他是最最热衷追求最强技术的设计师,从不服老,可惜,或许遗憾也是一种美。
F111虽然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产物,但是到目前为止,速度,航程,挂弹等指标,几乎还是独一份,满油转场航程6500km,吓死人了,虽然歼20在外挂4个2200L巨型油箱后航程有优势,无外挂后速度更有优势,但是挂载差不少。
就飞豹这个案例来看,选择气动布局要谨慎,发动机必须挑稳定可靠的,这是沈飞歼8III血淋淋的教训,西飞飞豹的成功基本来源于此,随着歼16的出世,飞豹BC很快胎死腹中,原始设计带来的低机动劣势很快暴露,没有太多来回就结束。
假如真的要和歼16竞争,西飞需要重头设计,机身机翼都大胆折腾,换太行发动机,更像是一款国产版本的F15,这么大的工程,不是西飞自己能吃得消的,依靠西飞自己打造一款媲美苏-27的三代重型战斗机型号,有点强人所难了,自主研发型号太少,经验积累极度不足,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或许,比较现实的方案是双太行加变后掠翼设计,就远程攻击而言,这是最好的方案,而且最近些年,新一代飞行员驾驶的歼16也偏向于依靠超大相控阵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混饭,远距离开炮偷袭,不再热衷折腾近距狗斗,假如中国在冷战期间拿到F14的生产线,早期换太行发动机,现在换涡扇15,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更好的航电,还有大型空空导弹,取消一个座位重量砍下2吨,空重17吨,应该现在还可以干活,比飞豹的性能优势大太多,绝对不会被淘汰,几乎是一个无敌般的存在。
这个角度来看,设计师也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大胆走出舒服区,不断否定自己,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继续赢下去,这一点非常难,所以值得我们铭记。
PS:今晚就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