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肾病即可出现「尿毒」,破坏心脏和肾脏,毒性比肌酐更厉害

文摘   健康   2024-10-08 19:04   河北  
有人问我:
“石院长,得了尿毒症,是不是尿出来的都是毒啊?”
若真能把体内的毒素给尿出来,咱们肾科大夫和尿毒症朋友做梦都会笑醒,咱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尿出毒。
但是尿毒症患者排出的尿液,不仅不毒,而且还非常干净,很少有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比健康人的尿液要干净许多。
为什么呢?因为正常肾脏可以将体内的毒素排出来,所以正常尿液带着肌酐、尿素氮等等「尿毒」,会有颜色和味道。而尿毒症患者的尿液,反而尿毒很少,可能像清水一样,干净得连尿蛋白都很少。

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剩余肾功能越来越少,肾脏排出的尿液也越来越少,直至无尿。有人喜欢拿憋尿的本领来凸显自己肾功能更好,那是他没见过尿毒症。
所以尿毒症这仨字是啥意思?并非排出的尿液有毒,而恰恰相反:是尿液非常干净,尿毒排不出去而蓄积在体内危害心脑肾,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症状。

肾病早期即可出现「尿毒症毒素」

只有尿毒症才会有尿毒吗?不,尿毒蓄积比人们想象中更早。
在肾衰刚发生之时,包括肌酐在内的各种「尿毒」就已经开始危害心脏、肾脏和大脑的功能。
即使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也可出现尿毒:「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升高——它的水平与尿蛋白和肾功能结局有一定的相关性,是肾衰进展的预警指标、预测尿毒症的有力指标,也是一种尿毒。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研究,纳入了1818名肾病患者,从1990年到2010共随访20年时间(267名患者进展为尿毒症)。结果发现:患者体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越高,尿毒症发生率也就越高。

尿毒有3类,包括:

小分子毒素:磷、肌酐、尿素氮、氧化三甲胺;
中分子毒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β2微球蛋白;
大分子毒素:硫酸吲哚酚、醋酸吲哚酚等等。
许多毒素的破坏力比肌酐更强,比如尿素氮可引起脑病,氧化三甲胺、硫酸吲哚酚、醋酸吲哚酚等等可引起心血管疾病。

肌酐作为肾功能指标,最主要的身份是报信儿的,要论毒性还排不上号。一些肾衰患者的肌酐达到三四千,并发症仍然不是很明显。

尿毒伤心又伤肾

尿毒症毒素可以加速肾衰竭进程(促进纤维化),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中风)。
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症的第一大死因(占比超过50%),不可不防。

如何减少尿毒、减轻心肾损害?

1.饮食干预
(1)低蛋白饮食
大分子毒素是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比如硫酸吲哚酚、醋酸吲哚酚,它们来源于饮食中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降低蛋白质摄入量可减少大分子毒素。
(2)低磷饮食
磷酸盐的摄入与血磷、血钙、肾性骨病息息相关,通过低磷饮食可得到一定的改善,高磷血症患者可考虑服用磷结合剂。
(3)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尿毒通过肠道排出,还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英国营养杂志》曾经发表过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增加摄入5g膳食纤维,肾病的患病率降低11%. 5g膳食纤维,一个苹果就够了,茄子、冬瓜、小油菜亦可补充膳食纤维。
2.α-酮酸
低蛋白饮食和极低蛋白饮食,可降低毒素水平、延缓肾衰进展,但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和感染,需要配合服用α-酮酸,比如开同。
酮类似物可转化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弥补低蛋白质饮食的不足。
3.益生菌
CKD患者由于体质变化与用药史(如抗生素),可能导致尿毒症肠道菌群失调。使用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
4.白蛋白置换
白蛋白是大分子尿毒症毒素的主要载体,白蛋白置换技术可以解决大分子毒素。但白蛋白置换成本高昂,并不普及。
5.中医药
比如大黄可以降低肌酐和尿素氮,当归、丹参、黄芪、生地黄等可调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中医药配伍、辨证施治,可减少体内的尿毒,缓解心肾损害。
肾友们若是需要减少尿毒,或是还有其它的肾脏病问题,加微信咨询,一对一指导

天天说肾
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丈夫、儿子,无论您是同行还是患者朋友,我都愿意与您一道分享我的所思所得,与您共享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