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人:孩子妈妈
孩子年龄/性别:19岁/男孩
指导老师:郑芳芳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孩子高一下学期在学校自伤,被接回家后就一直躺平,躺平了3年;不出门、不洗澡,不跟父母在一个桌上吃饭。
打不得骂不得,父母一说重话,孩子就伤害自己,经常打骂父母,被确诊为抑郁症。
现在,孩子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今年7月份,孩子和父母去爬泰山,主动规划路线、买票、订酒店。
“我不活了!”2021年5月份,儿子在学校自伤。
我接到学校电话后,手脚发软,脑子也一片空白,昏昏沉沉地把儿子接回了家。
一开始,我按照网上教的,无条件接纳他,什么都顺着、哄着。
可是,我越接纳,他越不知感恩,动不动就对我们又打又骂。更要命的是,我们稍微说他一两句重话,他就像疯了似的伤害自己。
而且,他这一躺,就是3年。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上了大学,我还怎么再放宽心接纳下去?再接纳,孩子这辈子不就毁了吗!
儿子高一就躺平了,一躺就是3年
儿子躺平的这三年来,我们老两口活得太憋屈了。
睡也不敢睡,甚至出门也不敢出,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我已经数不清他有多少次因为自伤而被送进医院了。
记得最严重的一次,那是个周六,单位叫我去加班,只有儿子跟他爸在家。
儿子一直待在房间不出来,他爸爸生气就骂了他两句:
“学不去上,房间门也不出,再这样下去人都要废了!”
“我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你倒好,高一都没上完!你怎么有脸在家里待下去的?”
儿子没说话,也没开门。
直到他爸爸做好了午饭,叫他出门吃饭,但敲了两三分钟的门,没有任何回应。
他爸拿来备用钥匙打开门,一推门就看见儿子捂住右手手腕,紧皱着眉头,一脸痛苦。他爸都吓傻了,赶紧跑过去查看儿子情况。
他书桌上的那本《三体》像被红墨水染透了一样,腥味熏得他爸直想吐。他爸腿软得没站住,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慌忙之中,他赶紧打了急救电话,把儿子送去了医院。
幸亏发现得及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内缝了八针,外缝了五针后,儿子出了院。
孩子情绪不稳定,情绪不好时对父母又打又骂
出院后,我把家里的危险物品全都锁了起来,可儿子还是能想到办法伤害自己。
去年刚过完年,儿子竟然想吊住脖子结束自己的生命,幸亏被我们及早发现;
划手的情况还是没有消失,胳膊上新伤旧痕密密麻麻,没有一块好地方。
医院去了一趟又一趟。
每次伤害完自己,他都会跟我和他爸说,“我活得好痛苦”。我真不理解,小小年纪,能有多大的痛苦,竟然痛苦到舍得离开爱他的家人?
儿子为什么抑郁了?
儿子从小到大,被子没叠过,衣服没动手洗过,就连吃饭,也是孩子奶奶喂到他上小学三年级。
我呢,也总是放心不下,不相信孩子能照顾好自己。
所以,儿子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全都为他做好,小到穿什么衣服、喝多少牛奶、每天喝多少水,大到考什么学校,拿多少名、要考什么大学,全都由我说了算。
每天上学前,我都会提醒他一遍:
“书包侧兜里有俩苹果,上、下午课间各吃一个。”
“别喝凉水,喝50度的温水,一天要喝4杯子,喝够两升!”
“再检查一遍,文具、课本都拿全了吗?别到时候又让我给你送过去!”
晚上放了学,我又开始唠叨:“抓紧写作业,别熬到晚上十一二点,第二天上课没精神。”
看他写作业不认真,我又开始说:“上了高中了,也该知道紧张了,不努力学习,以后考不上好大学,工作都不好找。”
我费尽心思想让孩子过得轻松点,但是过多的关注,过度的唠叨,对儿子来说,这更像是一种不信任,让儿子觉得,“是不是因为我太差劲,所以爸妈才这么不相信我,什么事都替我做好的?”
孩子是在妈妈的包办下长大的
青春期渴望独立的儿子,厌烦我的唠叨、包办、掌控,于是就想摆脱我。
但他年纪小,既没有挣钱的能力,也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离开了我根本活不下去,就只好先顺从。
但是,青春期的他心思细腻敏感,这种矛盾的心理,更加深了他“我真没用”的想法。
在我的庇护下长大的儿子,没有一点抗挫折的能力。
上了高中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压力也上来了,儿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
高一下学期,有次他放学回到家后,坐在沙发上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嚷嚷:“我不想上学了,我不想活了”。
那一瞬间,我感觉心里那根紧绷的那根弦“啪”地断了。
我上去就给了儿子一巴掌,他爸更是崩溃,在那又摔东西又骂人:“你不想活了,你有什么资格说不想活了,我还不想活了呢!”
我当时只是认为他学习压力大,直到他在学校自伤,我带他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儿子抑郁了。
“我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也就算了,怎么还把孩子养抑郁了呢?”当时我心里就只有这么个疑问。
而现在,我终于明白,我的包办全都来源于我的不相信。
我不相信儿子能照顾好自己,也不相信他能独立处理好各种大小事务,总是担心他忘记这个忘记那个,怕他受伤,怕他吃亏。
但经历了这些事情过后,我渐渐意识到,我的付出其实是“温柔的束缚”,让儿子没有一点抵抗挫折的能力,让他变得越来越脆弱,直到抑郁。
但事已至此,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摆脱抑郁、躺平,走出家门呢?
帮儿子走出抑郁,不再躺平
1、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孩子有能力,你和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儿子生病的这段日子,我看了无数本家庭教育相关的书,查了很多抑郁症相关的资料,直到我读了心理咨询师推荐的泰戈尔《相信相信的力量》后,我才顿悟,原来,相信的力量这么巨大。
我把这首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不是孩子有了责任,你才放手;而是你放手了,孩子才有责任。
不是孩子听话了,你才尊重孩子;而是你尊重孩子了,孩子才听话。
不是孩子长大了,你才信任孩子;而是你信任孩子了,孩子才能长大。
不是孩子优秀了,你才接纳孩子;而是你接纳孩子了,孩子才优秀。
爱是让我身边的人按照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我要努力成为爱本身,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开始试着相信孩子,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他想做什么我就放手让他去做。
没想到,我这一放手竟然有奇迹发生。
前两天,他上厕所,发现卫生间水管水流太小,他就开始观察家里的管道,不一会儿,他就跟我说:
“厨房有根管道热熔热得有点过,管道细了水流就少了,所以卫生间的水流也小,你们改天换个三通。”
虽然语气冷冷的,但好在愿意跟我们说话了!我高兴得连连点头。
孩子愿意参与家务事
相信孩子,让孩子放手去做,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人一旦觉得自己有用,内心才会有力量,才愿意跟人沟通,朝着好的方向去改变。
2、相信孩子并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在孩子面前展现出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儿子抑郁躺平后,我按网上教的“无条件接纳”孩子,可没想到,我越是顺着他,他越不知感恩,久而久之,他一点重话都听不得,说他一两句,就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无条件接纳不是处处顺着、哄着孩子,相信孩子也不代表放手不管,而是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和善”指的是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虽然依附于大人,但他不是玩具,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们不要干涉。
但是,尊重不代表顺从,孩子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住底线。这叫“坚定”。
孩子主动帮水壶除锈
那么,该怎样和善而坚定地跟孩子相处呢?
①共情+倾听:“儿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苦,很痛。看到你这样,妈妈的心都碎了。(共情)
但妈妈相信,无论现在有多难,我们都能一起走过去。你愿意的话,可以跟妈妈说说你的想法吗?”(引导孩子说出更多信息)
②建立信任:“妈妈想告诉你,你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我以前不懂,光想着替你做好一切就是为你好,但现在,妈妈知道错了,我想跟你说一句对不起。”
③说出你的想法:“现在,你可能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做不好。但妈妈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一步步来。比如,每天出去走走,晒晒太阳,或者一起看个电影,聊聊天。”
④坚定,立规矩:“关于伤害自己,妈妈真的很担心。妈妈知道,你可能觉得这样能让心里好受一点,但我要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下次心里难受时你可以在家里喊,我给你买了个好大的玩偶,你也可以捶打玩偶,但是就是不能伤害自己,这是我的底线。”
⑤保持耐心:“我知道改变需要时间和努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妈妈都会在你身边。所以,请你也爱一爱自己,给自己一个变好的机会。”
3、“相信自己能做好”自我暗示的力量让儿子摆脱抑郁,恢复内驱力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孩子躺平正是源于能力的缺乏。
孩子一直嫌弃自己,觉得自己没用,慢慢地,这种自我贬低消耗掉了内驱力,导致儿子做什么都没有能量,上不了学,走不出家门,一步步陷入抑郁情绪。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用“相信自己能变好”的自我暗示,恢复儿子的内心能量。心理咨询师是这么教儿子的:
①避免消极的自我对话
如果常常习惯性地在心里对自己说“哎呀我真没用”“我肯定搞不定”。这些否定的话,会让你的情绪跟着低落。
所以第一步就是,避免消极的自我对话。比如,你可以说“这事不容易,但我可以试试看”,“虽然不完美,但我尽力了”。
用积极的语言替换掉那些负面的念头,慢慢你就会发现情绪也变得阳光起来了。
②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小成就
我们总是习惯盯着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允许自己有不足,每件事都得做到完美才行,但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
可以试着每天记录三件值得开心的小事,比如“今天比昨天起得早”“今天我看了几页书”“今天坚持锻炼了30分钟”。
这些小小的成就感会让你慢慢意识到: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③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
每个人都想要听好话,每天起床时,对自己说一句“今天会很棒”,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我可以面对一切挑战”。
这些简单的积极语言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能明显地感受到,儿子状态越来越好了,出房间门的次数越来越多,竟然主动骑自行车出去遛弯。
爸妈先把自己活起来,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两个月过去,儿子的状态已经大幅度好转,伤害自己的行为完全消失不见。
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出去运动运动,抗抑郁药也能坚持吃下去。但为了巩固效果,心理咨询、家庭系统疗愈我们也在坚持做着。
今年7月份,我们全家一起去爬泰山,买票、买爬山装备、规划路线、订酒店都是儿子一个人包揽。
五点来钟,我们爬到了泰山顶等着看日出。
7月份泰山顶上还是有点冷,儿子见我们老两口冻得直抖,一伸胳膊把我们搂进了他怀里,他低下头轻轻对我们说:“爸,妈,谢谢你们。”
日出真耀眼,照得眼睛都流泪了。
孩子越来越好,主动招呼客人,跟父母去爬山
经历了这一遭,我终于顿悟:相信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相信,才会更有力量,才会过好他自己的人生。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