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你有没有过那么一瞬间,特别希望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师?
寒暑假能充分陪伴、作息时间可以完全同步、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为孩子答疑解惑、工作圈子还能为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但反过来,为人子女希望这样吗?父母是老师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知乎上还真有这个问题,底下有网友的亲身经历作答:
永远都在批评式教育,永远都在被比较。
在我想发表意见的事情上,总说我还是孩子,别插嘴。
第一感受是严格,屁大点事都管,控制欲极强,可能不会动手打你,但是会用语言狠狠的阴阳你,怎么扎心怎么来,攀比欲极强,永远是某某家小孩考了某某大学,某某家小孩考上了某编制去了某地方当老师......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张PPT,据说是北大徐凯文教授关于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小范围调查:
在出现自杀危机的大学生中,父母职业为教师的竟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医护、公务员等对知识要求较高的体制内群体。
很多人好奇,为何相较于普通或低收入家庭,中高产阶层及高知家庭的孩子,在享有更优越的生长环境、教育资源、文化熏陶和社会期望的同时,却面临更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和自杀风险?
今天,纽扣家庭教育的魏树婷老师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或许能为我们揭示这一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案例中,母亲是教师,父亲是高管,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持续给予高期待和高要求,并因过度保护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这导致孩子逐渐变得自卑、不自信,并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进入大学后,孩子因不适应环境而患上社交恐惧症,最终不得不退学。
幸运的是,在魏树婷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这对父母深刻反思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会了放手,让孩子在尝试、失败和成长中锻炼自我。
如今,孩子已重拾自信,战胜了社交恐惧症,重返校园,并与同学和老师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魏树婷老师是如何帮助他们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魏树婷老师采访视频
1
您印象最深的个案?
最近,我经常被家长问及一个问题:
“我能力有限,学历不高,家庭环境也一般,因此担心在孩子教育上会出问题。如果我的认知能再高一些,学历再好一点,或许孩子就不会这样了。”
然而,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案例,反而是在高知家庭中却成长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
在这个家庭中,妈妈是年年评优的高中老师,爸爸是律师事务所的高管,家庭条件极为优渥。
孩子从小到大成绩都名列前茅,是众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高中毕业后,他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顶尖学府的热门专业。
然而,这位在众人眼中近乎完美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没多久便休了学。
入学仅一个月,孩子便因难以适应宿舍生活,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甚至出现了社交恐惧的症状。
教室环境及老师的某些教育行为,也让他难以适应,进一步加剧了他的不适感。
孩子的状态让父母焦虑不已,他们无法理解,明明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孩子怎么还会这样呢?
于是,他们开始轮番上阵,给孩子讲道理,试图说服孩子重返校园。
然而,孩子态度很坚决,自己提交了休学申请,与父母的关系也因此降至冰点。
随着家庭关系的紧张,孩子开始封闭自己,整天不出门,日夜颠倒,手机成了唯一的慰藉。
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与我们沟通时,她向我们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条件这么好,怎么孩子还会出问题呢?”
经过深入了解,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正是父母的高期待与过度呵护,导致了孩子面对新环境时的无助与退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习惯于用成人的逻辑和经验去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感受和需求。
父亲的管理式教育、母亲的经验式指导,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让他在面对困难时不知所措。
而当孩子选择逃避时,父母又未能及时给予理解和支持,反而继续施加压力,希望他能“越挫越勇”。
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反而变得更加消极,出现了摆烂的现象。
好在,通过专业的引导,父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调整教育方式。
他们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的感受,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支持。
渐渐地,孩子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主动拿起课本,并计划在今年9月重返校园。
我今天分享这个案例的目的,是希望告诉各位家长: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学历、认知或家庭条件。
更重要的是,父母是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孩子、支持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自信、有能力的下一代。
2
您是如何介入调整的?
在介入调整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细致的了解,发现孩子特别的孤僻,对线下咨询比较抗拒。
如果直接干预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我们采取了隐形的介入方式,逐步与孩子建立了信任关系。
在与孩子的深入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其实非常优秀,只是缺乏独立面对生活的机会。
因此,我们的第一步策略是引导家长学会放手,将一些日常决策权交给孩子。
例如,在出游计划的制定上,将选择权交给孩子,从订票、订宾馆到规划行程,都让孩子自己做主。
当孩子的计划不够完善时,家长要以鼓励建议的方式提供指导,最终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能力,还让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建议父母稳固家庭内部的民主氛围,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讨论。
即使不一定采纳孩子的建议,但也要让他参与进来,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见,想法被尊重。
为此,我们还提议家长可以定期召开家庭小会议,让每个人都能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当然,这个调整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家长对我们的指导方案有些抵触。
特别是爸爸,他会质疑我们的一些想法。他觉得:
“我作为一个高管,能管理好多人,难道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了吗?”
而妈妈也觉得自己的教育经验足以应对孩子的问题,她说:
“我能一批批地将学生送到高校,在教育孩子和理解孩子方面,我也是有能力的。”
但通过深入的沟通,父母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与管理成年人或教书育人的方式确实存在差异。
与孩子相处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行为上的互动,而非简单的言语沟通。
在父母的思维方式转变以后,我们开始引导爸爸与孩子增加亲子互动,教他如何用实际行动去理解和支持孩子。
同时,也帮助妈妈学习更有效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与孩子共情、如何尊重孩子的选择。
慢慢地,这些改变开始显现成效,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和谐。
妈妈甚至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了她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亲近。
后来,家长完全接受了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和改变。
他们也意识到,真正的保护不是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而是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3
高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出问题?
许多身居高管职位的家长,由于工作习惯,往往会不自觉地将“下达命令-执行”的模式带入到家庭生活中。
在他们看来,亲子关系似乎变成了简单的任务分配与执行,孩子更像是他们的下属,需要严格遵循家长的指令。
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成长。
孩子在长期承受这种压力之下,极易产生自卑与不自信的情绪。
特别是当面对父母布置的一些超出其能力范围却又不得不努力完成的任务时,孩子会感到尤为吃力。
当父母下达的任务未能如期完成时,等待他们的往往不是理解和支持,而是责备和质问,比如“你为什么不更努力?”“你为什么不想想办法?”
这种缺乏指导性和帮助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到无助和挫败。
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自卑、不自信,甚至产生逃避和反抗的情绪。
因为他们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父母又从未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所以,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改变的关键在于家长要意识到,孩子不是下属,而是需要被关爱、被理解、被尊重的独立个体。
4
您进入心理行业的契机?
我进入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这个领域的契机,其实是带着几分无奈的。
那时,我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叛逆情绪让我这个做母亲的措手不及。
我尝试过用各种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亲子关系一度紧张到了极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仅凭一腔热情和爱,并不足以解决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
于是,我开始主动学习,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读懂他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举动背后的真正需求。
经过不懈努力,我逐渐掌握了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我们之间的关系才渐渐回笼。
这份转变不仅让我自己受益匪浅,也引起了周围朋友们的注意。
他们看到我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改善,纷纷向我取经,询问我是如何做到的。
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或许我可以将这份理解和帮助带给更多需要它的家庭。
就这样,我将对家庭教育的热情转化为了工作需要。
另外,这份工作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更教会了我如何用正面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现在,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份职业。
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每一个家庭都能充满爱与温暖。
5
您想送给家长的一句话?
温室的花朵永远经历不了风雨,我们做父母的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并不是要帮孩子扫清前路的障碍,而是放手让孩子往前去。
在孩子遇到困难回首的时候,我们只需做好一桌饭菜等着他们回家,就够了!
擅长领域:认知行为疗法,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家庭关系系统调整,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青少年亲子教育,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疗愈,情绪管理、失眠疗法
★ 纽扣家长福利 ★
父母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
要想培养出杰出的孩子
就要学会做一名“智慧型”父母
↓
扫码关注“纽扣教育”公众号
↓↓
点击“在线学习”
↓↓↓
即可观看免费课程
更多专题访谈
1 | 孩子屡教不改,如何解决? |
2 |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
3 | 青春期孩子的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