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人:孩子妈妈
孩子年龄/性别:17岁/男孩
指导老师:易娟娟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孩子之前成绩很好,高一下学期后没再上学,在家躺平一年半,没有办理休学手续;
性格敏感自卑内向,价值感低,在意他人评价;
亲子关系一般,孩子比较封闭,不跟父母沟通。
儿子今年高三,可他已经在家躺平了整整一年半了!
这一年半,我就像个疯狂的陀螺,为了让他回学校上课,什么办法都用尽了,可全是徒劳。
我整个人焦虑得吃不好,睡不好,人都瘦了一大圈。
因为儿子的事儿,我跟老公的争吵也越来越频繁,基本上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现在老公不理解我,觉得我太惯着儿子,儿子呢,对我也是爱答不理。
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夹心饼干,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我常常晚上偷偷抹泪,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怎么命这么苦!
01
高三儿子躺平一年半
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长时间躺平不去上学了。
初二那年,毫无征兆,他打死都不肯去学校,这一躺就是半年。
那半年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心都快烧焦了。
我稍微催得紧点,他就像只刺猬,对我充满敌意,说我是在无情地逼迫他,根本不理解他的痛苦。
可我又做不到一点不管,一想到他可能再也不去了,连个初中文凭都混不上,那他的未来就彻底毁了。
就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终于,老天开眼了。
初三的时候,他突然开窍,自己主动回了学校。
当时我就想,他要是能考上个普高,我都得给老天爷磕头谢恩了。
可没想到,这孩子就像开了挂一样,落下半年课居然还考上了重点高中。
我们满心欢喜,以为从此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以后的日子肯定顺风顺水。
然而,高中才是真正噩梦的开始。
高中学习压力大,儿子吃得多又缺乏运动,体重有些超标,血压也跟着高了起来,有时会头晕难受。
但他从没提过请假。
高一下学期,他第一次提出请假休息。
刚开始,我也没太当回事儿,只以为他是太累了。
可没想到,这一休就是一年半!
这期间,我每天都苦口婆心地劝他,给他讲学习的重要性,就差把“学习是你唯一的出路” 刻在他脑门上了。
我甚至向他承诺,只要他肯回学校,课外辅导能减就减,能免就免。
可儿子始终无动于衷。
我和他爸也因为这件事吵得翻天覆地。
他爸觉得应该来硬的,直接把儿子五花大绑送回学校。
有一次,趁我不注意,他爸像个疯子一样,强行拉着儿子出门准备去学校,儿子脚抵着门拼命反抗。
突然儿子大喊:“再逼我,我现在就死给你看!”
我赶紧冲上去,用尽全身力气把他爸推开,对着他爸就破口大骂。
警告他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他没完。
孩子妈妈跟咨询师反映家庭情况
后来我实在没辙,找儿子堂哥帮我去打探情况。
堂哥告诉我,儿子之所以不想去学校,是因为有同学在背后说他胖,老是笑话他。
那天晚上,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事告诉老公,想着我们得好好商量商量,怎么帮助儿子。
结果,他就像被点着的炸药桶,一脚踢开儿子房间的门,直接对儿子嘲讽道:
“你就这么没出息?被人说了几句就成这样?你还是不是个爷们儿?有这闲工夫自怨自艾,还不如好好回去上学!”
儿子“噌”地从床上跳起来,大声吼道:“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别来管我,给我滚!”
吼完,把身边的东西砸得稀巴烂。
他爸见状,气得满脸铁青,冲过去就要揍儿子。
还好我反应快,眼疾手快地拦住了他,要是这父子俩真打起来,我们这个家可就真的完了。
因为这个事,接下来的一个月,儿子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我们说一句话。
我又开始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心理咨询师,想让他们和儿子沟通。
刚开始,儿子还能勉强和咨询师聊几句,可没几次之后,他就死活不愿意了。
他爸气得满脸通红,扯着嗓子大声抱怨:
“花了这么多钱,他不配合,全都打水漂了!”
他甚至还对我怒吼,让我别管儿子了,让他自生自灭算了。
可我怎么能甘心呢?
他是我儿子,我亲眼看着他一点点长大的,我知道他是有潜力的。
现在正是他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把自己的未来给毁了!
02
儿子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为了儿子,我像个重返校园的学生,拼命学习相关知识,还给自己报名了一对一线上心理咨询。
咨询师告诉我,儿子躺平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习得性无助”由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他通过实验发现:
当动物反复遭电击刺激而无法逃避时,即使之后有了可以逃的机会,它们也不会逃了。
而是表现出一种被动接受的无助状态。
孩子也是一样,在经历了一系列无法控制的消极结果后,他们也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觉得:
“怎么挣扎都没用,索性不挣扎了,躺着等死吧。”
当得知儿子的问题根源是家庭原因时,我一时难以接受。
我觉得自己所做安排都是为他好,我能有什么问题?有问题也是他爸的!
咨询师说:
儿子性格敏感,他爸习惯性贬低打压孩子的“激将法”教育,危害极大。
而我对儿子生活与学习的大包大揽也有问题。
回想儿子小时候,我事无巨细都要管。
像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报什么辅导班、做什么作业,我都替他决定了,没有给他自主尝试的空间。
这让儿子面对小困难也放弃尝试,逐渐养成了习得性无助的态度。
他爸就更过分了,总贬低儿子。
儿子考差了,得到的是“你怎么考这么差?不能努力点?”
考好了,却是 “这次考好有啥用?下次不一定呢。”
他的做法更是直接摧毁了儿子的信心,让他遇到问题就感到无能为力。
咨询师指导孩子妈妈
咨询师提醒我:
习得性无助是抑郁症的先兆。
这种因为长期心理创伤而形成的“摆烂”状态,往往更加顽固难改。
听到这些,我的心像被重锤击中。
我赶紧拉着他爸,把这些道理讲给他听。
一开始,他不信,还说:
“哪有这么严重?儿子就是太脆弱了。”
后来,我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儿子的种种表现,一条一条地分析给他听。
他爸眼眶都红了,说:“是我对不起儿子啊,我们得想办法帮帮他。”
03
帮儿子重拾希望
1、放下焦虑,停止无休止的唠叨,学会“放手”,允许孩子“浪费时间”
回想起来,这么多年我对孩子的教育,真是狭隘又盲目,单纯地自以为感觉良好。
孩子想学做菜,我怕他切着手,直接把他撵了出去,不耐烦地说:“别捣乱,有时间多看会书。”
我还不允许他看最爱的球赛,会毫不犹豫地关掉电视,把他赶回房间学习。
后来,儿子躺平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上学,不出门。
我又开始整天在他耳边叨叨,催促他振作起来。
就像一个坏掉的复读机,不停地重复那些让他厌烦的话。
难怪现在儿子每次看到我,脸上总是写满了无奈和反感。
咨询师告诉我:
家长一定要先停止焦虑,别再总是害怕孩子“浪费时间”,一个劲儿地让孩子去学习了。
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这个“人”本身,去用心了解他现在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具体帮助。
在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给到他力量和支持。
孩子妈妈向咨询师反馈自己的感悟
我开始尝试改变。
有一天,我轻轻地敲开儿子的房门,没有像往常一样唠叨学习的事,而是温柔地问他:
“儿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可能不太舒服,你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吗?或者你有什么想和妈妈聊聊的吗?”
儿子一开始很惊讶,眼中充满了怀疑,但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对我不理不睬。
我接着说:
“妈妈知道以前是我不好,总是逼你做这做那,从现在起,妈妈不会了。”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小声地说:“我不想有人打扰我。”
我点点头说:
“好,妈妈尊重你的想法,如果你需要妈妈,妈妈就在外面。”
之后的几天,我都没有再去打扰他,但会把做好的饭菜放在他的房门口,附上一张小纸条,写着一些关心他的话。
比如“儿子,今天妈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菜,希望你能吃得开心,有什么需要就告诉妈妈哦。”
有一次,我发现儿子把纸条拿走了,这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又过了几天,我看到儿子的房门开了一条缝,我没有立刻冲过去,而是等了一会儿。
然后我听到儿子在房间里走动的声音,接着他走了出来。
他看着我,眼神还是有些闪躲,但他说:“妈妈,我饿了。”
我忍住内心的激动,笑着说:“没问题,妈妈给你热饭去。”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改变开始有了效果,儿子愿意走出房间,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2、发挥父亲的力量,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豪感,帮孩子找回自信
每一个男孩都需要“挨着父亲的肩膀长大”,父亲不仅是他的榜样,更是他从“孩子”到“男人”角色转变的引领者。
如果父亲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习惯性地采用严厉的批评和打压手段,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后往往会变得害怕冲突、自卑软弱、逃避责任。
就拿我家来说,以前老公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关心儿子,偶尔关注一下儿子的生活,往往也是批评多于鼓励。
这种教育方式让儿子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对自己更是毫无信心。
儿子躺平后,他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主动抽出时间陪伴儿子,寻找每一个可以鼓励儿子的机会。
儿子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痴迷于明朝历史。
老公就买了很多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有正史,也有有趣的历史小说,送给儿子看。
因为不太好意思当面表达,老公还模仿我平时的做法,写了一张纸条:
儿子,爸爸以前对你太严厉了,总是挑你的毛病,那些做法不对。
爸爸知道你喜欢历史,这些书能让你学到好多有趣的知识,也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快乐。
爸爸现在就想支持你做喜欢的事,你可以尽情享受阅读这些书啦。
从那以后,我常常能看到父子俩在客厅里兴致勃勃地讨论明朝历史。
他们会谈论朱元璋从放牛娃崛起成为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分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前因后果,还会探讨郑和下西洋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
在这样的讨论中,儿子展现出了对历史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思考。
有一次,父子俩在讨论明朝的政治制度时,儿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老公听到儿子的想法后,眼中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他激动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称赞道:
“儿子,你这个想法真的很不错!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新颖,连爸爸都没有想到呢。”
儿子听到他爸的夸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除了历史,儿子对足球也很热爱。
周末的时候,老公会和儿子一起去踢足球赛,我就在旁边为他们呐喊助威。
在球场上,老公担任中锋,儿子是边锋,父子俩配合得十分默契。
每当进球后,父子俩都会兴奋地击掌拥抱庆祝。
看着父子俩如今如此亲密无间,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老公的改变,让儿子逐渐找回了自信。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低着头,眼神中开始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
亲子关系变好,孩子能量逐渐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曾经那个自暴自弃、躺平厌学的儿子,彻底告别了过去。
他已经积攒了足够的能量,重新回到了学校。
走过这段令人揪心绝望的日子,我想对那些同样正为孩子厌学、休学、躺平问题而焦虑担忧的家长们说:
不管孩子有多厌学、叛逆,他的内心,始终有向好、向上的种子。
而解决之道,就在我们家长身上。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