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
+
间质性肺部疾病(ILD)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除了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之外,长期的药物治疗也是引起ILD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Eur Resp J杂志发表了一项基于法国国家药监局(FPVD)37年药物监查数据库的最新分析,探讨了药物引起ILD的话题。
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985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在药物不良反应(ADR)数据库(FPVD)中注册的病例,这些病例在MedDRA中被编码为“下呼吸道疾病(不包括梗阻和感染)”,涉及18岁及以上的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者分析了涉及13,059种可疑药物和1,112种特定分子的7,234例病例。96.7%的病例被归类为严重病例,其中13.3%的病例导致了死亡。男性占病例的54.4%。中位年龄为69岁[18-103]。最常见的ADRs为“间质性肺病(ILD)”(51.0%),“肺水肿”(急性/非急性)(15.6%)和“肺纤维化”(10.5%)。“抗肿瘤药物”(31.2%)和“心血管药物”(29.1%)是涉及最多的药物类别。胺碘酮是报告最多的可疑药物(10.0%),其次是甲氨蝶呤(3.1%)。
“
毅讯点评
”
本研究利用法国国家药物监查数据库从1985年到2022年的数据,研究结果发现最常见的药物引起的肺部不良反应是肺部间质性病变,大约占了51%。抗肿瘤药物(31%)和心血管药物(29%)是最常导致肺部药物不良疾病的药物,其中又以胺碘酮(10%)和甲氨蝶呤(3%)为主。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那些容易导致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药物的使用,尤其是长期使用。我们在处方这类药物时,一定要进行药物疗效与危害的比较,肺部问题需要着重考量。
2025年的第一篇《每日毅讯》,祝愿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参考文献:
https://publications.ersnet.org/content/erj/early/2024/10/10/1399300300756-2024#xd_co_f=MTdiMGE0YjctNzA5ZC00YTFiLTkzMmQtNzBkZDIzZDg0NzEz~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