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我去宁波大学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成立大会,参与“教育哲学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圆桌论坛发言时突然想到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基点是什么?只能是作为传承与创新主体的人的生命,也即个体的生命创造力。生命创造力从何而来?来源于充分而高品质的经历。一个人要更多地去经历,而你经历的任何好东西对你来说都是一种促进。并不只是读了一本好书才是对人的促进,因为这样就无法解释有些人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对于生活的领悟力、他心灵的高明,依然让你刮目相看。我那天讲到的一点就是人要获得最充分的生命体验、最好的生命体验,也就是说任何好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好的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创造力的来源之一:丰富的经历
我们的创造从哪里来?我们的创造从来就不仅仅是理智的综合,而一定是你的生命体在推动着何种理智的综合,也就是说理智综合的背后是你整个生命体的孕育。这就好比火山喷发,表面上看火山喷发只是山顶的那一块,但背后一定是整个地下岩浆的涌流。也就是说整个的地球生命力量的孕育,最终在某一点上表现了出来。生命的创造力总是如此。因此,一个人年少时要不断地去经历,不断地扩展自己,就是为了积蓄力量。当我们说小孩子就要创造时,这种创造是过于急功近利了。你不能指望早上孕育了,下午就能创造出来。生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重要的是去经历,去孕育,去积累。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要多方面的经历。这就是我多次讲到的“丰富性”。所谓“丰富性”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有内容,就是你的生活和经历要有内容,不能总是目瞪口呆、无所事事。第二层含义就是有多样性。某一种经历再好,也是有局限性的,也是单一的,所以一定要经历多样的事物。第三层含义就是价值性。在多样的基础之上,你所经历的东西本身要有价值,蕴含着某种好的东西,蕴含着生命积极向上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引导他们不仅要会读书,还要感受生活、经历生活。一个孩子如果只是关起门来做精致的训练,他可以成为一个智能人,但很难成为一个丰富的、完整的、健全的人。小的时候与同伴一起的游戏、体育运动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这是一种身体去经验美好事物的可能性。通过你的身体直接地去经历这些事情,同样是让你变得很好、变得积极向上、变得具有正能量的一种很切近的方式。如果单纯地从孩子的智力发展、解题能力的发展而言,完全可以在家庭中完成,但之所以需要学校教育,就是因为学校生活提供了多样的经历。当然,就如我的孩子刚刚所经历的,学校生活中也会有不好的经历,但不管怎么说,没有这种群体生活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作为成年人去追寻一种学术创造的时候,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人是复杂而多维的。当你在思考时,并不完全是凭借着某种逻辑的演绎。逻辑无疑是重要的,但很多时候逻辑并不是周延的,理性并不能达到对事物的百分之百的安排,确切地说,生而为人,我们的理性并不足以达成对事物的完备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当我们追求教育的创造性的时候,也应当去多样地经历事物。不论是看一本好书,不管是教育学的、哲学的还是艺术、小说,或者是经历其他的事情,只要是好的东西,都可以起到对引领智慧的作用。我们看同一篇后去写感想,每个人写得都会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的背景不一样。这就是我那天突然明白的一点,即创造力的根基在于生命本身的厚度,生命本身孕育着创造力。我现在越来越多地明白,尽可能多地吸纳美好事物,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开放性,这就是个体生命创造力的本源。一切美好事物的体验,包括理论的、审美的、实践的,理性的、感性的、活动的,都可以成为个人创造力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个体成长为人,乃是一个人不断地敞开自我,去接纳周遭一切美好事物,获得美好事物经验的过程。个体成人就是在一切美好事物的经验之中看见人之为人的原型,并在这种观看之中提升个体成人的高度,并且经由这种高度的提升而反过来提升我们在世之存在体验,进而提升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创造力的来源之二:持续的投入
我前几天到清华附小去听窦桂梅上体育课。她所做的体育超乎我们的想象。她的做法有这么几点。第一,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的体育课。他们叫“无体育不清华”,每天要有一节体育课,一节体育活动课,再加上课间的活动,所以加起来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的体育。这在一般的学校中是难以想象的。第二,所有的班主任都是体育老师。并不是说班主任都是体育老师出身,而是说班主任要兼任体育老师。第三,结合他们这学期的教学主题“跟着李白去旅行”,体育课的主题就是“跟着李白游中国”。李白在全国各地写了不同的诗,体育课的内容就是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们找出这些诗对应的不同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玩”体育。
我们现在讲教育哲学的传承与创新,到底应该怎么传承、怎么创新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综合的问题,当然知识的综合是很重要的,但它一定要有一个着眼点。我从窦桂梅老师这里获得了一种启发。窦桂梅老师能做出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通过逻辑、理智的综合得出的结论,而是身体力行做出来的。她是怎样做出了的呢?窦老师每天6点从家里出门,晚上10点才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要做的事情之中。没有这样持续地投入,创造性从哪里来?我们的创造力的爆发,取决于我们本身拥有什么样的积淀,有什么样的生命活力。窦桂梅老师就是以她的方式身体力行,广积博览,成为一个不断积蓄着能量的有机生命体,才有可能不断地迸发创造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走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大家要明白,不是说你有什么样的职位就有什么样的创造力,而是说有这样的职位更能够让你有机会吸纳更多的资源,让你成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主体。这就是德和位的关系问题。只有当你的德能够与你的位相配时,位才能够有效地成就你;如果你的德与位不相配,位其实只会害了你。
前面讲到的创造力的源头,除了丰富性之外,还要加上持续的专注力。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专注让我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孕育,并适时得到激发,变成创造的灵感。在今天高度专业化、高度竞争性的社会,没有足够的专注力,你怎么可能超越别人?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我们也能活出一个有品质的、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我们要明白,低层级的幸福生活,就是吃饱喝足,这就是《理想国》中讲的“猪的城邦”。而当我们想要追求更高的生活时,就会意识到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终极的生命快乐在于创造,同时是为了他人和社会的更高的创造。你不仅要有创造,而且还要意识到自己创造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带来的富足才是高远的、深度的富足。综合起来,我们的创造实践归根究底乃是我们自身生命力量的体现,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找到生命提升自身的方式,我们的创造实践本身反过来又成为我们生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一种方式。
推荐阅读
➂ 刘铁芳: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 ——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建构(上)
➃ 刘铁芳:育中国少年 成生命气象 ——中国少年培育实践体系建构(下)
➇ 刘铁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论新时代我国教育目的的蕴含